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为靳太守作
《喜雨为靳太守作》是一首中国明朝古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明朝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时期,诗词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时期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明朝初期,诗坛上刘基、杨基、高启等人的作品尚存两宋遗风。然而,随着社会变迁和文化政策的演变,明朝中叶以后的诗词创作开始发生变化[1]。
“ |
仲夏梅霖少,人情苦蕴隆。 两轓专郡寄,千里念农功。 为阻新秧绿,愁看烈日红。 露香深处祷,精意上天通。 不洒泥龙水,俄飞石燕风。 悠然起肤寸,倏尔满虚空。 注地除龟坼,翻瓶滴马鬉。 火鞭驰列缺,雷斧役靊霳。 溜挂银绡阔,声腾铁骑雄。 波涛生砌上,膏乳涨田中。 插莳高低遍,沾濡草木同。 频来仍密密,欲歇尚濛濛。 芋圃添新叶,瓜畦长暗丛。 闾阎清疫疠,老稚解忧忡。 大慰云霓望,欣闻畎浍充。 壤歌浑易接,米价颇难穷。 野路收黄潦,江潮注采虹。 桔槔今不用,稼穑必全丰。 德泽流三县,休徵出寸衷。 名亭苏太守,悯雨鲁僖公。 珠玉非为贵,仓箱可待崇。 从知祈福祉,不在走祠宫。 郡舍凉阴重,溪城瑞气融。 买牛如渤海,兴学见文翁。 有此养民惠,无非报主忠。 还当挽河汉,滂沛洗兵戎。 |
” |
— [元末明初]陶安 |
目录
明朝诗词历史
明朝中叶以后的变化
词风的转变
明代中叶以后,随着工商业的兴盛和财富的积聚,享乐之风盛行,加上发达的印刷业为文学作品的传播提供了便利,《花间集》、《草堂诗余》等词集迎合了明人崇艳尚情、追求婉媚的审美心理而独盛一时,整个词坛被绮丽婉约、香艳淫靡的风气所笼罩,词风日下,日趋凋敝。
戏曲和小说的兴起
相比之下,戏曲和小说的形式更自由活泼,更易于反映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其语言的通俗浅近更易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印刷业的空前发达又为通俗文学的广泛流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2]。
明朝末期的诗词复兴
尽管明朝中叶以后的诗词创作整体上呈现出衰落的态势,但在明朝末期,依然有一些诗人努力振兴诗词,如陈子龙、夏完淳、屈大均、王夫之等人的出现,为明末词坛抹上一层亮色,为清代词的复兴开风气之先。
综上所述,明朝时期的诗词创作并非一直呈现出繁荣的景象。虽然初期和末期有些许亮点,但整体来看,明朝的诗词创作并没有达到前代或后代那样的高峰。明朝的文化政策、经济环境以及社会风气等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诗词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和影响。
参考文献
- ↑ 诗词大会火了,但中国人应该知道的古诗词常识,你可知?,搜狐,2017-02-09
- ↑ 【公基常识】我国古代文学流派 ,搜狐,2024-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