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地籍是中國科技名詞,屬於科技術語。

漢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沒有間斷的古老文字系統[1],直到現在我們仍在使用。其不單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表述用具,更是五千年悠久文明的記錄者、傳承者。可以說,漢文字是中華民族古老悠久、博大精深文明的「活化石[2]」。

目錄

名詞解釋

在《辭海》(1979年版本)中,地籍被稱為「中國歷代政府登記土地作為徵收田賦根據的冊簿」。簡單地講,地籍是為徵收土地稅而建立的土地清冊,這是地籍最古老、最基本的含義。隨着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地籍不但為土地稅收和土地產權保護服務,還要為土地利用規劃和管理提供基礎資料。在一些發達國家,地籍的應用領域擴大到30多個,我們把這種地籍稱為多用途地籍或現代地籍。很顯然,多用途地籍的內涵和外延更加豐富。

國家登記土地隸屬關係的簿冊。一般用文字和平面圖記載,標明土地所有者的土地面積、位置界線、土地質量、權屬關係及利用情況等。在私有制社會,地籍工作是為了維護土地私有制,以便國家掌握土地資料按田畝徵稅。在社會主義社會,地籍工作是維護土地公有制,以利於土地資源合理利用的措施,並作為徵收農業稅的依據。

分類

按發展階段(或者主要功能)劃分

按發展階段(或者主要功能)劃分為稅收地籍、產權(法律)地籍、多用途地籍。

(1)稅收地籍的目的是課稅。內容包括納稅人的姓名、土地面積和等級;通常使用的手段是地塊丈量土壤質量產量、收入評定土地等級、圖解、解析結合。

(2)產權或法律地籍,目的是保護土地的所有制,鼓勵合法的土地交易;內容包括宗地界址、界線,土地權屬、面積、位置、質量等;其使用手段為權屬調查、地籍測量,圖解、解析結合 。

(3)多用途地籍,目的是課稅,產權,土地登記統計,土地市場,土地規劃,土地信息庫等;內容包括土地位置,宗地界址、界線,權利人姓名、住址,土地面積、等級、權屬性質、質量等 ;其使用手段為光電,遙感技術,微縮技術,計算機,網絡等綜合運用;解析為主。

按特點和任務(或者先後時序)劃分

按特點和任務(或者先後時序)可以劃分為初始地籍、變更(日常)地籍。

(1)初始地籍,指的是某一時期,對縣以上行政轄區內全部土地進行全面調查,並形成初始的地籍圖、冊 、簿;它的作用是用於地籍管理工作的基礎、土地估價、土地規劃的依據。

(2)變更地籍(日常地籍),指的是針對土地數量,質量,權屬,分布,使用狀況等的變化,對初始地籍進行的修正,補充和更新;其作用是保持地籍信息資料的現勢性、連續性 隨時變更;此外還應隨時調查、隨時更新、隨時登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