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杓鹬·
别名:白腰杓鹬,雌雄相似。虹膜暗褐色。
嘴黑褐色、下嘴基粉肤色、嘴长且下弯、长度约为头长的3倍以上。脚青褐色。
东方亚种orientalis
- 成鸟
- 雌鸟较大、嘴较长。整体大致灰褐色。
- 体背有黑褐色轴斑及淡色羽缘,下背、腰至尾羽白色,尾羽密布黑及褐色细横纹。
- 头、颈至胸有黑褐色细纵纹,并有纵斑延伸至腹、胁,下腹及尾下覆羽全白。
- 亚成鸟羽色较黯淡,颈、胸偏黄褐色,体背有淡色羽缘,三级飞羽羽缘有淡色三角斑。
- 飞行时,下背及腰白色明显、呈倒V形,翼下覆羽白色。
目录
栖地&习性
泥炭沼泽,高地沼泽地区。
性羞怯,常单独或成小群活动觅食,但在休息或夜间栖息地则常聚集成群。
于水边或沙地以长而弯曲的嘴插入沙地或泥中探取洞中的蠕虫或甲壳动物。
全年,饮食包括肘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甲壳类,软体动物,浆果和种子。偶尔会有脊椎动物为食。
繁殖
从4月至7月初铺设,一夫一妻制和领土制,多数领土防御是由雄鸟完成的。
保育
不受全球威胁。目前被视为濒临灭绝。
鸣声
一年中的任何时候都听到响亮的“ COURli ... COURli ... COURli ...”声。
外观相似性
分布
亚种和分布
- N. a. arquata (Linnaeus, 1758) –横跨欧洲西(北至北极圈)和东至伏尔加河和乌拉尔山脉的英属和法国;
冰岛和英国的冬季是S到地中海和西北非洲,E到波斯湾和W印度。
- N. a. suschkini Neumann, 1929 –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E下游至西伯利亚西南部和哈萨克斯坦北部;
撒哈拉以南非洲和亚洲西南部沿海的冬季。
- N. a. orientalis C. L. Brehm, 1831 – 西伯利亚E穿越俄罗斯C到达中国东北(黑龙江C);
E和S非洲,马达加斯加的冬季,从里海S到波斯湾,从E到S亚洲到E中国和S日本,再到S到菲律宾和大圣达达。[1]
参考文献
- ↑ eurasian curlew,hb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