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是在四川大学最古老的系科——历史系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现下辖历史系、考古系、古籍整理研究所、历史研究所等4个系所和城市研究所、人类学研究所、东西方社会文化比较研究中心、长江文明研究中心、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
目录
专业设置
学院专业设置全面,系教育部首批博士与硕士授权点、“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及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现有历史学、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旅游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5个本科专业,民族学[1]、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旅游管理、会展与节事管理、酒店管理7个学术型硕士专业以及文物与博物馆、旅游管理2个专业型硕士专业,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旅游管理、藏区历史、经济与社会发展、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6个博士专业,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3个博士后流动站。
师资力量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面向海内外广纳人才,建设一流师资队伍。截止2019年12月,学院拥有在职教师159人(含高端外籍教师1人)。其中,教授(研究员)46人,二级教授6人,三级教授[2]10人,副教授(副研究员)46人;杰出教授2人;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8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9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46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36人。近五年,学院教师承担国家和部省级科研项目100余项,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1000余篇,出版专著100余部。
在长达百年的办学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平实、稳健、谨严、求新的学术传统,人才众多,硕果累累,在海内外学术界备受瞩目。
教学资源与设施
学院办学资源丰富、设施齐全,主要设施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四川大学考古学实验教学中心、校级实验室——旅游实验室、院级口述史实践教学中心和大型图书资料室。
四川大学考古学实验教学中心面积约1800平方米,下设考古技术、数字考古、石器分析、环境考古、植物考古、生物考古、冶金考古、文物分析、文物保护、博物馆等10个实验室,拥有三维激光扫描仪、EA3000元素分析仪、人体骨骼三维数字化仪、显微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偏光显微镜、金相显微镜等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总值近2000余万元,是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和辐射作用的教学科研平台。中心与有关研究单位合作,在四川、云南、重庆、湖南、广西等地挂牌建立有10多个考古学、博物馆学校外实习基地。
学院旅游实验室拥有较为齐全的现代化设备,包括国家级“智慧旅游”创新创业平台、旅游信息工程实验室、旅游行为学实验室、茶文化实验室、红酒实验室、数字化景观设计与模拟实验室、旅游形体与舞蹈实验室等本科实验、实训教学平台,为培养本科旅游专业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提供了重要支撑。
学院现有中外文藏书15余万册和多种刊物,现代化办公教学设备齐全,为专业学习和研究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视频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民族学?民俗学?这几个容易混淆的专业千万别搞错!,搜狐,2018-08-09
- ↑ 一级教授、二级教授、三级教授的区别是什么?,个人图书馆,2019-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