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圜道》選自《呂氏春秋》卷三·季春紀。

《呂氏春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有組織按計劃編寫的文集,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黃老道家名著[1]。上應天時,中察人情,下觀地利,以道家思想為基調,堅持無為而治的行為準則,用儒家倫理定位價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觀念、名家的思辨邏輯法家的治國技巧[2],加上兵家的權謀變化和農家的地利追求,形成一套完整的國家治理學說。

《呂氏春秋》章節目錄: 作為十二紀、八覽、六論,十二紀每紀五篇共六十篇,八覽每覽八篇(《有始覽》少一篇)共六十三篇,六論每論六篇共三十六篇,另有《序意》一篇,共一百六十篇[3]

目錄

原文

天道圜①,地道方②。聖王法之,所以立上下。何以說天道之圜也?精氣一上一下,圜周複雜,無所稽留,故曰天道圜。何以說地道之方也?萬物殊類殊形,皆有分職,不能相為,故曰地道方。主執圜,臣處方,方圜不易,其國乃昌。日夜一周,圜道也。月躔③二十八宿,軫與角屬,圜道也。精④行四時,一上一下,各與遇,圜道也。物動則萌,萌而生,生而長,長而大,大而成,成乃衰,衰乃殺,殺乃藏,圜道也。雲氣西行,云云然⑤,冬夏不輟;水泉東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滿,小為大,重為輕,圜道也。黃帝曰:「帝無常處也,有處者乃無處也。」以言不刑蹇⑥,圜道也。人之竅九,一有所居則八虛,八虛甚久則身斃。故唯而聽,唯止;聽而視,聽止;以言說一。一不欲留,留運為敗,圜道也。一也齊⑦至貴,莫知其原,莫知其端,莫知其始,莫知其終,而萬物以為宗。聖王法之,以令其性,以定其正,以出號令。令出於主口,官職受而行之,日夜不休,宣通下究,瀸於民心,遂於四方,還周復歸,至於主所,圜道也。令圜,則可不可,善不善⑧,無所壅矣。無所壅者,主道通也。故令者,人主之所以為命也,賢不肖、安危之所定也。人之有形體四枝,其能使之也,為其感而必知也。感而不知,則形體四枝不使矣。人臣亦然。號令不感,則不得而使矣。有之而不使,不若無有。主也者,使非有者也,舜、禹、湯、武皆然。

注釋

①圜:通「圓」,指周而復始,運而不窮。②地道:關於地的道理、法則。方:端平正直。③躔(chán):指月亮運行與星宿會次。④精:精氣,即陰陽之氣。春夏為陽,秋冬為陰。⑤云云然:雲氣周旋迴轉的樣子。⑥刑蹇:連綿詞,同「形倨」,顛仆障礙,不能行進。⑦一:指道。齊:當為「者」字之誤(依照畢沅校說)。⑧可不可,善不善:使不可者可,使不善者善。前面的「可」、「善」用使動用法。

譯文

天道圓,地道方。聖王效法它,所以設立君臣上下之分。為什麼說天道圓呢?精氣一上一下,環繞反覆,沒有停留點,所以說天道圓。為什麼說地道方?萬物有各種各樣的類型,都有各自的分工與職守,不能互相替代,所以說地道方。君主掌握圓道,臣民立於方道,方圓不能改變,這樣國家才能昌盛。日夜更替這是一個周期,這是圓道。月亮經歷二十八星宿,軫宿與角宿相接,這是圓道。精氣四季運行,一氣上升,一氣下沉,各不同而又相遇,這是圓道。萬物運動則會萌發,萌發則會滋生,滋生則會發展,發展則會壯大,壯大則會成熟,成熟後才會衰敗,衰敗才會死亡,死亡才會消失,這就是圓道。雲氣向西移行,雲氣周旋往復,冬夏不停;水泉向東流去,日夜不停。水源不枯竭,大海不滿盈,小溪匯成大海,重水化為輕雲,這就是圓道。黃帝說:「天帝沒有常住之處,有所在也就是不會無所不在。」這是說不會不行進,這是圓道。人的九個孔竅,一旦一竅閉塞則有八竅虛病,八竅虛病太久則會使人死亡。所以要應答就要傾聽,應答就會停止;傾聽就要觀看,傾聽就會停止;用這句話說的是各竅順一運行的情況。各竅順一運行不應停滯,某竅停滯不通的話就會出現敗壞的跡象,這就是圓道。道者是最尊貴的,不知道它的源頭,不知道它的末端,不知道它的始發,不知道它的終極,而萬物以它為本。聖王效法它,用來保存自己的本性,用來安定自己的生命,用來發號施令。號令在君主的口中發出,官員接受並去施行政令,日夜不停,宣布通知下達到底,合於民心,於是四方遍頌,這樣就會旋轉再歸來,上達到君主之處,這就是圓道了。號令施行符合圓道,那麼使不合適的合適,使不好的變得美好,沒有閉塞的地方了。沒有閉塞之處,也就是君主的治理通暢。所以發號政令,是君主把它當成性命般重要的東西,是君主賢明還是不肖,國家安定還是危殆的決定因素。人有形體四肢,人能夠支配身體各部分,是因為它們受到感覺觸動而必定知道。沒有感覺的話,那麼形體四肢就不聽支配使喚了。臣子、百姓也是這樣。號令不能使其觸動,則無法支配使喚他們了。有臣民而不聽使喚,不如沒有。君主,就是要使喚本來不屬於自己的臣民,舜、禹、湯、武都這樣。

原文

先王之立高官也,必使之方,方則分定,分定則下不相隱。堯,賢主也,皆以賢者為後,不肯與其子孫,猶若①立官必使之方。今世之人主,皆欲世②勿失矣,而與其子孫,立官不能使之方,以私慾亂之也,何哉?其所欲者之遠,而所知者之近也。今五音之無不應也,其分審③也。宮、徵、商、羽、角④,各處其處,音皆調均⑤,不可以相違,此所以無不受⑥也。賢主之立官有似於此。百官各處其職、治其事以侍主,主無不安矣;以此治國,國無不利矣;以此備患,患無由至矣。

注釋

①猶若:等於說「猶然」,仍然。②世:父死子繼叫世。③審:確定。④宮、徵、商、羽、角:我國古樂五聲音階的五個階名。⑤均:調和。⑥受:應和之意。

譯文

先王設立高官,一定使他符合方道,符合方道就能確定職分,職分確定就不會出現臣下互相隱瞞的情況。堯、舜,賢明的君主,都用賢能的人作為自己君主之位的繼承人,不肯把這個位置給他們的子孫,就像設立官員必須使他符合方正之道一樣。當今世上的君主,都想世代不失去君主之位,於是把這個位置傳給自己的子孫,設立官員不能使他們符合方正之道,用私慾擾亂了它,為什麼呢?這是因為他們貪求的太遠,而見識太短淺。如今五音無不應和,這是因為它們各自分屬的樂律決定的。宮、徵、商、羽、角,各在自己的位置,音律都調準確,不可以有差誤,這就是五音無不應和的原因。賢明的君主設立官職就像這樣。百官各自處在自己的職分位置、治理自己的事務來侍奉君主,君主沒有不安樂的了。用此治理國家,國家沒有不興盛的;用此來防備禍患,禍患沒有理由降臨了。

評析

春季是萬物生長的季節,以上三卷描寫了草木萌芽後生髮,君主也應順應天時,除弊舉新。《春紀》除《月令》外一共十二篇,《孟春紀》《仲春紀》《季春紀》各四篇,大半是一些講養生的論文。因為春天是萬物發生的時期,所以把講養生的放在《春紀》里。

視頻

圜道 相關視頻

先秦文學《呂氏春秋》詳解侈樂28
先秦文學《呂氏春秋》詳解勸學20

參考文獻

  1. 秦國丞相呂不韋《呂氏春秋》,搜狐,2018-10-17
  2. 治國通論-法家治國思想 ,豆丁網, 2017-11-06
  3. 呂氏春秋的作者,解歷史, 20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