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静脉
大隐静脉 |
大隐静脉( great saphenous vein )起于足背静脉弓内侧端,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内侧缘伴隐神经上行,经股骨内侧髁后方约2cm处,进入大腿内侧部,与股内侧皮神经伴行,逐渐向前上,在耻骨结节外下方穿隐静脉裂孔,汇入股静脉,其汇入点称为隐股点。
目录
基本信息
- 中文名:大隐静脉
- 外文名:great saphenous vein
- 属支: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等
- 适应症:大隐静脉及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等
- 禁忌症:年老体弱,有心肺等器官疾病等
- 手术麻醉:腰麻或硬膜外麻醉
- ==目录==
1 组成分布
2 大隐静脉曲张的手术治疗
▪ 适应证
▪ 禁忌证
▪ 术前准备
▪ 手术麻醉
▪ 手术步骤
▪ 注意事项
▪ 术后处理
组成分布
大隐静脉有5条属支: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和股外侧浅静脉,它们汇入大隐静脉的形式多样,相互间吻合丰富。大隐静脉曲张行高位结扎时,须分别结扎、切断各属支,以防复发。
大隐静脉全长的管腔内,有9~10对静脉瓣。通常两瓣相对,呈袋状,可保证血液向心回流。此外大隐静脉与小隐静脉借穿静脉与深静脉交通。穿静脉的瓣膜朝向深静脉,可将浅静脉的血因流入深静脉。当深静脉回流受阻时,穿静脉瓣膜关闭不全,深静脉血反流入浅静脉,可导致下肢浅静脉曲张 。 大隐静脉曲张的手术治疗
适应证
1、下肢浅静脉曲张明显,伴有小腿胀痛和肿胀,色素沉着,慢性复发性溃疡。
2、大隐静脉及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者。
3、既往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史,且深静脉瓣膜功能良好者。
禁忌证
1、年老体弱,有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的疾病,手术耐受力较差者。
2、深静脉有阻塞者。
3、合并有急性静脉炎或全身化脓性感染。
术前准备
1、下肢有溃疡者,经处理后创面较清洁,炎症已控制。
2、因手术和创伤范围较广泛,术前24小时应用抗生素。
3、剃除阴毛,并准备患肢皮肤。
4、用龙胆紫液标出曲张静脉的部位和走行,以利手术。
手术麻醉腰麻或硬膜外麻醉。
手术步骤
1、切口:在股动脉内侧,自腹股沟韧带向下作弯向内侧的纵行或斜行切口。长约6cm。
2、分离大隐静脉: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在股动脉内侧切开浅筋膜,显露卵圆窝,即可发现大隐静脉与股静脉的汇合处。用弯止血钳分离出大隐静脉主干。
3、切断大隐静脉分支:沿静脉干分离,找出旋髂浅、腹壁浅、阴部外浅、腹外侧和股内侧静脉等分支,并一一结扎、切断。这些分支的位置和数目有较大变异,所以手术时应尽量显露该部,仔细寻找各个分支,直至大隐静脉进入股静脉处。
4、结扎大隐静脉:从大隐静脉后方引起一根粗丝线,在距离股静脉0.5 ~1.0cm处结扎大隐静脉。在结扎线的远端钳夹两把止血钳,在钳间切断静脉,在近端钳的近端加作缝扎。
5、插入、推进大隐静脉剥离器:自切断的静脉远端向下插入硬式或软式静脉剥离器,沿静脉向下推进。如遇到阻力,表示可能已达静脉曲折部位或已达深静脉交通支的平面,在皮肤外触膜到剥离器圆柱状金属头后,在相应处的皮肤另作一小切口,显露该处静脉,在剥离器头部的上、下两端结扎血管,并于两结扎线间切断静脉。
6。抽出静脉:将剥离器自卵圆窝切口处均匀用力拉出,边抽边压迫止血,整条大隐静脉可随之而出。亦可将大隐静脉用相同方式自下部切口拉出。
7。继续分段切除:继续从下段切口以同样方法向下分段抽出曲张的静脉,直至踝部。曲张静脉的主干剥脱后,对仍然显现的粗大分支,亦要仔细分离、剥脱。
8。切除瓣膜功能不全的交通支:在抽剥主干或分支过程中,如遇到阻力并见该处皮肤凹隐,常常提示该处有较粗的交通支,应另作小切口,将血管分离后,予以结扎、切断。
9。缝合:缝合各切口,整个下肢用弹力绷带或弹力袜均匀用力包扎,以防剥脱部位出血。
注意事项
1、大隐静脉根部的解剖要清楚,一切分支静脉均须切断、结扎,以防复发。
2、如局麻解剖不清或对过于肥胖的病人,可在内踝部或膝下小腿内侧切口,分离出大隐静脉,切断后将剥离器插入近心断端,向上推进至腹股沟部,这样就可以找到大隐静脉主干。
3、在大隐静脉和股静脉的汇合处,二者之间有一层筛筋膜,不能轻易切开,以免误伤股静脉。术中一旦损伤股静脉,应立即扩大切口,充分显露股静脉损伤部位,用5-0尼龙线进行静脉修补术。若股静脉完全切断,应取一段自体大隐静脉做间置股静脉移植术。
4、若曲张静脉迂曲明显,不能顺利插入剥离器时,不必勉强一次抽出,可多作小切口,在皮下分段分离、结扎、切除曲张静脉团。而后抽出剩余的大隐静脉干。
5、如在内踝上有色素沉着、湿疹或溃疡,表明内踝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应在内踝处剥脱大隐静脉、结扎交通支。
术后处理
1、从足部开始,整个下肢用弹力绷带包扎。
2、患肢抬高,并主动做足部跖屈、背伸活动,促进小腿静脉回流,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
3、术后当日可下床作短时间走动。
4、术后10~14日拆线,4~6周后可考虑停用弹力绷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