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武拉区
埃武拉区 |
中文名: 埃武拉区 外文名: Historic Centre of Evora 始建于: 公元三世纪 国 家: 葡萄牙 |
埃武拉区 是葡萄牙中南部内陆的一个区。面积7,393平方公里,人口173,408人 (2001年)。首府埃武拉,下分14市。位于葡萄牙中南部的埃武拉素有“博物馆城市”之称,这里集中了从古罗马到文艺复兴、从西哥特到摩尔时期不同艺术风格和流派的建筑作品,虽历尽沧桑,但这些文化遗产仍较完事地保存了下来。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6年将其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城市。
埃武拉是一座历史古城,始建于公元三世纪罗马帝国统治时期,当时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长期为罗马军队驻地。目前,尚能看到的罗马时期的古迹有罗马神庙、温泉浴池、罗马城墙遗址以及唐娜·依萨贝尔拱门。罗马帝国灭亡后,埃武拉曾先后被西哥特人和摩尔人占领,其间城市规模开始扩大,建筑风格体现出哥特式和阿拉伯特色。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历史名城埃武拉
所属洲: 欧洲
编号: 552-005
葡萄牙南部城镇,埃武拉区首府。位于萨杜河上游丘陵谷地,西北距里斯本113公里。人口2.4万。农产品集散地。工业以铸铁、软木加工、纺织为主。铁路枢纽。有大学(建于1559年)、罗马式教堂。博物馆藏有罗马时代文物和艺术品[1]。
1986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 C (II) (IV) 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评为遗产的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0 届会议报告
这座可追溯到罗马时期的宫殿城市,在15世纪作为葡萄牙的王宫时,就达到了它的黄金时代。16到18世纪期间,这里粉刷为白色的房屋就装上了经过修饰的金属阳台。葡萄牙的建筑作品对巴西的建筑风格起了决定性的影响。
埃武拉位于三条河流的交汇处。是葡萄牙的内地城市,距里斯本以东100公里,所处地势高于周围的平原地带。
历史渊源
埃武拉是罗马统治时期的重要城市,当时此城名为"里维拉利达斯·茹利奥",是卢西塔尼亚省的陆上活动中心。随着西哥特人的野蛮入侵,埃武拉沦陷。其城区局限在修复后的古罗马城墙内。公元715年穆斯林占领埃武拉后,完善了原来的城防系统。1165年基督教徒重新控制了埃武拉,并使其成为了葡萄牙独立王国的一部分,这标志着埃武拉开始进入发展时期,并一直持续到16世纪。在阿维什王国统治时期(1385-1580),埃武拉成为该王国继里斯本之后的第二大重要城市。到了公元16世纪,以一些宏伟建筑的修建为标志,埃武拉达到了发展的黄金时代。当一些海上航线的停靠港--马德拉群岛、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被相继发现后,宏伟的葡萄牙海上冒险计划开始了。17世纪修建了沃邦式城防系统。到了18世纪,自16世纪以来坚持传播知识和宗教启蒙的耶稣会被解散后,埃武拉开始走向衰落。
城市布局
在16世纪就已形成规则的城市规划设计沿山丘顶部放射状发展。在古老的不规则布局的城市中心,一些城市广场延伸至其中的规划轴线的起始点,把建筑组成整体。在这些轴线之间是由狭窄街道组成的道路网,大多数的街道为直线,从一个建筑群体以不同的方向伸向另一个建筑群体。三个连续的城防系统(罗马时期、中世纪以及沃邦式)护卫着城市。在四周有花园围绕的砖墙和砖墙残迹之间,具倾斜屋顶的低矮白粉房屋形成了统一的建筑整体,铸铁和花砖使这一特点更为突出。许多曼奴埃尔式宫殿和修道院(在一些地方用花岗岩修建)的建造时期可追溯到公元15世纪。然而,到了16世纪就已能见到诸如早在1537年修建的水渠以及大量喷泉等大规模建筑及城市规划了。埃武拉是里斯本遭受1755年地震毁坏后葡萄牙黄金时代城市的典范。单单埃武拉的城市景观就能使我们理解葡萄牙建筑风格在巴伊亚州萨尔多瓦(1985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等巴西一些地区的影响。
兴衰史
反讽,仿佛是埃武拉这座古城的基调。 走进埃武拉,各时期的建筑风格雕琢了埃武拉的繁华过去。罗马人的智慧、哥特的壮观、摩尔风格的华丽对照阿连特茹这个地区的贫乏。
盛夏时节,更是凸现这个地区干燥的气候。高温加上水源短缺,使得大片的土地只能有限生产,结果这个地区的经济能力变得力不从心。
这座城市早在罗马人到来之前已经拥有了一定的文明程度。之后的发展与繁华更是让埃武拉成为不同族群争夺的目标。一直受到历史眷顾的埃武拉在十九世纪之后,便走入了衰败,从此被历史遗忘在阿连特茹地区里。然而,正因为被遗忘,埃武拉的历史遗迹至今还得以保存完好。
时间的巨轮碾过了其他城市,埃武拉仍沉睡在旧世界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衰败”反而“拯救”了埃武拉。1986年,埃武拉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中。
视频
埃武拉区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葡萄牙历史文化名城:埃武拉 ,个人图书馆, 2018-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