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是一组从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发生的肿瘤,垂体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此组肿瘤以前叶的腺瘤占大多数,来自后叶者少见。

目录

基本信息

发病部位: 鞍区

多发群体: 30到60岁成人,育龄妇女

传染性: 无传染性

遗传性: 仅限于单一的不常见情况

西医学名: 垂体腺瘤

中医学名: 垂体腺瘤

英文名称: pituitary adenoma

所属科室: 外科 - 神经外科

临床症状

肿瘤压迫垂体周围组织的症群

神经纤维刺激症 头痛,呈持续性头痛;视神经,视交叉及视神经束压迫症 患者出现视力减退,视野缺损和眼底改变;其他压迫症群。

激素分泌异常症群

激素分泌过多症群,如生长激素过多引起肢端肥大症.

激素分泌过少症群,当无功能肿瘤增大,正常垂体组织遭受破坏时,以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而闭经,不育或阳萎常最早发生而多见.

预防

手术后的预防保健,具体如下:

1.心理安慰,垂体瘤属脑内良性肿瘤,手术效果好,痊愈后可参加正常工作,

2.加强营养,多食新鲜的,高蛋白质的食物,增强体质,使病后机体早日康复,

3.放疗时间一般在术后1个月左右,放疗期间少去公共场所,注意营养,定期测血象,

4.按医嘱服药,1年CT复查1次。

病理基础

脑垂体出现肿瘤的时候内分泌功能就会发生改变,人体的代谢以及相应的脏器就会发生一些病理变化,这个病理变化就会带来一些临床症状,肿瘤可以包裹脑垂体,也可以从脑垂体体内生长出来,挤压脑垂体,导致脑垂体功能异常。

脑垂体位于大脑正中和双眼后方,脑垂体是人体内分泌的总司令部,控制人体内分泌功能,包括血糖,电解质,人体的高矮,男性性征如胡须,女性的月经等都是脑垂体的功能。

鉴别诊断

根据上述临床表现,影像学发现,辅以各种内分泌检查等不难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检查方法

颅平片正侧位片

蝶鞍增大,变形,鞍底下陷,有双底,鞍背变薄向后竖起,骨质常吸收破坏。

CT

垂体密度高于脑组织。

磁共振成像(MRI)

垂体软组织的分辨力优于CT,可弥补CT的不足。

气脑脑血管造影

可见脑血管改变。

影像学表现

=头颅平片和分层摄片

垂体瘤在鞍内生长,早期体积比较小的时候不会影响到蝶鞍。如果垂体瘤进一步增大,有可能会引起局限性的骨质破坏,会发生骨吸收或者骨膨隆。

磁共振检查

共振检查有它的优势,所以现在是临床上检查垂体瘤首选的影像学检查的手段,甚至可以发现直径3mm的微腺瘤,并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正确地判断垂体瘤确切的形状、大小以及生长方向,还有它和周围组织的关系。

垂体微腺瘤一般用冠状面和矢状面薄层,包括 T1 和 T2 图像。T1 微腺瘤呈低信号,多位于垂体一侧,T2 微腺瘤呈高信号或等信号。动态增强扫描,肿瘤信号早期低于垂体,后期高于垂体。

垂体大腺瘤肿瘤呈圆形,也可呈分叶或不规则形,腺瘤实质部分呈等信号,当合并囊变坏死、出血或钙化时呈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实质部分强化明显,囊变坏死、出血或钙化不强化。

冠状扫描显示肿瘤呈哑铃状,这是由于肿瘤伸于鞍上,中部受鞍隔束缚之故。肿瘤向上使鞍上池闭塞,视交叉上抬,向旁侧压迫海绵窦延伸至颅中窝,向后可压迫脑干,向下可扩大蝶鞍、突入蝶窦。肿瘤向鞍旁生长,可将明显强化的颈内动脉向外推移甚至包裹,偶尔可引起颈内动脉闭塞。

CT检查

主要是观察垂体瘤对于骨质的影响,CT对骨结构的分辨率比较好,可以发现垂体肿瘤有没有骨质的侵犯。

大的垂体肿瘤常见蝶鞍增大和鞍内及向鞍外延伸、边界清楚的肿块,CT 上为略高密度。

并发症

手术后会出现并发症如(1):尿崩症;(2)蝶窦炎;(3)水,电解质紊乱; (4)脑脊液漏;(5)视力障碍加重;(7)脑神经麻痹;(6)脑膜炎;(7)血管损伤;(8)中枢神经受损。

保健饮食

避免便秘引起的颅内压升高,护理中注意大便通畅,给足饮水,必要时给以通便润肠药物。

少吃辛辣及油腻的食物,不宜吃鲇鱼[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