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球坐標系
天球坐標系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公元前10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漢字有着深厚的歷史底蘊。後來的演變經歷了幾千年的漫長曆程,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2]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
目錄
名詞解釋
天球坐標系,又名天文坐標系,是一種以天極和春分點作為天球定向基準的坐標系。
為準確表示天體在天球上的投影位置而引入的球面坐標系。根據不同需要,設有地平坐標系,第一赤道坐標系(時角坐標系),第二赤道坐標系(赤道坐標系),黃道坐標系和銀道坐標系等。
簡要介紹
在天球上建立的球面坐標系。用以決定天體在天球上的位置。由以下幾點所規定:
(1)基本圈——在天球上選取的大圓BMB′;
(2)極——基本圈的一個幾何極點A;
(3)原點——在基本圈上選取的點B;
(4)副圈——過基本圈的幾何極點的任一半大圓AMA′;
(5)天體坐標的量度方向。
天球上一點X的位置由兩個坐標值決定:
第一坐標值——該點X所在的副圈和基圈的交點M到點X的弧段MX,或極點到該點的弧段AX;
第二坐標值——原點沿基本圈量到M點的弧段BM。常用的天球坐標系有地平坐標系、時角坐標系、赤道坐標系、黃道坐標系、銀道坐標系。
地平坐標系
過觀測者O (天球中心)的鉛垂線﹐延伸後與天球交於兩點﹐朝上的一點Z 稱為天頂﹐朝下的一點Z 稱為天底。過天頂Z 和天體作一垂直圈﹐它與地平圈交於垂足D 點﹐則天體 在地平坐標系中的第一坐標就是大圓弧D 或極距 Z 。
D =h 稱為地平緯度﹐又稱地平高度﹐簡稱高度﹔而Z= 稱為天頂距。地平高度也可以用平面角OD 來量度﹐而天頂距也可以用平面角OZ 來量度。
天球上與地平圈相平行的小圓稱為地平緯圈﹐也稱平行圈。同一地平緯圈上任意點的地平高度都是相同的﹐因此可以稱為等高圈。南點S 與垂足D 之間的大圓弧SD =a ﹐是地平坐標系中的第二坐標﹐稱為地平經度或天文方位角﹐簡稱方位角。
方位角也可以用平面角SOD 來量度,天文學中習慣從南點起按順時針方向量度。以地平圈為基圈﹑子午圈為主圈﹑南點為主點的坐標系稱為地平坐標系。由於周日視運動﹐天體的地平坐標不斷發生變化。另一方面,對不同的觀測者,由於鉛垂線方向的不同,就有不同的地平坐標系,同一天體也就有不同的地平坐標。這種隨測站而異的性質使記錄天體位置的各種星 1表不能採用地平坐標系統。
赤道坐標系
地球赤道平面延伸後與天球相交的大圓﹐稱為天赤道。天赤道的幾何極稱為天極。
天赤道是赤道坐標系中的基圈﹐北天極P 是赤道坐標系的基本極。
由於所取的主圈﹑主點以及隨之而來的第二坐標的不同﹐赤道坐標系又有第一赤道坐標系和第二赤道坐標系之分。
第一赤道坐標系的主圈是子午圈﹐主點是天赤道與子午圈在地平圈之上的交點F ﹐天體的第二坐標是大圓弧FB =t 或球面角FP ﹐t 稱為天體的時角。由主點F 開始按順時針方向量度時角t ﹐從0°~360°﹐或從0~24。周日運動不會改變天體的赤緯﹐而僅僅使時角發生變化。
第二赤道坐標系的主點是春分點﹐它是黃道對赤道的升交點﹐過春分點的赤經圈就是該坐標系的主圈﹐春分點的時圈與天體時圈之間的球面角 P 或大圓弧B =α﹐是天體在第二赤道坐標系中的第二坐標﹐稱為天體的赤經﹐赤經α是由春分點開始按逆時針方向量度的﹐從0°~360°﹐或從0~24。第一赤道坐標系是右旋坐標系﹐第二赤道坐標係為左旋坐標系。
天體的周日運動不影響春分點與天體之間的相對位置﹐因此也就不會改變天體的赤經和赤緯﹐而在不同的測站﹑不同的觀測時間﹐天體的時角卻是變化的。所以﹐在各種星表中通常列出的都是天體在第二赤道坐標系中的坐標──赤經和赤緯﹐供全球各地的觀測者使用。
參考文獻
- ↑ 雲端超市•第407期┃「說文解字,中國最古老的一種文字」——篆書研究 主講人:倪文東,搜狐,2022-10-28
- ↑ 為什麼中國人會發明象形文字?,搜狐,20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