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塔梁子崖墓群

塔梁子崖墓群,位於中國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民主鄉桂花村響灘河北岸「塔梁子」山腰上。2002年9月—11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對塔梁子崖墓群中的9座崖墓進行搶救性發掘。這批崖墓由墓道、 墓門、主室、甬道、側室、棺床、 壁龕、 灶台等組成,有單室、雙室、多室等形制,以多室墓為主。在崖墓中首次發現有壁畫和墨書榜題,並發現一批仿木建築形式的雕刻和珍貴的畫像雕刻新題材,大大豐富了崖墓的考古資料。根據這批崖墓的形制、畫像題材及出土器物,其時代屬東漢中晚期。在3號墓中首次發現了「墨書榜題」[1]。塔梁子3號墓則是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目前發現時代最早的壁畫墓。2006年「塔梁子崖墓群」被中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響灘河是青龍,「青龍咀」是青龍的咀。響灘河龍王「青龍王」就居住在青龍咀的響灘河中。

目錄

介紹

崖墓是漢代乃至魏晉南北朝時期四川地區最富地方特色且普遍流行的一種葬式,在山上挖一個洞,稱為崖墓,俗稱「蠻子洞」,幾乎遍及全川各地。在以前的考古發掘中,均發現崖墓中刻有各種題材畫像,或有不少彩繪,但從未發現過壁畫。此次,中江縣民主鄉桂花村「」的發現堪稱崖墓考古的重大發現,因為其中首次發現了墨書榜題,其墓葬形制非常奇特,文化內涵極為豐富,是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發現的最早的壁畫墓。

概述

塔梁子崖墓群位於中江縣民主鄉桂花村(8村)7組響灘河北岸塔梁子山腰。2002年初,民主鄉發現數座崖墓被盜,迅速上報當地「有關部門」,由此揭開了這群神秘崖墓的面紗。

考古工作於2002年9月11日正式啟動,先後發掘出6座崖墓,除3號墓正進行緊張的清理、拍攝、臨摹等搶救性保護處理外,其他墓室已經清理完畢並進入初步整理階段。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6座墓均依山而鑿,由墓道、墓門、主室、通道、側室、耳室、棺床以及各種用途的墓內附屬物等組成。由於墓群距今近兩千年,加之多次被盜,看上去隨時都有壓塌的危險。因此,此次開鑿方式都採用在緩坡向山腹縱深開一明槽作為墓道,至岩石深處再鑿出墓門和墓室。除3號墓外,其它5座墓的墓道長約5—9米,有雙室、三室、四室幾種形式。

歷史價值

由於漢代崇尚厚葬,有「事死如事生」的習俗,仿照地面建築的墓室結構和裝修,反映了東漢時期地主莊園經濟

6號墓室

走進6號墓室,較為豐富的石刻畫像迅速映入眼帘,鶴鳥交配圖、鶴含魚、兵器架等栩栩如生,讓現場目擊者不禁叫好。據有關專家介紹,6號墓共有4個墓室,由於數次被盜,出土文物較少,僅剩下東漢五銖、陶器殘片等。該墓存在嚴重滲水現象,墓內已結成了白色石鐘乳,給墓內文物保護帶來了相當大的困難。

3號墓室

無論是色彩斑斕的壁畫,還是珍貴的墨書榜題,塔梁子崖墓群的發現無疑是四川考古界的一大喜事。東漢及其以前壁畫墓(一般為磚室墓),主要發現於河南河北內蒙遼寧等中原及北方地區。南方地區以前發現最早壁畫為魏晉時期,塔梁子3號墓則是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目前發現時代最早的壁畫墓[2]

在3號墓中還發現了不少有重要價值的畫像題材,如胡人舞蹈圖,是四川發現最早的胡人樂舞資料,在中國漢代考古資料中也極為罕見。塔梁子3號壁畫墓的發現,填補了崖墓考古和南方地區漢代美術考古的一項空白,是中國漢代考古學的重大發現之一,為漢代政治經濟軍事民族文化美術等方面研究及地方史研究提供了彌足珍貴的資料。

國之瑰寶

離開考古現場,在大家讚嘆聲中,一個更為嚴肅的話題被提了出來,怎麼才能讓這些精美的壁畫長久保存?川大教授林向告訴記者,目前我國的彩色壁畫保存還無成熟經驗,能做的就是儘快取齊資料後迅速密封墓室,待新方法研究出來後再打開。對此,四川省文物局副局長高大倫表示,有關方面會儘快對墓群採取拍照、臨摹等搶救性措施,盡全力保存好目前的這一四川瑰寶。

視頻

塔梁子崖墓群 相關視頻

塔梁子崖墓群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