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一首故鄉的兒歌(孫同林)
作品欣賞
唱一首故鄉的兒歌
進入老年,童年的畫面卻時常走進夢裡。
兒時的老家屋前有一條小河,清清的河水幾乎環繞了整個村莊。一棵古老的銀杏樹,象一位飽經滄桑的老者,靜靜地守在小橋邊上,看顧着後代晚輩們,那裡是我們上學的必由之路,每當我們從它身旁走過的時候,它總會伸過慈祥的「手」,笑眯眯地撫摸着我們每個人的頭頂,它一定知道我們這群頑皮的孩子裡面,哪一個是單頂,哪一個是雙頂。
老家西南邊,有一個叫「秧池」的地方,小河在那裡拐了個彎,彎子上有一座墳,墳前立一塊碑,石碑上的字跡有點模糊了,孩子們一律地好奇心重,越是看不清楚越是要看,我們就趴在那裡辨認:國難烈士孫惟年之墓。墓碑是我叔叔的,他是1948年在蘇中的一場戰鬥中犧牲的烈士。墓前兩側,是我的祖父親手栽植的兩排白楊樹,有風的日子,白楊樹上的葉子會發出啪啪的響聲。我們不知道數了多少遍,一共是十八棵,為什麼是十八棵?祖父或者是有用意的,叔叔犧牲那年十八歲。
黃昏時分的墓地最美,兩排白楊整齊地肅立着,襯着靜默的田野,披着薄暮,仿佛一幅濃淡相宜的水墨畫。
門前的小河曾是我們兒時的樂趣所在。
夏天,我們時常在小河裡游泳,晚上在水裡洗澡,總要在大人的一遍又一遍的催促聲中才肯上岸。水中的遊戲很多,我們有時會帶一個竹籃,將其按到水底,然後猛地一提,運氣好的時候會逮到幾條小魚小蝦;有時,我們用小竹竿做成魚竿,坐在岸邊悠悠地垂釣,清澈的河水裡,可以清晰地看到小魚圍着魚餌游來游去,其中的一條,游到魚餌處,用嘴或尾巴觸一觸魚餌,我屏住呼吸,睜大眼睛緊緊盯着,盼魚兒快快咬鈎,魚兒偏偏調皮地碰一下,再碰一下,又跟着「大部隊」游遠了,恨得我直咬牙。
有一次,我買回幾把魚「卡子」,想當一回漁翁。傍晚,我把裝了魚餌的「卡子」分別投在小河的幾個地方,這個夜是睡不踏實的,總是在設想着魚被卡子卡住了的情形,第二天天不亮就急急爬起來去收卡。可恨的是,卡子上天天都是空的。鄰居鎖兒鼓勵我,要沉住氣,要有耐心:「撈魚網網空,一次撈個斫草功。」終於有一天,收線的時候手上沉甸甸的,覺得有個東西在使勁往水裡拉,肯定有戲,我便小心地拉着,胸口卻啪嗵啪嗵地狂跳起來,終於拉近了,看到是一個長長的東西在水中攬動,可能是一條大鰻魚,心裡異常地興奮,待終於到了水邊,便猛地向上一拽,那東西被甩在岸上,原來是一條水蛇,嚇得我扔了漁線,逃之夭夭……
冬天,我們在水跳上放「癩寶鯊簏子」。水跳是我們對水埠口的叫法。鄉里人家,家家河邊上都有一個洗東西的埠口,埠口上的踏板,我們就叫它「水跳」。水跳上一年四季都有我們的遊戲。我們站在水跳上釣魚,我們趴在水跳上扣蝦,我們扶着水跳在水底摸螺螄……冬天的水跳,是放癩寶鯊簏子的好地方。癩寶鯊簏子很好做,兩塊小瓦片相對一捧,用繩子在中間捆一道箍,下面墊一片旺磚,綁牢,再在上面系一根長長的繩子就成了。放在水跳旁邊,每天早上去拎一拎,說不定裡面就會有一條「呆」癩寶鯊。癩寶鯊的肉有點像黑魚的肉,厚實,肥嫩,刺又少,很適合孩子們口味。拎癩寶鯊鍛煉了我們冬天早起的好習慣。
還有個節目也是我們每年冬天所必做的,那就是支「黃貓夾子」。黃貓是鄉人對黃鼠狼的暱稱,黃貓夾子就是打黃鼠狼的工具。黃貓夾子又叫「跺箔子」,是一塊一米見方的竹箔。在竹園裡整出一片平地,將竹箔子放下,在上面壓上重重的泥塊,下面設置好釣餌,釣餌連着機關,當尋找食物的黃鼠狼吞食了釣餌,觸動機關,跺箔子便隨之撲倒,壓住黃鼠狼。晚上,我們到竹園裡將黃貓夾子支起來,早上去查看一下,如果沒有收穫,就放下來,晚上再支……每年冬天,我們都在期待中度過,天天早晚都要光顧周圍的好幾個竹園,儘管收穫甚微,但我們卻樂此不疲。黃鼠狼的皮價格很貴,如果能打到一隻黃鼠狼,很可能就能夠解決我們一學期的學費。�
老家屋後的那棵枇杷樹上也曾經有戲。枇杷樹的品種不好,果子小,核大肉薄,不好吃,而且每年結得很少,卻會招來一種專門吃枇杷的鳥兒來,我們叫那種鳥「白頭公」。鄰家鎖兒讀書不開竅,玩起來點子卻多,手也巧,他做了個捕鳥夾子,有兩回還真捕到了鳥。他把白頭公的毛擇了,在鍋里煮熟,「宴請」大家,我也在他家嘗了一回「白頭公」美味。枇杷樹還有個作用,就是樹葉可以做中藥的藥引子,經常會有人來摘樹上的葉子,我們還為此編了個兒歌:「枇杷果兒不香又不甜,白頭公兒它不嫌。枇杷樹葉兒長腰腰,做藥引子不要錢。」
油菜花開的季節,家鄉的田野變的絢麗多彩,蜜蜂嗡嗡地在花叢間翻飛,我的堂叔養上了蜜蜂。那時的農村物質十分匱乏,我們就又把眼睛盯到了蜂箱裡的蜂蜜上。有一天晚上,鎖趁着夜深人靜,帶我們幾個去偷蜂蜜。鎖兒先跑到蜂箱處,一下掀開了蜂箱,蜜蜂嗡的一聲轟了出來,情景恐怖,情勢緊張,鎖兒卻不甘心收手,逃回時還伸手抓住一帶蜜的蜂巢,當我們用舌頭舔蜂巢上蜂蜜的時候,鎖兒的手腫的象個饅頭。大家為鎖兒的勇敢舉動和助人為樂精神所感動,又唱出一段兒歌來:「鎖兒是我老兄,有難他往前沖,蜂蜜的確好吃,全靠他立大功。」
夏天的傍晚,孩子們早早把家裡吃飯的桌子搬到場院裡,晚上一家人坐在院場上,一邊納涼一邊吃晚飯。為了驅趕煩人的蚊子,大人就用潮濕的稻草做起一堆蚊煙來,濃濃的蚊煙讓夏夜變得幽遠而神秘,孩子們並不會因為天熱而收斂些,他們手裡揮舞着點燃的蒲棒頭,一邊跳着火舞,一邊追撲空中忽閃着的螢火蟲兒,寧靜的村莊裡傳來陣陣大人的嗔罵聲……
兒時的鄉村是柔美的,是多情的,也是浪漫的,它就像一首首兒歌,讓我們時常念叨,反覆吟唱……進入老年,童年的畫面卻時常走進夢裡。
兒時的老家屋前有一條小河,清清的河水幾乎環繞了整個村莊。一棵古老的銀杏樹,象一位飽經滄桑的老者,靜靜地守在小橋邊上,看顧着後代晚輩們,那裡是我們上學的必由之路,每當我們從它身旁走過的時候,它總會伸過慈祥的「手」,笑眯眯地撫摸着我們每個人的頭頂,它一定知道我們這群頑皮的孩子裡面,哪一個是單頂,哪一個是雙頂。
老家西南邊,有一個叫「秧池」的地方,小河在那裡拐了個彎,彎子上有一座墳,墳前立一塊碑,石碑上的字跡有點模糊了,孩子們一律地好奇心重,越是看不清楚越是要看,我們就趴在那裡辨認:國難烈士孫惟年之墓。墓碑是我叔叔的,他是1948年在蘇中的一場戰鬥中犧牲的烈士。墓前兩側,是我的祖父親手栽植的兩排白楊樹,有風的日子,白楊樹上的葉子會發出啪啪的響聲。我們不知道數了多少遍,一共是十八棵,為什麼是十八棵?祖父或者是有用意的,叔叔犧牲那年十八歲。
黃昏時分的墓地最美,兩排白楊整齊地肅立着,襯着靜默的田野,披着薄暮,仿佛一幅濃淡相宜的水墨畫。
門前的小河曾是我們兒時的樂趣所在。
夏天,我們時常在小河裡游泳,晚上在水裡洗澡,總要在大人的一遍又一遍的催促聲中才肯上岸。水中的遊戲很多,我們有時會帶一個竹籃,將其按到水底,然後猛地一提,運氣好的時候會逮到幾條小魚小蝦;有時,我們用小竹竿做成魚竿,坐在岸邊悠悠地垂釣,清澈的河水裡,可以清晰地看到小魚圍着魚餌游來游去,其中的一條,游到魚餌處,用嘴或尾巴觸一觸魚餌,我屏住呼吸,睜大眼睛緊緊盯着,盼魚兒快快咬鈎,魚兒偏偏調皮地碰一下,再碰一下,又跟着「大部隊」游遠了,恨得我直咬牙。
有一次,我買回幾把魚「卡子」,想當一回漁翁。傍晚,我把裝了魚餌的「卡子」分別投在小河的幾個地方,這個夜是睡不踏實的,總是在設想着魚被卡子卡住了的情形,第二天天不亮就急急爬起來去收卡。可恨的是,卡子上天天都是空的。鄰居鎖兒鼓勵我,要沉住氣,要有耐心:「撈魚網網空,一次撈個斫草功。」終於有一天,收線的時候手上沉甸甸的,覺得有個東西在使勁往水裡拉,肯定有戲,我便小心地拉着,胸口卻啪嗵啪嗵地狂跳起來,終於拉近了,看到是一個長長的東西在水中攬動,可能是一條大鰻魚,心裡異常地興奮,待終於到了水邊,便猛地向上一拽,那東西被甩在岸上,原來是一條水蛇,嚇得我扔了漁線,逃之夭夭……
冬天,我們在水跳上放「癩寶鯊簏子」。水跳是我們對水埠口的叫法。鄉里人家,家家河邊上都有一個洗東西的埠口,埠口上的踏板,我們就叫它「水跳」。水跳上一年四季都有我們的遊戲。我們站在水跳上釣魚,我們趴在水跳上扣蝦,我們扶着水跳在水底摸螺螄……冬天的水跳,是放癩寶鯊簏子的好地方。癩寶鯊簏子很好做,兩塊小瓦片相對一捧,用繩子在中間捆一道箍,下面墊一片旺磚,綁牢,再在上面系一根長長的繩子就成了。放在水跳旁邊,每天早上去拎一拎,說不定裡面就會有一條「呆」癩寶鯊。癩寶鯊的肉有點像黑魚的肉,厚實,肥嫩,刺又少,很適合孩子們口味。拎癩寶鯊鍛煉了我們冬天早起的好習慣。
還有個節目也是我們每年冬天所必做的,那就是支「黃貓夾子」。黃貓是鄉人對黃鼠狼的暱稱,黃貓夾子就是打黃鼠狼的工具。黃貓夾子又叫「跺箔子」,是一塊一米見方的竹箔。在竹園裡整出一片平地,將竹箔子放下,在上面壓上重重的泥塊,下面設置好釣餌,釣餌連着機關,當尋找食物的黃鼠狼吞食了釣餌,觸動機關,跺箔子便隨之撲倒,壓住黃鼠狼。晚上,我們到竹園裡將黃貓夾子支起來,早上去查看一下,如果沒有收穫,就放下來,晚上再支……每年冬天,我們都在期待中度過,天天早晚都要光顧周圍的好幾個竹園,儘管收穫甚微,但我們卻樂此不疲。黃鼠狼的皮價格很貴,如果能打到一隻黃鼠狼,很可能就能夠解決我們一學期的學費。
老家屋後的那棵枇杷樹上也曾經有戲。枇杷樹的品種不好,果子小,核大肉薄,不好吃,而且每年結得很少,卻會招來一種專門吃枇杷的鳥兒來,我們叫那種鳥「白頭公」。鄰家鎖兒讀書不開竅,玩起來點子卻多,手也巧,他做了個捕鳥夾子,有兩回還真捕到了鳥。他把白頭公的毛擇了,在鍋里煮熟,「宴請」大家,我也在他家嘗了一回「白頭公」美味。枇杷樹還有個作用,就是樹葉可以做中藥的藥引子,經常會有人來摘樹上的葉子,我們還為此編了個兒歌:「枇杷果兒不香又不甜,白頭公兒它不嫌。枇杷樹葉兒長腰腰,做藥引子不要錢。」
油菜花開的季節,家鄉的田野變的絢麗多彩,蜜蜂嗡嗡地在花叢間翻飛,我的堂叔養上了蜜蜂。那時的農村物質十分匱乏,我們就又把眼睛盯到了蜂箱裡的蜂蜜上。有一天晚上,鎖趁着夜深人靜,帶我們幾個去偷蜂蜜。鎖兒先跑到蜂箱處,一下掀開了蜂箱,蜜蜂嗡的一聲轟了出來,情景恐怖,情勢緊張,鎖兒卻不甘心收手,逃回時還伸手抓住一帶蜜的蜂巢,當我們用舌頭舔蜂巢上蜂蜜的時候,鎖兒的手腫的象個饅頭。大家為鎖兒的勇敢舉動和助人為樂精神所感動,又唱出一段兒歌來:「鎖兒是我老兄,有難他往前沖,蜂蜜的確好吃,全靠他立大功。」
夏天的傍晚,孩子們早早把家裡吃飯的桌子搬到場院裡,晚上一家人坐在院場上,一邊納涼一邊吃晚飯。為了驅趕煩人的蚊子,大人就用潮濕的稻草做起一堆蚊煙來,濃濃的蚊煙讓夏夜變得幽遠而神秘,孩子們並不會因為天熱而收斂些,他們手裡揮舞着點燃的蒲棒頭,一邊跳着火舞,一邊追撲空中忽閃着的螢火蟲兒,寧靜的村莊裡傳來陣陣大人的嗔罵聲……
兒時的鄉村是柔美的,是多情的,也是浪漫的,它就像一首首兒歌,讓我們時常念叨,反覆吟唱……進入老年,童年的畫面卻時常走進夢裡。
兒時的老家屋前有一條小河,清清的河水幾乎環繞了整個村莊。一棵古老的銀杏樹,象一位飽經滄桑的老者,靜靜地守在小橋邊上,看顧着後代晚輩們,那裡是我們上學的必由之路,每當我們從它身旁走過的時候,它總會伸過慈祥的「手」,笑眯眯地撫摸着我們每個人的頭頂,它一定知道我們這群頑皮的孩子裡面,哪一個是單頂,哪一個是雙頂。
老家西南邊,有一個叫「秧池」的地方,小河在那裡拐了個彎,彎子上有一座墳,墳前立一塊碑,石碑上的字跡有點模糊了,孩子們一律地好奇心重,越是看不清楚越是要看,我們就趴在那裡辨認:國難烈士孫惟年之墓。墓碑是我叔叔的,他是1948年在蘇中的一場戰鬥中犧牲的烈士。墓前兩側,是我的祖父親手栽植的兩排白楊樹,有風的日子,白楊樹上的葉子會發出啪啪的響聲。我們不知道數了多少遍,一共是十八棵,為什麼是十八棵?祖父或者是有用意的,叔叔犧牲那年十八歲。
黃昏時分的墓地最美,兩排白楊整齊地肅立着,襯着靜默的田野,披着薄暮,仿佛一幅濃淡相宜的水墨畫。
門前的小河曾是我們兒時的樂趣所在。
夏天,我們時常在小河裡游泳,晚上在水裡洗澡,總要在大人的一遍又一遍的催促聲中才肯上岸。水中的遊戲很多,我們有時會帶一個竹籃,將其按到水底,然後猛地一提,運氣好的時候會逮到幾條小魚小蝦;有時,我們用小竹竿做成魚竿,坐在岸邊悠悠地垂釣,清澈的河水裡,可以清晰地看到小魚圍着魚餌游來游去,其中的一條,游到魚餌處,用嘴或尾巴觸一觸魚餌,我屏住呼吸,睜大眼睛緊緊盯着,盼魚兒快快咬鈎,魚兒偏偏調皮地碰一下,再碰一下,又跟着「大部隊」游遠了,恨得我直咬牙。
有一次,我買回幾把魚「卡子」,想當一回漁翁。傍晚,我把裝了魚餌的「卡子」分別投在小河的幾個地方,這個夜是睡不踏實的,總是在設想着魚被卡子卡住了的情形,第二天天不亮就急急爬起來去收卡。可恨的是,卡子上天天都是空的。鄰居鎖兒鼓勵我,要沉住氣,要有耐心:「撈魚網網空,一次撈個斫草功。」終於有一天,收線的時候手上沉甸甸的,覺得有個東西在使勁往水裡拉,肯定有戲,我便小心地拉着,胸口卻啪嗵啪嗵地狂跳起來,終於拉近了,看到是一個長長的東西在水中攬動,可能是一條大鰻魚,心裡異常地興奮,待終於到了水邊,便猛地向上一拽,那東西被甩在岸上,原來是一條水蛇,嚇得我扔了漁線,逃之夭夭……
冬天,我們在水跳上放「癩寶鯊簏子」。水跳是我們對水埠口的叫法。鄉里人家,家家河邊上都有一個洗東西的埠口,埠口上的踏板,我們就叫它「水跳」。水跳上一年四季都有我們的遊戲。我們站在水跳上釣魚,我們趴在水跳上扣蝦,我們扶着水跳在水底摸螺螄……冬天的水跳,是放癩寶鯊簏子的好地方。癩寶鯊簏子很好做,兩塊小瓦片相對一捧,用繩子在中間捆一道箍,下面墊一片旺磚,綁牢,再在上面系一根長長的繩子就成了。放在水跳旁邊,每天早上去拎一拎,說不定裡面就會有一條「呆」癩寶鯊。癩寶鯊的肉有點像黑魚的肉,厚實,肥嫩,刺又少,很適合孩子們口味。拎癩寶鯊鍛煉了我們冬天早起的好習慣。
還有個節目也是我們每年冬天所必做的,那就是支「黃貓夾子」。黃貓是鄉人對黃鼠狼的暱稱,黃貓夾子就是打黃鼠狼的工具。黃貓夾子又叫「跺箔子」,是一塊一米見方的竹箔。在竹園裡整出一片平地,將竹箔子放下,在上面壓上重重的泥塊,下面設置好釣餌,釣餌連着機關,當尋找食物的黃鼠狼吞食了釣餌,觸動機關,跺箔子便隨之撲倒,壓住黃鼠狼。晚上,我們到竹園裡將黃貓夾子支起來,早上去查看一下,如果沒有收穫,就放下來,晚上再支……每年冬天,我們都在期待中度過,天天早晚都要光顧周圍的好幾個竹園,儘管收穫甚微,但我們卻樂此不疲。黃鼠狼的皮價格很貴,如果能打到一隻黃鼠狼,很可能就能夠解決我們一學期的學費。�
老家屋後的那棵枇杷樹上也曾經有戲。枇杷樹的品種不好,果子小,核大肉薄,不好吃,而且每年結得很少,卻會招來一種專門吃枇杷的鳥兒來,我們叫那種鳥「白頭公」。鄰家鎖兒讀書不開竅,玩起來點子卻多,手也巧,他做了個捕鳥夾子,有兩回還真捕到了鳥。他把白頭公的毛擇了,在鍋里煮熟,「宴請」大家,我也在他家嘗了一回「白頭公」美味。枇杷樹還有個作用,就是樹葉可以做中藥的藥引子,經常會有人來摘樹上的葉子,我們還為此編了個兒歌:「枇杷果兒不香又不甜,白頭公兒它不嫌。枇杷樹葉兒長腰腰,做藥引子不要錢。」
油菜花開的季節,家鄉的田野變的絢麗多彩,蜜蜂嗡嗡地在花叢間翻飛,我的堂叔養上了蜜蜂。那時的農村物質十分匱乏,我們就又把眼睛盯到了蜂箱裡的蜂蜜上。有一天晚上,鎖趁着夜深人靜,帶我們幾個去偷蜂蜜。鎖兒先跑到蜂箱處,一下掀開了蜂箱,蜜蜂嗡的一聲轟了出來,情景恐怖,情勢緊張,鎖兒卻不甘心收手,逃回時還伸手抓住一帶蜜的蜂巢,當我們用舌頭舔蜂巢上蜂蜜的時候,鎖兒的手腫的象個饅頭。大家為鎖兒的勇敢舉動和助人為樂精神所感動,又唱出一段兒歌來:「鎖兒是我老兄,有難他往前沖,蜂蜜的確好吃,全靠他立大功。」
夏天的傍晚,孩子們早早把家裡吃飯的桌子搬到場院裡,晚上一家人坐在院場上,一邊納涼一邊吃晚飯。為了驅趕煩人的蚊子,大人就用潮濕的稻草做起一堆蚊煙來,濃濃的蚊煙讓夏夜變得幽遠而神秘,孩子們並不會因為天熱而收斂些,他們手裡揮舞着點燃的蒲棒頭,一邊跳着火舞,一邊追撲空中忽閃着的螢火蟲兒,寧靜的村莊裡傳來陣陣大人的嗔罵聲……
兒時的鄉村是柔美的,是多情的,也是浪漫的,它就像一首首兒歌,讓我們時常念叨,反覆吟唱…… [1]
作者簡介
孫同林,男,江蘇省如東縣袁莊鎮人,1956年12月生,中共黨員,江蘇省作協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