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大巧若拙是中華思想文化術語。

漢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化石,是歷史的載體,是前人智慧的結晶[1],是有着鮮活生命的「你」「我」「他」,有着濃郁的文化意蘊、獨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民族情結。漢字之美[2],美在形體、美在風骨、美在精髓、美在真情!

目錄

名詞解釋

極致的靈巧、技巧看上去就像質樸拙笨一樣。最傑出的靈巧一定是渾然天成而非人工刻意雕琢的。出自《老子》。老子提倡純任自然、無為才能無不為,反對一切形式的賣弄。後用來指文藝創作中的最高技巧與境界。在文藝理論中,大巧若拙並不是「以拙為巧」或完全排斥工巧,而是摒棄過分修飾和刻意追求工巧,提倡樸素自然的渾融之美。它代表了藝術美和藝術技巧的最高境界。大巧若拙是中國古代書法、繪畫、園林等藝術形式的共同追求。

引例1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老子·四十五章》) (最直的反而像是彎曲一樣,最靈巧反而像是笨拙一樣,最好的口才反而像不善言辭一樣。)

中華思想文化術語

「中華思想文化術語」是指由中華民族所創造或構建,凝練、濃縮了中華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思維方式、價值觀念,以詞或短語形式固化的概念和文化核心詞。這些術語頻繁地出現在我們社會交往和日常生活的思想表達之中,諸如,「天下為公」「民惟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和而不同」「協和萬邦」「天下大同」等。這些術語構成了中華民族思想的基礎和表達方式。

人類的不同文明各有其特點,這些特點也反映在其語言、文化傳統、思想和觀念上。面對不同自然條件的挑戰,生存在不同地域的民族在生產和生活形態上自然而然地有了差異。譬如,在人們生產活動和生活樣式上,熱帶和溫帶肯定不同,平原地區和丘陵山巒地區當然有差異,沙漠地帶和沿海地區顯然有別,牧區和農業區也會有許多迥異之處。這些生產活動和生活樣式的特點逐漸積澱凝結並且通過詞語即術語的方式固定下來,就必然影響到民族的文化樣式、行為習慣和精神特質。這些術語所表達的民族文化樣式、行為習慣和精神特質,反過來又闡釋、維護和強化着其賴以出現和發展的特定生產和生活形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