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聖瑪利亞大教堂

聖瑪利亞大教堂位於德國西部的特里爾。特里爾城約建於公元前15年(另一資料為公元前16年)奧古斯都統治時期,地處具有戰略意義的交叉點。因此,古時它被作為軍事要地。羅馬帝國時代的統治者把這裡作為抗擊遊牧民族的重要據點。公元2世紀中葉,這裡修建了長6500米的城牆以及 47座碉堡。公元3世紀末,古羅馬皇帝戴克里先(284~305年)將它作為其宮廷所在地和羅馬帝國西部地區的首府。因此又有「北方的羅馬」和「第二羅馬」之美譽。也就是從這一時期開始,特里爾相繼建成了許多歷史性建築。

目錄

主要景點

城門:城門寬約36米,高約30米,厚23米,由砂岩壘起4組淺灰色的建築組合而成。中央門樓開有兩個拱門,拱門上有兩層柱廊,門樓的內部是一個大的庭院。城門最初的功能是防禦工事,公元11世紀時被改為教堂。

特里爾競技場:角斗場呈圓形,為典型的羅馬式建築。可容納2萬5千名觀眾。這個著名的競技場名列羅馬帝國大型競技場的第10位,也是羅馬時代的遺蹟。

巴魯巴拉浴池:羅馬皇帝的豪華浴池,羅馬式建築。外形優雅美觀,內部陳設華麗。現僅存遺蹟。

大教堂:公元315年,君土坦丁大帝將其居住過的宮殿改造成雙梁教堂,其中北側一幢用來供奉聖彼得,是主教堂。公元11世紀改為大教堂。

其他教堂

在羅馬帝國歷史上,君士坦丁大帝是最重要的皇帝之一。他於公元315年左右命令將其母親曾經住過的宮殿改造成巨大的雙梁教堂,北側一幢作為供奉聖彼得的主教教堂;南側一座為教區教堂。11世紀,南側的教堂成為聖瑪利亞教堂,北側的教堂則變成了大教堂。

「我們的夫人(our lady)」教堂

大集市附近的「我們的夫人(our lady)」教堂,將早期哥特式建築的風格展現得淋漓盡致,它被認為是哥特式中心建築最早、最重要的代表作,是德國最大的早期複式基督教建築之一。12世紀之前,對教堂的改造一直將南半部分的石造建築兼收並蓄下來,我們今天看到的教堂是建於1235~1260年間的建築。在這裡德國和法國的建築風格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聖安東尼教堂

是建於15世紀晚期的古老的教堂,它最引人注目之處在於其中纖巧華麗的洛可可式講道壇。位於市郊的圓形劇場與皇家溫泉浴場相隔不遠,它大約建於公元100年間,經過後來幾個世紀的裝飾,愈加顯得豪華而精美。

聖瑪利亞教堂

聖瑪利亞教堂的前身是雙梁教堂的南側教堂。曾作為教區教堂,公元11世紀改為聖瑪利亞教堂。

紀念館

特里爾是卡爾·馬克思的故鄉。1818年5月5日,馬克思誕生在布呂肯街10號一幢普通樓房裡。並且在特里爾度過了他的童年。現辟有馬克思紀念館,收藏有馬克思文獻、手稿和各種版本的著作。

教堂的產生

基督教被正式承認之前,任何公開的祈禱和傳教活動都是不可能的。於是,早期基督教的宗教儀式和活動都是採取名副其實的「地下活動」。在秘密開挖的地道內,安放一張特製的長桌作為會議之用。地道的兩側壁上,挖出一個個的穴龕,裡面刻畫着粗拙的聖像作為信徒們膜拜的對象。由於怕教外的敵視者發現,這些聖像和聖經故事都採用象徵的手法。如陽光代表上帝,鴿子橄欖枝代表和平、幸福;牧童象徵耶穌,一群羔羊象徵人民,並以此代表耶穌愛人民;一個孩子在洗澡象徵皈依基督教的新教徒正在舉行洗禮[1]儀式;這種地下的穴龕盛行於公元1世紀到公元4世紀初葉,是基督教最早的教堂建築形式。

從公元4世紀君士坦丁大帝頒布了著名的「米蘭敕令」[2],使基督教取得了國教地位,在此之後,地下的穴龕活動終止停止了,地面的基督教教堂建築開始出現。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