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的百變之身(內長文)
作品欣賞
大蒜的百變之身
猶太人認為世界上賣豆子的人是最快樂的,因為他們永遠不會擔心豆子賣不出去。豆子賣不出去,可以把它磨成豆漿;豆漿賣不出去,那就把它製成豆腐;豆腐賣不出去,那就把它製成豆腐乾;豆腐乾賣不出去,那就把它醃起來,製成腐乳……
故事稱讚的是猶太人的智慧和執著,當然還有變通。但前提是豆子的百變之身,只是這百變之身依賴科學技術。大蒜也是百變之身,這百變之身卻都是依靠自己。
春天剛到,儲存在廚房裡的大蒜就耐不住春風的催促,早早地冒出芽來,對節氣敏感的細心的人,早已找好了盤或碗一類的器皿,將剝去了皮的白白胖胖的蒜瓣耐心地排列整齊,在器皿中淺淺地放一點水。不幾天,嫩綠茁壯的嫩芽就
迫不及待地向人們報告着春天的消息,潤澤着人們乾枯的眼。其實,還未到春天呢,性急的人已經把秋天買來吃不完的大蒜剝開了,將白白嫩嫩的蒜瓣用醋醃起來。這一天一般是臘月初八,所以,這天醃的蒜,被稱為「臘八蒜」。醃好的「臘八蒜」通體碧綠,如翡翠,如碧玉。吃起來,辣酸香甜交織在一起,極其爽口。這是北方的風俗,北京人尤好這一口。吃炸醬麵不就臘八蒜,那滋味准得減一半。
無論是在器皿中養蒜苗還是泡臘八蒜,都是市井小民的玩意。要是真正把蒜當作菜來種,那就得農民在廣闊的田野上大展身手。
還是春天,必須是寬廣的田野,開溝堆畦,在畦上挖穴,將分好的蒜瓣(這時候不需要剝外皮)一一點種在穴中。之後的澆水鋤草施肥一切如舊。初夏時節就能長到尺把長,這時候就需要間苗了。間出的苗就是蒜苗,有的地方叫做青蒜。蒜苗鮮嫩青翠,根部紫紅,還帶着雪白的鬚根,不黃不爛,光外觀以讓人賞心悅目。有人喜歡生食,洗淨切碎,拌上鹽醋,吃飯時夾一點,清新爽口,微微的辣,既讓人食慾大增,還能防病健身,讓人慾罷不能。更多的人是熟食,蒜苗炒肉就是一道家常菜。就是這道家常菜,若把比例稍稍調整,蒜苗少一點,肉變成熟肉,就變成了鼎鼎大名的回鍋肉,那可是川菜的看家菜啊。
芒種前後,夏天真正開始的時候,間過苗的蒜苗早已長得粗大茁壯,從蒜苗的中間開始抽出細細的蒜薹。剛露頭的蒜薹欲出未出,猶抱琵琶半遮面。澆兩次催薹水,不需要幾天,蒜薹越來越高越來越粗,蒜薹的頭部就開始打彎了,這就到了收蒜薹的時節了。菜農收蒜薹,類似於糧農「雙搶」。首先是把握好時節,早了,蒜薹細而短,產量就上不去,經濟效益自然不高;晚了,蒜薹老了,開始木質化,品質自然不高,經濟效益也不高。分寸的拿捏靠的是長期的經驗,更靠的是對自己的勞動的用心和負責。時間把握好了,剩下的就是繁重而細心的勞作。蒜薹是「數」出來的。每一根蒜薹的抽取幾乎都遵循一樣的程序。左手捏穩根部,右手握着露出苗來的蒜薹,微微用力往上一提,「啪」的一聲脆響之後,又是輕輕的一聲「吱——」,像是春天擰好柳笛,抽出其中的木棍的聲音,一根完整的蒜薹就抽出來了。分寸拿捏得不好,勁用得不勻,蒜薹就抽斷了。就這樣一根接着一根得「數」,幾百斤上千斤的蒜薹便堆積如山了。當然,這都是蒜薹產業化之後的情景了。
蒜薹的產業化,出現的自然是種植面積的大幅增加和產量的大幅提高。對於蒜薹這種鮮菜而言,這時一個極其危險的問題,一旦信息不暢,流通不利,積壓的結果就是菜農的勞作很快化為烏有。1987年,蒜薹主產地山東蒼山縣,就爆發了著名的「蒜薹事件」,後來山東作家莫言依此事件為素材創作了著名的長篇小說《天堂蒜薹之歌》。
對於一般的消費者而言,蒜薹無疑是一種好蔬菜,價廉物美,脆爽鮮香。富含大蒜素的微辣的蒜薹,經過高溫爆炒,辣味沒有了,倒有些微微的甜味。尤其是一般家庭最常做的蒜薹炒肉,葷素搭配,老少咸宜。我的孩子從小口細,但是一旦炒了「棒棒菜」(孩子對蒜薹的叫法),就能胃口大開。所以,無論冬夏,蒜薹成了我家常吃的蔬菜。
秋風起,樹葉黃。大蒜的葉片也開始變黃,肥大的蒜頭突出來,收蒜的時節到了。有人在前邊刨,有人在後邊抖土,還有人專門切根。銷售順暢的年成,當時就在地里,將蒜辮起來,活生生的就有人收,年成不好的時節,就需要在地里先晾着,拿回家再晾着,有的要連蒜杆編成蒜辮,有的要切去蒜杆,只留蒜頭,然後再將蒜頭裝袋。這都要看收購商的要求。
一般人家種一點自家吃的大蒜當然沒有這麼大張旗鼓大動干戈。但現代農業的日益產業化,已經讓越來越多的人綁到了這輛飛速前進的戰車上,身不由己了。於是蒜價和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都到了極限,蒜貴傷民,蒜賤傷農。忽而「蒜你狠」忽而「蒜完了」。2013年中央電視台播出了一部以此為題材的紀錄片《蒜收季節》,豐富而激烈的矛盾衝突讓人目不暇接,也讓人產生深深的思考。
大蒜據說也是張騫鑿通西域時傳入中原的,所以原名叫胡蒜。這時為了和中原原有的小蒜相區別。中原的小蒜,古時叫薤,現在叫做藠頭。原是野生,分布十分普遍。其鱗莖就像蒜一樣,味道也和蒜差不多。傳說漢朝初建,田橫率五百門客逃入海中。漢高祖召見田橫,田橫不甘臣服而自殺,其門人為之作歌二章,一章名《薤露》「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復落,人死一去何時歸!」二章名《蒿里》「蒿里誰家地,聚斂魂魄無賢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今乃不得少踟躕。」這成了中國古代最著名的輓歌。薤現在在好多地區還有,還是野生的多,也有人工栽培的。
這裡還得說說洋蒜。洋蒜其實就是洋蔥。有人說也是張騫從西域帶來。其實,張騫已經成了一個中西交流的象徵,許多從中亞西亞乃至地中海地區傳入中國的東西都和他掛鈎。但比較可靠的說法應當是20世紀初從日本傳入台灣,再由台灣傳入。至今魯南蘇北地區仍將洋蔥成為洋蒜。
中外現存古代藥典中都記載着大蒜的藥理藥方。還有許多用蒜治病的奇聞軼事。到了現代,大蒜的殺菌防癌降糖等治病保健功能被人們逐漸挖掘,大蒜成了人們的寵兒。近年來,在日益興盛的保健品市場上還出現了一種叫「黑蒜」的產品,據說是韓國人發明的。是將普通大蒜放入發酵箱中長達兩三個月才製成的。作用十分神奇,是一種速效的保健食品。大蒜在日常生活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就是一種百合科蔥屬的草本植物,經過千百年來人類的挖掘分析,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調味品而蔬菜而藥物而保健品,分身眾多,作用層出,地位日顯。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還會生髮出我們意想不到的功能呢。
作者簡介
內長文,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