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喬治·米勒
原圖鏈接

喬治·米勒 (George Miller,1945年3月3日- ) 是一名澳大利亞電影導演、監製和編劇,以前是一名醫生。其代表作有《衝鋒飛車隊》系列、1990年代的《小豬寶貝》、2006年的《快樂的大腳》以及2015年重啟的《瘋狂的麥克斯:狂暴之路》。

他是電影監製Bill Miller的哥哥,也是製作公司Dr.D StudiosKennedy-Miller Mitchell Films的聯合創建者之一。

目錄

希區考克啟蒙

希區考克所說的所有事情都像是啟發我的格言,而在看電影的過程中我學到了很多,我基本上把所有東西都消化了。在電影《霹靂神探》(The French Connection)裡,聲音的運用包括了車子的聲音輪胎摩擦地面的聲音等。西部電影《驛馬車》(Stagecoach)裡在驛站的那一個場景,你幾乎可以看到導演的手法與技巧。巴斯特基頓與默片時期影響我很深,在那個年代他們可以做到你沒辦法在其他地方看到的事,跟錄音器材沒有關係,而是他們創造了電影語言。」

喬治米勒在澳洲的鄉下長大,沒有電視的生活,喬治只能透過漫畫以及週六放映的電影吸收電影知識,他和他的兄弟們會把電影、漫畫中看到的東西演出來,他也會研讀〈American Cinematographer〉,了解電影拍攝的細節,而喬治也提到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與巴斯特基頓(Buster Keaton)可以說是他的電影啟蒙老師。

電影涵蓋生命的全部

「電影中每個角色都像是個商品,麥斯是個血袋,那些女生是飼養者,戰爭男孩就是砲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標籤,你不需要知道這些人物的背景細節,你只需要知道這些人都在追逐著彼此。」

「我們都是時代潮流的僕人,而我們活在一個混亂的世界有太多的資訊呈現在你眼前,我們這些電影創作者在做的,就只是從中找到回音,並賦予它某種意義。說故事就像是從一連串的爆炸當中蒸餾出一些東西,就像是在雜訊中找尋訊號的方式。」

電影對喬治來說具有極大的魅力,因為它包括了藝術、科技、音樂、動作等等事物,它涵蓋了生命的全部,這也是拍電影如此吸引他的原因[1]

叫好又賣座的《瘋狂麥斯:憤怒道》

《 瘋狂麥斯:憤怒道》算是2015年電影裡的一大驚喜,不但以動作片來說,導演喬治米勒(George Miller)把瘋狂麥斯系列推上一個高峰,更被一票的電影網站選在2015好片片單,也獲得一堆電影大獎的提名,還被美國國家電影評論協會選為2015年最佳電影。在電影上映之前,誰預料的到這件事呢? 更難能可見的是,它不但廣獲好評,也非常賣座。因此,要華納兄弟繼續掏錢出來拍攝續集,這一點都不成問題。但困難的點是,導演喬治米勒並不那麼樂意回到那個令他痛苦的沙漠荒原。

因為製作《憤怒道》是一個超大的計畫,事前他已經規劃了18年,一直到了2012年才開始拍攝。接著,前往非洲納米比亞和西澳大利亞如地獄般的沙漠,光是拍攝就花了整整120天,但他一連坐在拍攝架上幾乎一年,才把電影做出來,最後才終於上映。

坎城影展2016年評審團主席

喬治米勒在接受邀請後說:「欣喜若狂!坎城影展歷史悠久,致力於呈現來自世界各地的經典之作,能夠成為其中的核心人物,與評審團其他成員熱烈討論,共度美好時光,這是何等的榮耀,我絕對不會錯過這樣的好機會!」 坎城影展主辦單位在公報中說:「70歲的喬治米勒,因其戲劇化且狂烈的作品及其自身洋溢的熱情、十足的創意、過人的膽識活躍在國際舞臺上。第69屆坎城影展將在他的帶領下,依照傳統,向各類電影致敬。2016年影展迎接的將是一位慷慨激昂的主席。」[2]

多次入圍奧斯卡金像獎

喬治米勒(George Miller)執導或編劇的作品曾數次入圍奧斯卡金像獎,入圍作品包括《羅倫佐的油》(Lorenzo's Oil)、《我不笨所以我有話說》(Babe)、《快樂腳》(Happy Feet)及《瘋狂麥斯:憤怒道》(Mad Max: Fury Road)。《瘋狂麥斯:憤怒道》上映後的評價優異,在奧斯卡金像獎入圍了包含最佳影片及最佳導演在內等十個項目,最終也拿回六個技術類獎項,加上喬治米勒亦有製作續集的規劃,讓不少影迷期待續集的進展消息[3]

相關影片

George Miller Stand Up Comedy Routine on Johnny Carson's Tonight Show
Mad Max: Fury Road - "George Miller" Featurette [HD]
George Miller on 1st Tonight Show appearance.
George Miller on Johnny Carson show.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