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尾虎鯊
大尾虎鯊 |
---|
學名 Stegostoma fasciatum 命名者 Hermann, 1783 英文名 Zebra shark 別名 Scyllia quinquecornuatum、豹紋鯊、 長尾虎沙、沙條(臺東)、虎鯊(澎湖)、 厚皮鯊(澎湖)、俺奧仔(澎湖) 觀賞魚/食用魚 是 /是 最大體長 354 cm |
分類 |
綱 軟骨魚 Chondrichthyes 目 鬚鯊 Orectolobiformes 科 虎鮫 Stegostomatidae 屬 虎鯊 Stegostoma |
大尾虎鯊,體幹圓柱狀,尾部側扁;體側具明顯之隆脊。頭圓錐形,稍縱扁;頭側不具皮褶。吻端寬圓。眼很小,側位,無瞬膜。鼻孔近口部,鼻孔緣具短而尖凸之鬚;具口鼻溝。噴水孔中小,同大於眼徑或略小。
鰓裂小,第四及第五鰓裂幾重疊,內鰓不具濾器。口裂中大,腹位,橫向。齒小,三尖頭型,即具中央齒尖,側邊各具1小齒尖。尾柄無側隆脊或凹窪。第一背鰭大於第二背鰭,起點在腹鰭起點前方;第二背鰭位於第一背鰭後方不遠;胸鰭寬大而圓;尾鰭很長,幾佔全長之一半,上葉不發達,僅見於尾端;尾鰭下葉前部不突出,中部低平,中部與後部間具缺刻,後部為小三角形,微突出,與尾鰭上葉間有一缺刻。
幼體深褐色,具許多黃色細狹橫紋和斑紋;成魚黃褐色,具許多深色斑點,各鰭亦散佈許多深色斑點,腹面淡色。[1]
主要以底拖網或沈底刺網捕獲,一般被利用加工為鯊魚醃或製成魚槳、魚丸等,大型水族館偶有展示。
目錄
棲地環境及深度
礁區、砂泥底、河口、近海沿岸。棲息深度5 - 30公尺
主要棲息於大陸棚與島嶼棚的沿、近海中大型鯊魚,舉凡砂泥底、石礫底、礁石區、珊瑚礁區等水域皆可見其蹤跡。夜行性,白天活動力遲緩。細長之體軀,使其可輕易穿梭於礁石岩洞、細縫間以尋找獵物。主要以軟體動物為食,亦捕食小魚。若激怒它,會展開攻擊行為,有潛在性之危險。 [2]
分佈
繁殖
卵生的。卵盒大,黑褐色或紫黑色,有縱向條紋。出生時的尺寸為20-26厘米TL。
保育
瀕危(EN) (A2bd + 3bd);評估日期: 2015年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