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余观测
多余观测是一个科技名词。
中华文明是一种独特的文明[1],其文字也是非常独特的。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中,只有中国由于其民族文化强大的包容性与同化性而始终没有间断过的文化传承,这使汉字成为世界上较少的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约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出现的甲骨文[2]被广泛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一直发展到今日,有三四千年的历史。
目录
名词解释
多余观测是测量平差计算中的一个术语。它是指在一组观测值中,除了能唯一确定某个几何或物理模型的t个必要观测之外的其余观测值。多余观测即观测值的个数多于确定未知量所必须观测的个数。
通过多余观测,不仅可以检核观测值中是否含有超过允许范围的误差甚至错误,而且在平差后可以提高计算成果的精度。
设在一系列观测中共有n个观测值,其中除了t个必要观测之外,其余的(n-t)个即为多余观测(n>t)。多余观测的个数常用r表示,即r=n-t。多余观测数又称平差的自由度。在n个观测中,除了t个必要观测之间不存在任何函数关系外,随后每多增加一个多余观测或未知数(非观测量),就会在它们之间多产生一个函数关系式,在测量平差中称之为条件方程。条件方程是进行平差计算的依据,因此没有多余观测,也就不存在平差问题。
例如观测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即可以确定形状。如观测了第三个角,则有一个多余观测,从而产生角度闭合差。故需进行平差以消除矛盾,提高和评定精度。
为了防止错误的发生和提高观测成果的精度,在测量工作中,一般需要进行多于必要的观测,即为“多余观测”。
测量平差
测量平差是在多余观测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数学模型和某种平差原则,对观测结果进行合理的调整(加改正数消除闭合差),从而得到一组最可靠的结果并评定精度。
平差任务:(1)消除不符值,求出最或然值;(2)评定精度。
测量平差依据最小二乘法原理, 由一系列观测数据求定未知量的最佳估值及其精度的理论和方法。由于观测误差的存在,其真值一般无法获得,仅能用合乎误差出现规律的理论和方法,求出其最接近真值的近似值,称最佳估值,亦称最或然值。
必要观测
必要观测也是测量平差中的一个术语。它是指为确定某个几何或物理模型所必须进行的最少个数的观测。必要观测的个数、类型和要求是:
1.必要观测的个数随所选定的模型而定。例如,确定一平面三角形的形状(这是一种几何模型),其必要观测数为2,它们可以是其中任意的两个角度;又如,确定其形状和大小(这是另一种几何模型),则其必要观测数为3,它们可以是其中任意的两角一边,或一角两边,或三边。必要观测数常用t表示。
2.必要观测的类型应与模型相适应。例如,三角形的形状可以通过其中的任意两个角度来确定,但要确定其大小,则在三个必要观测中至少要有一个边长,仅仅三个内角是无法确定其大小的。
3.在t个必要观测中,其中任一个都不可能由其余(t-1)个所导出,即在这t个必要观测之间不存在任何函数关系,它们都是函数独立的量。例如,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间存在着一个几何关系,故其中只有两个内角可作为必要观测。
参考文献
- ↑ 中华汉字:人类发展史上空前绝后的文明瑰宝!,搜狐,2019-07-20
- ↑ 传统荟萃 | 甲骨文,搜狐,202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