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四川省地質學會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四川省地質學會(GEOLOGICAL SOCIETY OF SICHUAN PROVINCE,GSS)成立於1960年,是我省地質領域科技工作者自願結成、在四川省民政廳依法登記註冊的,非營利性[1]的學術性社會團隊,是四川省委省政府確認的四川省首批承能試點學會,是四川省民政廳授予的「5A」級社會組織,是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推出的「四川省十佳示範學會」,是四川省科協和重慶市科協推出的「川渝一流學會」,是中國地質學會授予的全國「先進集體」。《四川地質學報》是四川省科協和重慶市科協推出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學會的業務主管單位是四川省自然資源廳。

目錄

主要任務

學會的主要任務是:學術交流,諮詢服務,項目論證、成果鑑定、技術培訓、科技成果評價、地質科技期刊出版和地學科普。

單位會員

學會現有22個專委會,103個單位會員,4296名個人會員,具有教授、副教授、副研究員和高級工程師[2]以上技術職稱的達2739餘人;知名會員有劉寶珺、倪師軍、裴向軍等。學會專家數據庫中專家人才有878人,具有高級職稱以上的(含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員715人。專業涉及礦床地質、煤田地質、構造地質、地層古生物、遙感地質、分析測試、岩石礦物、油氣地質、工程地質、水文工地質、環境地質、物化探、數學地質、農業地質、城市地質等多個領域。

學會辦有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期刊《四川地質學報》,受省廳委託編撰《四川省礦產資源年報》、組織四川省自然資源科普基地宣傳活動等。學會品牌科普活動4·22「世界地球日」大學生演講比賽。

理事長、四川省自然資源廳二級巡視員陳東輝。

發展歷史

四川省地質學會於1960年3月成立,現有19個專業(工作)委員會及學會秘書處、《四川地質學報》編輯部等機構。有8個市(州)地質學會及92個地質學會基層委員會,會員2937人。建有「四川省地質學會專家人才庫」有專家417人,高級職稱289人。建有學會自己獨立的網站(四川礦業網)。四川省地質學會的主管單位是四川省國土資源廳,是在四川省民政廳登記的學術團體,是中國地質學會團體會員單位。

服務領域主要有:學術交流,諮詢服務,項目論證,技術培訓,行業標準和科技資質的評定,行業發展規劃制定,礦產勘查、開發研究、地質勘查項目監理和科技項目研究,編輯出版發行《四川地質學報》,學會網站發布省內地質科技工作新進展、新動向等。

學會堅持以學術活動為主,以普及地學科學知識為己任。推動科學技術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努力為四川經濟建設服務。

1979年,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以後,學會為成都東風路建築工程流沙治理提供技術服務,開創了我省科協系統學會恢復活動以來以科學技術為經濟建設服務的先河。後來在寶興縣城、金河磷礦等危崖治理等工作中學會都提供了出色的服務。在國家經濟建設重大課題的決策諮詢及提出建議方面,如在組織完成「關於川南煤硫資源的綜合利用」、「四川省礦業跨世紀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課題、汶川5.12抗震救災中,我會均做出了突出的貢獻。2003以來,學會還主持並完成了「甘洛縣赤普礦區鉛鋅礦資源調查」、「四川國土資源科技管理髮展戰略研究」、《四川省礦產資源年報》、《核資源與核勘查論文集》、《興文石海世界地質公園可持續發展機制與模式研究論文》編輯、烏斯河鉛鋅礦經濟技術概略分析報告評審、「四川省煤炭礦業權設置方案」評審、「四川省犍為、井研縣鹽礦區礦業權設置方案」評審。承擔《四川省小礦礦山儲量動態管理實施辦法》調研工作、編制四川省礦業權實地核查總體實施方案和技術培訓、為興文縣科協、縣旅遊局舉辦了該縣首屆地質科普解說員培訓班等,結至2009年先後完成了20多項政府部門以及企事業單位委託和交辦的項目與工作,並為各級政府在礦產資源管理的制度建設方面提出了有益建議。

我會十分重視地質科普工作,指定有專人負責,每年安排有專用經費,推動該項工作的開展。我會科普活動宗旨是:面向社會,着眼未來,為兩個文明建設做貢獻。經過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我會的科普工作實現了經常化,系列化和規範化,力求做到全方位、多角度、重實效並年年有所創新。「青少年地學夏令營」、「世界地球日」活動、「網站科普園地」是我會科普工作的三個重頭戲。我會科普工作,一直是活躍在四川科普大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學會的科普工作,圍繞地質科學知識、地質災害、奇特地質景觀等科普宣傳,結合破除迷信、反對邪教的活動,深受各階層人士的好評。

在四川省科協的歷屆評比中,學會均被評為學會工作先進集體和科普活動先進集體。在全國性的評比中,歷年都被評為「學會之星」。2008年我會被四川省科協授予「抗震救災先進集體」榮譽稱號,被中國科協授予「抗震救災先進集體」榮譽稱號,被四川省民政廳授予「四川省5.12抗震救災先進社會組織」榮譽稱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