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哥斯達黎加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中文學名:哥斯達黎加咖啡

特點: 顆粒飽滿、酸度理想

哥斯達黎加咖啡產於中美洲南部的哥斯達黎加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Costa Rica),其咖啡品質近似哥倫比亞咖啡,適宜用於調配綜合咖啡。

目錄

基本內容

  • 中文名: 哥斯達黎加咖啡
  • 特點: 顆粒飽滿、酸度理想
  • 產地: 哥斯達黎加的塔拉蘇(Tarrazu)

世界各種咖啡介紹

  • 知名:貓屎咖啡|Cubita|藍山咖啡
  • 種類:古巴咖啡|巴西咖啡|夏威夷咖啡|肯尼亞咖啡|爪哇咖啡|曼特寧咖啡琥爵咖啡|摩卡咖啡|曼巴咖啡|愛爾蘭咖啡|越南咖啡|哥斯達黎加咖啡聖多斯咖啡|哥倫比亞咖啡|墨西哥咖啡|碳燒咖啡|意大利咖啡|法國咖啡牙買加咖啡
  • 分類:單品咖啡|混合咖啡|速溶咖啡|意式咖啡|精品咖啡
  • 花式:拿鐵咖啡|白咖啡|黑咖啡|馬琪雅朵|冰咖啡|綠茶咖啡|黑玫瑰咖啡鴛鴦咖啡|土耳其咖啡|牛奶咖啡|卡布奇諾

簡介

哥斯達黎加的高緯度地方所生產的咖啡豆在世上赫赫有名,濃郁,味道溫和,但極酸,這裡的咖啡豆都經過細心的處理,正因如此,才有高品質的咖啡。塔拉蘇位於哥斯達黎加國首都聖何塞(SanJosé)的南部,它是該國受重視的咖啡種植地之一。塔拉蘇(Tarrazu)世界上主要的咖啡產地之一。

發展歷程

咖啡是哥斯達黎加重要的經濟來源,從1808年引進,已有200年的種植歷史。哥斯達黎加有1/3的人口投入與咖啡相關的產業,哥國人說,咖啡改變了這個國家,能夠享有富庶的環境,咖啡的確貢獻卓越;雖然哥國的國土面積在中美地狹排名倒數第三,但經濟環境卻優於半數國家,也由於人民富足,社會安定,也有餘力關心環保議題,在哥國境內設有30多個國家公園。

1729年,咖啡從古巴引入哥斯達黎加,時至今日,其咖啡工業已是世界上組織完善的工業之一,產量高達每公頃1700公斤。哥斯達黎加人口僅有350萬,而咖啡樹卻多達4億棵,咖啡出口額占據該國出口總額的25%。哥斯達黎加的火山土壤十分肥沃,且排水性好,特別是中部高原CentralPlateau,這裡的土壤都是包括連續好幾層厚的火山灰和火山塵。哥斯達黎加因此是中美洲第一個因商業價值而種植咖啡和香蕉的國家。咖啡和香蕉是該國的主要出口商品。

科研種植

位於哥斯達黎加首都聖何塞東北約30公里的這個研究中心隸屬於哥斯達黎加咖啡協會,是哥斯達黎加全國咖啡種 植、育種、質檢的研究機構,此外它還擁有10公頃的試驗田,種植着多個優良品種。咖啡是哥斯達黎加的主要農產品,年產200多萬袋(60公斤裝),出口創匯2.5億美元,僅次於菠蘿和香蕉。

在哥斯達黎加種植的都是阿拉比卡種的咖啡樹,經由改良,咖啡豆的質量更好更穩定;為了方便摘采,咖啡樹經由不斷剪枝維持在2公尺左右的高度;人們食用的咖啡是果實中的種子經水沖泡釋放出的味道。摘采生咖啡豆之後,必須經由去果皮、果肉、種膜及陽光曝曬,才能進行種子(即咖啡豆)烘焙,部分流程可由機器替換,生產咖啡的速度增加不少,不過,采咖啡卻沒有任何機器可代勞,一定要使用人工。

特點

哥斯達黎加咖啡顆粒飽滿、酸度理想、香味獨特濃烈。哥斯達黎加的咖啡工業原來是由哥斯達黎加咖啡工業公司(InstitutodelCafédeCostaRica,簡寫ICAFE)控制的,現已經被咖啡官方委員會(OficinadelCafé)接管。在出口的咖啡中,那些被認為質量不合格的產品用藍色植物染料着色後,再轉回國內銷售。在國內消費的咖啡(染成藍色的或未被染色的)大約占總產量的10%,當地人均咖啡消費是意大利或美國的兩倍。

這個咖啡生產地,各種等級,種類的咖啡占全球三分之一消費量,在全球的咖啡交易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雖然哥斯達黎加所面臨的天然災害比其它地區高上數倍,但其可種植的面積已經足以彌補。

這裡的咖啡種類繁多,但其工業政策為大量及廉價,因此特優等的咖啡並不多,但卻是用來混合其它咖啡的好選擇。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山哥斯達黎加咖啡,它的口感香醇,中性,它可以直接煮,或和其它種類的咖啡豆相混成綜合咖啡,也是很好的選擇。

其它種類的巴西咖啡如里約帕拉那等因不需過多的照顧,可以大量生產,雖然味道較為粗糙,但不失為是一種物美價廉的咖啡,由於分布於全國各地、固品質參差不其、而設有其獨自的標準(依參雜物的多寡分NO.2~NO.8,依豆的大小而有NO.13~NO.19,依味分為六個等級)。幾乎所有的阿拉比卡種的品質良好,價格也很穩定,最有名者為「哥斯達黎加」,自古以來,就是混合式咖啡的必需品、為大眾所熟悉。

優異的哥斯達黎加咖啡被稱為「特硬豆」,此種咖啡可以在海拔1500米以上生長。海拔高度對咖啡種植者來說一直都是個問題。海拔越高的咖啡豆越好,這不僅是因為較高海拔能增加咖啡豆的酸度從而增加風味,而且也由於較高海拔處的夜晚溫度低,可使樹木生長緩慢,從而從咖啡豆的風味更濃郁。另外,由於高海拔的落差造成充足的降雨量,對咖啡樹的生長十分有利。

哥斯達黎加的咖啡全是阿拉比卡豆,採用水洗法,它的風格明亮,香氣十足,清澈如微風中搖曳的風鈴,而且酸性溫和,甜度頗佳。因為甜味的關係,即使咖啡變冷了,也非常好喝,這時哥斯達黎加咖啡的一大特色。因此,建議你品嘗哥斯達黎加咖啡時,應該只加少量的糖和奶精,如此才能享受它少女般清純的風味。

產地

  • 塔拉蘇

哥斯達黎加的塔拉蘇(Tarrazu)是世界上主要的咖啡產地之一,所產咖啡風味清淡純正,香氣怡人。哥斯達黎加的火山土壤十分肥沃,而且排水性好,是中美洲第一個因商業價值而種植咖啡和香蕉的國家。咖啡和香蕉是該國的主要出口商品。

  • 特硬豆

優質的哥斯達黎加咖啡被稱為「特硬豆」,此種咖啡可以在海拔1500米以上生長。海拔高度對於咖啡種植者來說一直都是個問題。另外,由於高海拔的落差造成充足的降雨量,對咖啡樹的生長也十分有利。然而,雖然在海拔較高的地帶種植咖啡有諸多優點,但必須考慮到因此而增加的額外運輸費用,這很可能使生產咖啡變得無利可圖。哥斯達黎加的咖啡業已採用新技術來增加效率,其中包括使用「電眼」來選豆並識別出尺寸不規則的咖啡豆。

塔拉蘇位於該國首都聖何塞(SanJosé)的南部,它是該國受重視的咖啡種植地之一。「塔拉蘇拉美他」(LaMinitaTarrazu)的咖啡是當地名產,但生產數量有限,大約每年72600公斤,它是一塊叫「拉美他」(LaMinita)的土地上種植的,土地為英國麥卡爾平(McAlpine)家族的近三代人所有。事實上,這塊土地每年可生產450多噸咖啡。但是塔拉蘇拉美他咖啡的種植並沒有使用人造肥料或滅蟲劑,它的收割和挑選全由手工完成,這樣做的原因是為避免空氣噴射挑選法在某種程度上對咖啡豆造成的損傷。

  • 其他品種

值得提及的其他咖啡還有:胡安維那斯(JuanVinas,PR)、圖爾農(H.Tournon)、危德米爾(Windmill,SHB)、蒙迪貝洛(Montebello)和聖羅莎(SsntaRosa)。上等咖啡一般生長在埃雷迪亞(Geredia)和中部峽谷。另一種引人注目的咖啡是薩奇(Sarchi)咖啡(薩奇正是代表哥斯達黎加「咖啡之路」的5個城鎮之一),它生長在離聖何賽53公里遠的波阿斯火山(PoasVolcano)的山坡上。薩奇公司創立於1949年,其土地面積為30770公頃,種植甘蔗和咖啡。這一地區還以手工藝品而聞名,吸引着世界各地的遊客。

品質

S.H.B.是指標高海拔1500米以上的極硬豆,意味着高品質的哥斯達黎加咖啡。 這種適合於中度和重度烘焙的特硬咖啡豆有着很強的酸味和迷人的芳香。哥斯達黎加SHG咖啡通常顆粒飽滿,風味清澈,酸質明亮,粘稠度也十分理想,強勁的風味使尾韻在喉間長久迴蕩不絕,讓人難忘。

咖啡銷售新戰略

該戰略包括四個方面:

第一,爭取政府的資金支持,同時建立「咖啡信託基金」,幫助有困難的咖啡種植主渡過資金周轉難關。

第二,大力發展高質量的咖啡,增加咖啡出口的附加值,彌補咖啡價格下跌造成的損失。其主要做法是重點發展海拔1000米至1500米優質咖啡的種植,禁止採集不成熟咖啡豆,加強咖啡豆的篩選,注意種植和加工時的環保成份。

2002-2003年哥咖啡產量為300萬包(每包60公斤),出口咖啡為187萬包。在出口咖啡中,40%為優質精製咖啡,這在國際上稱為「GOURMET咖啡」。在國際市場上,哥精製咖啡平均每包(46公斤)93.61美元(離岸價),比普通咖啡高出19.56美元。哥還有一種精製咖啡,每包賣到800美元。

哥優質咖啡的主要競爭者是肯尼亞危地馬拉埃塞俄比亞巴西越南的咖啡生產以量為主,不足以對哥優質咖啡構成威脅。在未來的5年內,哥準備把優質咖啡出口量提高到占全部出口咖啡的70%。

第三,加強對歐美、日本等國的優質咖啡的出口。歐美國家的生活水平較高,消費水平高,對咖啡質量的要求也高。一杯優質咖啡在歐美市場可以賣到3.25美元。哥針對歐美和日本市場發起了有力的宣傳勢。這場攻勢已經發展到俄羅斯。中國也被納入了哥咖啡未來開拓的市場。[1]

第四,增加國內咖啡消費,拓寬國內市場。經過調查發現,無論在巴西、哥倫比亞,還是在越南和哥斯達黎加,這些咖啡生產國國內的咖啡消費都很少。為此,哥咖啡當局準備在開拓國外市場的同時,加強國內消費市場的開發,增加國內咖啡產品宣傳和銷售,為咖啡業的進一步發展創造良好的空間。

哥斯達黎加咖啡香飄進博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