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天策上將

天策上將是天策府官制的一種,職位在三公之上,僅次於名義上的文官之首三師(即太師、太傅、太保);天策府則是武官官府之首,在十四衛府之上;天策上將可以自己招募人才作為天策府中官員,即所謂的"許自置官屬"。

《舊唐書-卷二》載:"(貞觀)六年二月丙戌,置三師官員。"

終唐一朝,天策上將只李世民一人。後世也只是宋朝和五代十國時期有六人得此殊榮。

目錄

基本信息

名稱 天策上將 朝代 唐朝、五代十國
性質 皇帝近衛軍 職級 三公之上

歷史史實

武德四年,秦王李世民在虎牢之戰中連破夏王竇建德、鄭王王世充兩大割據勢力,並俘獲二人至首都長安,為唐王朝統一了中國北方。李淵認為李世民已經位列秦王太尉(三公之首,主管全國軍事)兼尚書令(尚書省長官,宰相),封無可封,且已有的官職無法彰顯其榮耀,而特設此職位,並加領司徒(三公的第二位,主管全國教化,此時三師之職空缺,太尉實為百官之首),同時仍兼尚書令。

因為當時百官之首的三師空缺,其次的天策上將為李世民,秦王李世民又居首位;親王下面是三公,李世民兼領三公中的太尉、司徒;三公以下尚書省的長官尚書令也由李世民擔任,此時李世民為天策上將、太尉兼司徒、尚書令、陝東道大行台尚書令、雍州牧、十二衛大將軍、秦王,非但在爵位、勛位還是職官系統,都是最高的,是僅次於皇帝李淵和皇太子李建成(皇帝為君,皇太子是儲君,對臣下而言都是君主)。武德八年十一月李世民又兼中書令,這是中書省的長官,這樣三省中尚書省、中書省的長官都是李世民,在以三省為行政核心的唐朝官高得無以復加。

武德九年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為皇太子,已經不需要這個臣子的職位,因此六月廿九乙酉日,天策府被廢除,有唐一代未再置。

天策上將這一職位是李世民與皇太子李建成角力的重要籌碼,尤其是自置官屬的權力給予他招募人才許多方便,比如他就曾經在房玄齡建議下,將杜淹招募到天策府,以免他投入太子李建成陣營。


天策府官制

(參考自《舊唐書·職官志》)

天策上將:一人,負責唐對內外的軍事作戰,府主,總判府事。

天策府長史:一人,從三品,管理府中各類事務。

天策府司馬:一人,從三品,管理府中各類事務。

天策府從事中郎;二人,從四品下,協助長史、司馬管理府中各類事務。

天策上將軍咨祭酒:二人,正五品下,軍事參謀人員,同時負責指揮禮儀、接待賓客事務。

天策府主簿:從五品下,二人,負責起草天策上將的教令、命令。

天策府記室參軍事:從五品下,二人,負責公文(書、疏、表、啟)往來,負責發出天策上將的教令、命令。

天策府諸曹參軍事:正六品下,每曹二人,共十二人,分別為:

功曹參軍事二人,掌管府中官員請假、出差、禮儀、醫藥、選拔、考課、工資、福利、鋪設等事。

騎曹參軍事二人,掌管府中牲畜畜牧。

鎧曹參軍事二人,掌管府中兵器。

倉曹參軍事二人,掌管府中庫、食堂、廚房、和證件"過所"的發放等事。

兵曹參軍事二人,掌管府中士兵名冊、考勤。

士曹參軍事二人,掌管府中建造和處罰府中士兵。

天策府參軍事:正第七品下,六人,掌管出差及其他檢校之事。

天策府典簽:正八品上,四人,協助掌管傳達教命、導引賓客之事。

天策府錄事:正九品上,二人,協助掌管書疏表啟,傳達、執行教命。

天策上將軍

趙元佐

趙元佐(965年-1027年),字惟吉,初名趙德崇,宋太宗趙光義長子,宋真宗趙恆同母兄,母為元德皇后李氏。趙元佐稟性聰明機警,歷封衛王、楚王,後被廢為庶人。

至道三年(997年)四月,宋真宗即位。宋真宗念及趙元佐是自己的同母兄長,起任趙元佐為左金吾衛上將軍,並恢復趙元佐被宋太宗剝奪的楚王爵位。宋真宗封禪泰山後,實任趙元佐為太傅;祭祀汾陰,升為太尉兼中書令。又加任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拜任為天策上將軍、興元牧,賜帶劍上殿和詔令上書不稱名的待遇。

乾興元年(1022年)二月,宋真宗去世,其子宋仁宗即位,封趙元佐為江陵牧,增加趙元佐的食邑。

天聖五年(1027年),趙元佐去世,享年六十二歲,追封齊王,諡號恭憲,陪葬永熙陵。

明道二年(1033年),改封潞王。後又改封魏王。


馬殷

馬殷(852年-930年),字霸圖,許州鄢陵(今河南鄢陵縣)人,五代十國時期南楚開國君主。

馬殷早年以木匠為業,後投入秦宗權軍中,隸屬於孫儒部下。孫儒戰死後,馬殷作為劉建鋒的先鋒,南下湖南,攻占潭州等地,成為馬步軍都指揮使。

乾寧三年(896年),劉建鋒被殺,馬殷推為主帥,逐步統一湖南全境。唐朝任其為湖南留後、判湖南軍府事,遷武安軍節度使。此後,馬殷逐漸擴大地盤,兼併靜江軍,奪取嶺南數州。

開平元年(907年),後梁太祖朱溫封其為楚王,定都潭州(今長沙)。

開平四年(910年),加天策上將軍,尚書令。

天成二年(927年),後唐封其為南楚國王。在位期間,採取"上奉天子,下奉士民"策略,不興兵戈,保境安民,很少主動對外交戰。對內發展農業生產,減輕百姓賦稅,使得湖南經濟得以繁榮。

930年,馬殷去世,時年七十九歲,諡號武穆王。

馬殷曾於乾化元年(911年)鑄天策府寶大錢,有銅錢、鐵錢、銀錢三種,銅錢有背龍銅錢及鎏金銅錢等特殊種類,非常罕見。

馬希范


馬希范(899年-947年),字寶規,許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楚武穆王馬殷第三子,五代十國時期南楚第三任君主,在位16年(932-947年)。

後唐長興三年(932年)七月十一日,馬希聲去世,因馬殷臨終時遺命兄終弟及,因此六軍使袁詮、潘約等人迎接在朗州時任鎮南節度使的馬希范繼位。

後唐長興四年(933年)二月初九日,後唐任命馬希范為武安、武平節度使,兼任中書令。

後唐清泰元年(934年)正月二十一日,後唐封馬希范為楚王。

後晉天福二年(937年)十二月,後晉高祖石敬瑭下詔加任馬希范為江南諸道都統。

後晉天福四年(939年)四月初七日,後晉加封馬希范為天策上將軍,賜予官印,聽由他開府設置官屬。

開運四年(947年),馬希范去世,終年四十九歲,諡號文昭王。

馬希廣


馬希廣,字德丕,五代十國時期南楚君主第四任,楚王馬殷第七子。

後漢天福十二年(947年),馬希范去世,將領排除馬希范諸弟中年齡最長的馬希萼,而擁護馬希廣繼立,後漢封馬希廣天策上將軍、楚王,因而馬希廣、馬希萼之弟馬希崇就以馬希廣之繼位違反父親兄終弟及的遺命挑撥馬希萼。

後漢乾佑二年(949年),時任武貞(武平)節度使的馬希萼叛,率軍南下進攻南楚都城潭州(今湖南長沙),馬希萼戰敗,馬希廣以不願傷其兄為由,放棄追擊。

乾佑三年(950年)馬希萼勾結蠻族軍再度攻擊馬希廣,並向南唐稱臣,請求發兵攻潭州。馬希廣派軍討伐馬希萼,大敗。馬希萼遂與蠻族軍兵圍潭州,守將許可瓊投降,潭州陷落,馬希廣被擒。不久,被馬希萼賜死。

趙元儼

趙元儼(985~1044)宋太宗第八子,宋太宗時期封周王。

宋真宗即位,授檢校太保、左衛上將軍,封曹國公。明年,為平海軍節度使,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加檢校太傅,封廣陵郡王。封泰山,改昭武、安德軍節度使,進封榮王;祀汾陰,加兼侍中,改鎮安靜、武信,加檢校太尉;祠太清宮,加兼中書令。坐侍婢縱火,延燔禁中,奪武信節,降封端王,出居故駙馬都尉石保吉第。每見帝,痛自引過,帝憫憐之。尋加鎮海、安化軍節度使,封彭王,進太保。仁宗為皇子,加太傅。歷橫海永清保平定國節度、陝州大都督,改通王、涇王。

宋仁宗即位,拜太尉、尚書令兼中書令,徙節鎮安、忠武,封定王,賜贊拜不名,又賜詔書不名。天聖七年,封鎮王,又賜劍履上殿。明道初,拜太師,換河陽三城、武成節度,封孟王,改永興鳳翔、京兆尹,封荊王,

慶曆四年正月薨,贈天策上將軍、徐兗二州牧、燕王,諡恭肅。

馬希萼

馬希萼(900--953)五代十國時期南楚第五任君主,楚王馬殷第五子。

乾佑三年(950年)馬希萼殺死馬希廣,自稱天策上將軍、楚王,向南唐稱臣。

後周太祖廣順元年(951年),王逵、周行逢首先占據朗州,擁護馬殷長子馬希振之子馬光惠當節度使。數月後,徐威等將領兵變,擁護馬希崇為武安留後,馬希萼被囚禁于衡山縣。馬希萼抵衡山後,復被廖偃、廖匡凝、彭師暠等擁護稱衡山王。不久,南楚為南唐所滅,馬希萼被南唐任命為江南西道觀察使,仍封楚王。其後在入朝的時候,被南唐元宗李璟留下,幾年後在南唐都城金陵(今江蘇南京)去世,諡恭孝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