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江
地理概況
發源於韶關市新豐縣七星嶺,自北向南流經廣州從化,惠州龍門、廣州增城,在增城官海口附近匯入東江。地派水是增江的主要源頭,地派水與藍田水匯合後,形成增江主流,在龍門縣永漢以上河段稱龍門河,從永漢以下稱為增江。流經地新豐、從化、龍門、增城。
主要支流
水文特徵
- 增江上遊河道落差較大,水流湍急,水利資源豐富,河床以沙、卵石為主,河道迂迴于山嶺之間,峽谷較多。進處增城沙塘以下的珠江三角洲河網區後,河道變寬,流速減慢,且受東江河水和潮水影響。
- 增江流域年平均降雨量2069毫米,年雨量的80%以上集中於汛期,在歷史上是一條水、旱災頻發的河流。1992年上游建成天堂山水庫,使壩址以上461平方公里的來水得到控制。
經濟發展
- 流域內共有耕地面積53.07萬畝,人口42.73萬,其中農業人口36.2萬。增江流域耕地分布,主要在龍城、永漢幾個小平原區,以及增江下游三角洲地區,其中尤以下游地區最為大數。
- 農業生產以水稻為主,花生、大豆、甘蔗次之。特產有龍門的柑桔,增城的荔技、絲苗香米等。流域內較大城鎮寅龍門、永漢、增城、石灘等。
- 船遠方面,在清朝時期,載重25噸貨船可沿增江上溯至龍門縣城。民國時期,載重5噸船隻扔可航行。至建國以後,林區日益減少,沿河又築陂引水灌田,以致水源不足,如上水土流失嚴重,河床逐漸沙灘化,故中上游地區已失去航運功能,就以陸運代替了水遠。
- 流域內南崑山地區,是個自然保護試驗區,北回歸線就在其南部經過。該區林木茂盛,山清水秀,是個旅遊避暑的好去處。
參考文獻
- ↑ 廣州東增江街板塊強勢崛起 新星項目時代天啟炙手可熱,每日頭條,2017-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