殼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殼
拼音; qiào、ké
類型; 多音字
定義; 堅硬的外皮
注音; ㄑㄧㄠˋ、ㄎㄜˊ
部首; 士
本草綱目-殼更多>>
「氣味」辛,微寒,有毒。得水,爛人腸。又雲∶得水良。
恭曰∶得火良。
時珍曰∶按∶吳普雲∶神農、岐伯、桐君∶咸,有毒。扁鵲∶小寒,大毒。
藏器曰∶遠志、蠟,皆畏齊蛤。
「主治」婦人漏下赤白,寒熱,破石淋。殺禽獸,賊鼠(《本經》)。
中鼠鼷,止煩滿,補中,去厥痹,利機關(《別錄》)。
基本信息
【拼音】qiào、ké
【注音】ㄑㄧㄠˋ、ㄎㄜˊ
【倉頡】 GBHN
【部首】士
【繁體】殼
【五筆86】FPMB
【五筆98】FPWB ké 〈口〉[名]堅硬的外皮:蛋~,貝~,腦~,駁~槍。
亦稱"殼體"。工程結構的一種常見形式。由兩個曲面所限定的厚度(即兩曲面之間的距離)較物體的其他尺寸為小。當殼的厚度與其曲面率半徑的比值小於0.5時,稱為"薄殼",反之稱為"厚殼"。
根據薄殼的性質,通過簡化彈性力學的基本方程而建立起來的求解方法稱為"薄殼理論"。 注音時為:ké。
qiào
義同"ké",用於書面語詞:甲~,地~,軀~,金蟬脫~。
薄殼結構 ,讀bó qiào jié gòu。
釋義
注意事項
殼有文、白兩讀,文讀讀"qiào",白讀讀"k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