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夏秀才江居五題·枕流亭

文同/畫(墨竹圖) 原圖鏈接 來自 搜狐 的圖片

夏秀才江居五題·枕流亭》是北宋著名畫家詩人文同的作品之一。

文同/文與可(1018~1079年),字與可,號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稱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縣(今屬四川省綿陽市鹽亭縣)人。著名畫家、詩人。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進士[1],遷太常博士、集賢校理,歷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陝西洋縣)等知州或知縣。元豐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吳興)就任,世人稱文湖州。元豐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陳州(今河南省淮陽縣)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歲。

夏秀才江居五題·枕流亭

目錄

詩文成就

文同在詩歌創作上很推崇梅堯臣[2],他的《織婦怨》描寫織婦辛勤勞作,反被官吏刁難,與梅堯臣反映民間疾苦的詩同一機杼。他的寫景詩更有特色。如"煙開遠水雙鷗落,日照高林一雉飛"(《早晴至報恩山寺》);"深葭繞澗牛散臥,積麥滿場雞亂飛"(《晚至村家》)等句;形象生動,宛如圖畫,充分表現了畫家兼詩人善於取景、工於描繪的特點。他在詩中還常常把自然景物比作前人名畫,如"獨坐水軒人不到,滿林如掛《暝禽圖》"(《晚雪湖上寄景儒》)、"峰巒李成似,澗谷范寬能"(《長舉》),為古代詩歌描寫景物增添了一種新的手法,這同當時畫家樂於向前人詩中尋找畫意具有同樣的意義,表明了北宋前期詩與畫這兩門藝術已更為密切地結合在一起,比起前人王維的"詩中有畫"來就更前進了一步,同時,他也有寫人詩,如《送李道士歸》等。

所著《丹淵集》40卷,《拾遺》 2卷,為其曾孫文□編,附《年譜》1卷、《附錄》2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

四川仁壽縣黑龍潭石壁有一鋪所謂的隱形碑,灰白色的石面光滑無跡,潑水後卻呈現出一枝墨竹,當地人相傳是文同作品。蘇軾:《蘇東坡集》卷三二《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署名吳鎮的《文湖州竹派》一文,列舉文同之後的墨竹畫家二十五人,畫派形成於文同的親朋好友中,如文同的妻侄、子女、外孫以及表弟蘇軾等。湖州竹派在宋以後的八百多年間,影響一直不衰,其中最著名的受惠者有元代高克恭趙孟頫李衎柯九思、吳鎮,明代王紱,清代鄭燮等人。

視頻

夏秀才江居五題·枕流亭 相關視頻

清貧太守 文同
石慢_文同《墨竹》的主題和主體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