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黦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黦鷸
Far Eastern Curlew

Hiyashi Haka拍攝
圖片來自flickr

基本資料

學名     Numenius madagascariensis

目/科/屬  鴴形/鷸/杓鷸

遷徏狀態   過境鳥

普遍性    不普遍

體長/體重  53-66cm/390-1350g

別名:紅腰杓鷸、大杓鷸(中國),雌雄相似。虹膜暗褐色。嘴黑褐色、下嘴基粉膚色、嘴長且下彎、長度約為頭長的3倍。腳青褐色。

  • 成鳥
  1. 雌鳥嘴較長。整體大致棕褐色。
  2. 頭、頸、胸有黑褐色細縱紋,延伸至腹,脇有黑褐色矢狀斑。
  3. 體背有黑褐色軸斑及淡色羽緣,腰至尾羽密佈黑褐色橫紋。
  4. 下腹及尾下覆羽淡棕、並具黑褐色矢狀斑。
  • 亞成鳥體背有淡色羽緣,體下暗色縱紋較細,脇暗色矢狀斑較少。三級飛羽羽緣有淡色三角斑。
  • 飛行時,無白腰,翼下覆羽密佈暗色橫斑。

棲地&習性

在生苔蘚或過渡性沼澤,苔蘚地衣沼澤和濕潤的草地以及沼澤地中繁殖。

性羞怯,常單獨或成小群活動覓食,但在休息或夜間棲息地則常木水人人人集成群。於水邊或沙地以長而彎曲的嘴插入沙地或泥中探取洞中的蠕蟲或甲殻動物。

繁殖地的飲食包括昆蟲,例如甲蟲和蠅類的幼蟲以及兩棲動物。在秋季遷移期間,漿果為食。

繁殖

5月初至6月下旬築巢。

保育

瀕臨滅絕。

鳴聲

飛行時發出響亮「喀-哩、喀-哩、喀-哩」聲。

外觀相似性

大杓鷸羽色偏灰,下腹及尾下覆羽白色。飛行時翼下覆羽白,下背及腰白色明顯。

分佈

E西伯利亞,從R Nizhnyaya Tunguska E的上游到Verkhoyansk山,再到Kamchatka,再到S至極端東北中國(黑龍江東北)和Ussuriland。日本的冬季,中國大陸和台灣的南部,到印度尼西亞新幾內亞,但大部分移民到澳大利亞,少數人到達新西蘭。從未在馬達加斯加錄製。[1]

參考書目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

視頻

Far Eastern curlew feeding, 黦鷸進食,紅腰杓鷸進食(中國稱大杓鷸)
ホウロクシギ Far Eastern Curlew (Numenius madagascariensis)【IUCN R.L. EN】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