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小磨香油
大名小磨香油是一個中國特產。大名縣小磨香油早在清代光緒四年(1878年)開始出現,第一家是南關回民楊殿魁家,他由作秦行生意改為磨香油。當時他從山東東昌府請來一位磨油師傅。
在中國傳統文化[1]中,以人為本的思想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早在西周時期,就形成了人本思想。《黃帝內經》有云:「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於人。」強調了人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節日飲食文化以人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為出發點,形成了一系列的飲食民俗活動,體現了人們對物質和精神生活的追求[2]。
目錄
特產簡介
大名縣小磨香油早在清代光緒四年(1878年)開始出現,第一家是南關回民楊殿魁家,他由作秦行生意改為磨香油。當時他從山東東昌府請來一位磨油師傅。合夥在大8城內西街(與羊市街口相對)開設了一個小磨香油坊。此人善經營生意,除每天走街串戶零售香油外,他還天天往板鋪、包子鋪賒銷送油,給各鋪立下賬冊子,定期算賬。這樣一來,小磨香油在大名逐步普及開來。尤其是回民,大多是用香油調味。售油量由少到多。每天可售出六斗芝麻的香油(每斗芝麻二十四斤)。
楊殿魁家*經營小磨香油賺了錢,磨油技師幹了三年要辭業回家。走時,楊殿魁帶着禮物盤費一路送行。磨油技師受了感動,至半路途中,技師將磨油秘訣告訴了他,只有兩句話,即:餾到的芝麻,攪到的油」,就是炒芝麻後要用木掀揚涼,芝麻越涼越香。攪油時要攪熟,越熟出油越多。楊殿魁回來後,掌握了技術,就獨立經營小磨香油坊,越干越發財。直到民國十四年(1925年左右)時,才有其它磨油戶出現,但售油量遠不及楊殿魁家。
河北省大名縣現轄行政區域。
《大名縣人民政府關於申請劃定大名小磨香油產地範圍的報告》,大政呈〔2012〕25號。
河北省地方標準:DB13/T1118-2009《大名(小磨)香油》。
參考文獻
- ↑ 100種 · 真正的中國傳統文化,搜狐,2017-12-13
- ↑ 中國的傳統節日為什麼都和吃相關?,搜狐,2024-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