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
天命,指「上天的使命」,屬於儒家與陰陽家哲學概念的一種。在中國歷史上,常用來解釋新政權取代舊政權的合法性,主張朝代興衰、君主更替,不完全是人類所能控制的。如果為政者不守德而失道,就會失去上天的支持,上天支持的對象自然能夠稱帝稱王,上天不支持的對象則會衰弱滅亡。
《中庸》[1]書中「天命」的概念,是指由上天賦予人性的與生俱來的道德感,這種道德感促使人如遵循命令般去遵循善,因此大學的止於至善也是一種生而為人的使命。
目錄
與生俱來的性格
天這一概念,孔子認為是一切存在的使然者。由西漢儒學者董仲舒闡釋為「道」的來源。而北宋理學家程頤則說「天無法背離道」,對他來說,天是道(此處指事物的原理)的一種體現,兩者等同。南宋理學家陳淳將天通過氣而賦予人的各自的特性定義為「天命」。天命是非主觀、無目的、且無差別的。朱熹[2]認為,所有人的行為及其所引起的因果關係以及人力所不及的自然現象、事件總稱為天命,即一切現象的起源或是說其因果鏈的鑄造者。據《中庸章句》,天命針對人來說可以被稱為「性」(天命賦予了人的自然狀態)。天命本身是客觀的,依人的個體的主觀來說天命可以帶有吉凶禍福的屬性。
皇帝的政治權力
其他
- 「盡人事以聽天命」與「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基本同為一理。
- 」盡人事「可以理解為盡一切人力所能為。
- 」聽天命「為此事能不能成功就要看上天了,這裡的上天是指天時、地利。萬事存在太多的變化和未知,沒有人能把控一切(規律),而人只能儘自己能力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 」謀事在人「此處的」謀「有雙重意思。一是名詞,指謀略或是方案;二是動詞,指行動。
- 「人」「謀」是自,「天」「成」是來;「人」「謀」在前,「天」「成」在後;先有「人」「謀」,後有「天」「成」;有了「人」「謀」,在預定時間內不一定有「天」「成」;終歸會有「天」「成」;沒有「人」「謀」,絕不會有「天」「成」!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句成語告訴我們,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一定要學會正確對待,正確處理人與事物,過程與結果的關係。須知其來有自,樂天努力才可事可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