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妹
堂妹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táng mèi。是中國當今較常用的親屬稱謂詞之一。爸爸同輩(爸爸的哥哥、弟弟,也就是自己的伯伯、叔叔)的子女中比自己小的,和自己同一個爺爺的是自己的堂妹[1]。但是父親也有堂兄弟,他們的子女和自己雖不是同一個爺爺,但有血緣關係,是遠堂姊妹。
有的地方也稱叔伯姊妹/從父姊妹。
目錄
解釋
堂妹代表着在一個屋檐下生活,一起長大的姊妹兄弟。分家後不算。
在父系社會時期:堂妹,一般是指同一個祖父,即是父親兄弟的女兒,比自己年幼者。也可以是同一個曾祖、同宗或關係更遠比自己年長的人是遠房堂妹,也稱堂妹。他們與你是同輩關係,一般是同姓,也稱"堂妹"。
在母系社會時期:堂妹,一般是指同一個祖母,即是母親姊妹的女兒,比自己年幼者。也可以是同一個曾祖、同宗或關係更遠比自己年長的人是遠房堂妹,也稱堂妹。他們與你是同輩關係,一般是同姓,也稱"堂妹"。[2]
「堂妹」肇始並流行於唐代,逐漸取代了原稱謂詞「從妹」。
本義-親堂
父親兄弟之子而年幼於己者稱之為堂妹(屬於親堂妹)。共祖父關係。
堂妹直呼面稱(當面稱呼堂妹本人)時,有的地方籠統地稱為「妹」,但血緣上有隔代。
廣義-遠堂
祖父的兄弟的孫子,是自己的遠堂姊妹。」堂妹廣義「可以泛指親堂姊妹和遠堂姊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