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尼扎羅
坎尼扎羅,意大利化學家。1826年7月13日生於巴勒莫,1910年5月10日卒於羅馬。15歲時入巴勒莫大學學醫,後轉到那不勒斯大學攻讀化學,1845年秋轉到比薩大學。
科學家(Scientist):對真實自然及未知生命、環境、現象及其相關現象統一性的客觀數字化重現與認識、探索、實踐的人士[1]。如英國物理學家牛頓,波蘭物理學家居里夫人,美籍科學家愛因斯坦,黑洞[2]之王霍金等。
目錄
生平與貢獻
坎尼扎羅(1826~1910)
Cannizzaro,Stanislao
意大利化學家。1826年7月13日生於巴勒莫,1910年5月10日卒於羅馬。15歲時入巴勒莫大學學醫,後轉到那不勒斯大學攻讀化學,1845年秋轉到比薩大學。1849年在巴黎法國化學家M.-E.謝弗勒爾的實驗室工作。1852年回國,在皮埃蒙特任亞歷山德里亞工學院物理和化學教授。1855年任熱那亞大學化學教授。1861年任巴勒莫大學無機化學和有機化學教授。1871年在羅馬大學主持化學講座。1906年國際應用化學會在羅馬開會時,被選為大會臨時主席。
坎尼扎羅1852年開始研究苯甲酸及其特徵反應,發現了苯甲醛和鹼液作用生成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反應。這個研究成果發表於1853年,後人稱這類反應為坎尼扎羅反應。坎尼扎羅不僅精於實驗,而且一直注意化學基本理論問題的研究。1858年他在意大利科學雜誌《新試驗》上發表了題為《化學哲學教程概要》的論文。1862年他當選為倫敦化學會名譽會員,1873年被推舉為德國化學會名譽會員。1891年英國皇家學會授予他科普利獎章。
坎尼扎羅最大的貢獻是,宣傳和發揚了阿伏加德羅的分子學說,決定性地證明只有一門化學科學和一套原子量。在德國卡爾斯魯厄召開的第一次國際化學會議上,坎尼扎羅闡明了什麼是原子、分子、原子量和分子量,統一了分歧意見,為原子—分子理論的發展掃除了障礙。此外,他還提出「羥基」概念,從山道年蒿中分離出山道年,等等。 雖然坎尼扎羅並沒有發現什麼新物質,也沒有提出什麼特別的新的學說。但是,他所做的工作使近代化學就逐步進入研究原子和分子的階段。他的偉大功績受到了全世界科學家們的尊重。
視頻
齊格蒙第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沒有20世紀這11位科學家,就沒有當今的許多頂尖科技 ,搜狐,2018-07-10
- ↑ 黑洞裡面是什麼,宇宙中最大的黑洞,外星探索,2015-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