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增強抵抗力,酸奶來助力!

酸奶圖片1 原圖鏈結

最近,大家對抵抗力特別關注;各種提高抵抗力的食品紛紛出爐

目錄

但唯獨少了TA——酸奶!

酸奶有點酸!酸酸甜甜,這兩個滋味天生討人喜歡——

奶製品容易讓人聯想到營養,所以有點甜的酸奶博得了大多數人的歡心。

有人愛好冰爽,有人喜歡熱乎——沒問題,低溫酸奶常溫酸奶任選!

有人喜歡果醬來搭配——好得很,藍莓草莓和櫻桃,好吃又減糖!

酸奶真的有助於提高人體抵抗力?

1.酸奶有助於實現均衡營養

良好的抵抗力來自健康的身體,而均衡充足的營養是健康的基礎。

酸奶富含蛋白質(平均3%左右)、鈣和多種維生素礦物質,是均衡膳食的重要組分。所以,中國營養學會推薦:大家每天食用300克液態奶或酸奶等乳製品。[1]

2. 出於液態奶而勝於液態奶

酸奶由液態奶發酵製成。[2]

很多自己做過酸奶的人都知道,液態奶做成酸奶,體積基本不變,只是液態變固態了,並產生了特有的酸味。

但不是所有自己做過酸奶的人都知道:[3]

1) 酸奶里的乳糖大部分被分解了

那些喝牛奶就腹痛甚至拉肚子的人(乳糖不耐受),也可以放心食用了。很多人想喝卻不敢喝牛奶,就是因為乳糖不耐症;

2) 酸奶里好東西更多(即發酵產物)

比如葉酸和其他B族維生素、某些氨基酸和肽類等;[4]

3) 酸奶增加乳品中營養素的吸收利用:

酸奶不一定增加液態奶含有的鈣、磷、鐵、鋅等礦物質,但有助於提高其吸收利用率。這些都是築起我們抵抗力「鋼鐵長城」的重要基石。[5]

3. 酸奶增強抵抗力的更多「大招」

1) 酸奶是益生菌的良好載體

添加適量優質益生菌的酸奶,更有助於提高抵抗力。「益生菌怎樣增強人體抵抗力」是我前一篇文章的題目(感興趣,點擊標題可再次前往);[6]

2) 酸奶可以提供更多優質蛋白質

現在很多酸奶,提高了蛋白質含量(比如從3%增加到6%,100克酸奶就相當於一個雞蛋),優質的蛋白質是身體健康,尤其是免疫系統健康的基礎;[7]

3) 酸奶可提供更多益生元

一些酸奶還會添加膳食纖維,這也是一種益生元(益生元相當於腸道菌群和益生菌的「食物」,益生菌與益生元的結合使各自的效力都更大)。

調查研究發現,我們的平均膳食纖維攝入量還不到推薦量的一半(即每天平均只攝入了12克左右,推薦量為每天25-30克),「板子」短了這麼多,桶里裝得滿水嗎?別忘了,益生元/膳食纖維也是免疫系統健康的重要基礎;

4) 其他

研究表明,酸奶還有改善便秘、提高幽門螺桿菌根除率、控制體重和降低2型糖尿病發病風險等作用。這些作用也直接地或間接地與增強抵抗力有關。

當然,良好的抵抗力和健康的身體,絕不是一個食物能解決的問題(算上藥物也可以這麼說)。

除了充足均衡的營養,充分的睡眠、適當的鍛煉、足量飲水以及樂觀平和的心態也是很重要的,甚至還在一定程度上要「拼爹」「拼媽」(遺傳因素),但我們至少可以從每天300克奶/酸奶(一般成人推薦量)做起, 對吧?

最後還要提示大家,要明智選購酸奶!

別忘了看配料表和營養標籤,儘量挑選含有足量優質益生菌、蛋白含量高、添加糖少,以及益生元或膳食纖維強化的酸奶,這樣的更能酸奶增強你的抵抗力!

視頻

參考文獻

  1. https://www.kepuchina.cn/health/yykx/ssyy/202002/t20200228_1203211.shtml 科普中國-中國好營養
  2. 新冠肺炎防控期間營養膳食指導.中國營養學會.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20.
  3. 食物與健康:科學證據共識. 中國營養學會編著.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
  4. Pei R, et al.Evidence for the effects of yogurt on gut health and obesity. Crit Rev Food Sci Nutr 2017: 57 (8), 1569-1583.
  5. Meydani SN and Ha WK.Immunologic effects of yogurt. Am J Clin Nutr 2000: 71 (4), 861-72. 7, Adolfsson O, et al.Yogurt and gut function. Am J Clin Nutr 2004:80 (2), 245-56.
  6. Kok CR and Hutkins R. Yogurt and other fermented foods as sources of health-promoting bacteria. Nutr Rev 2018:76 (Suppl 1), 4-15.
  7. Bordoni A, et al. Dairy products and inflammation: A review of the clinical evidence. Crit Rev Food Sci Nutr 2017:57(12); 2497-2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