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秦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秦王
概要
姓名 秦王君主
陵墓 今陝西省咸陽市西北
政權 周朝

秦王本名

秦王別稱 = 秦國君主

所處時代 = 周朝

民族族群 = 華夏族(漢族別稱)

出生地 = 關中

主要成就 = 建立秦國,統一華夏

重要成員 = 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王嬴政等

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前311年):又稱秦惠王,本名嬴駟,秦孝公之子。年十九即位,以宗室多怨,誅殺衛鞅。公元前325年改"公"稱"王",並更為元年,成為秦國第一王。秦惠文王當政期間,北掃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商於,為秦統一中國打下堅實基礎。[1]


他在位時,是秦國的一個大發展時期,不僅打通了中原通道,而且奪取了魏國的河西郡和上郡,攻滅了巴蜀,占領了漢中,使秦國的領土面積驟然擴大了數倍。更重要的是,巴蜀、漢中與秦國的本土關中一樣,是當時第一等的良田。

摺疊秦武王 秦武王(前329年-前307年):

名贏盪,秦惠文王之子,又稱為秦武烈王(《世本》)、秦悼武王(《秦記》)。秦武王生於秦惠文王十年(公元前328年),是秦惠王和惠文后的兒子,秦昭王的異母兄。嬴盪勇武果斷,自幼喜歡在軍中生活,將軍們對這位年輕太子的膽略都很佩服。秦惠王對太子盪年紀輕輕就能成為軍中的偶像感到既驚奇又高興。

公元前310年秦惠文王去世,武王即位,身高體壯,有神力,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烏獲、孟賁等人都因此做了大官。秦武王四年(前307年),武王與孟賁比賽舉"龍文赤鼎",結果兩目出血,絕臏(折斷脛骨),舉鼎身亡,時年二十三歲,周赧王聞報大驚,親往哭吊。右丞相樗里子追究責任,將孟賁五馬分屍,誅滅其族。[2]

摺疊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前325年-前251年):又稱秦昭王,本名嬴則,是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之弟。前307年,秦武王死,昭襄王與其弟爭位,遂立。在位56年,施行遠交近攻的策略,在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勝趙軍。手下文有范雎,武有白起等能臣良將,公元前256年又滅亡西周國(此西周不是作為朝代的"西周",而是戰國末期的西周公國),奠定了秦統一戰爭的勝利基礎。公元前251年,昭襄王死,年有75。史書簡稱其為秦昭王。

摺疊秦孝文王 秦孝文王(前251年-前250年):本名嬴柱,秦昭襄王之子。秦昭襄王四十年(前267年),因秦悼太子死於魏國,秦昭襄王四十二年(前265年),立為太子。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孝文王即位。公元前250年,孝文王正式即位,三天後去世,葬於西垂。太子子楚(異人)即位,是為秦莊襄王。

摺疊秦莊襄王 秦莊襄王(前281年-前247年7月6日):嬴姓,本名異人,後名楚(《戰國策》記載)或子楚(《史記》記載),《水經注》作秦莊王,《太平寰宇記》作秦襄王。戰國時期秦國君主。秦孝文王之子,在位3年。曾經在趙國邯鄲作質子,後在呂不韋的幫助下成為秦國國君。其子秦始皇在滅六國、稱皇帝尊號後,追尊其為太上皇。

摺疊秦王嬴政 秦始皇即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出生於趙國首都邯鄲。秦莊襄王之子,商朝重臣嬴惡來的第35世孫,嬴姓趙氏,名政,故又稱趙政。十三歲即王位,三十九歲稱皇帝,在位三十七年。

他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曾採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是古今中外第一個稱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秦始皇在中央創建皇帝制度,實施三公六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又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把中國推向了大一統時代,為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開創了新局面,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摺疊秦王子嬰 秦王子嬰,即秦三世(?―前206年):嬴姓,名子嬰,或單名嬰。秦朝最後一個統治者,在位僅46日。初稱皇帝,後來改稱"秦王",史稱"秦王子嬰"。子嬰性格仁愛,有節制。秦二世胡亥被弒後。趙高迎立扶蘇之子子嬰即皇帝位。其後不久,子嬰依趙高建議,廢帝號,稱秦王。


有關秦王

秦王嬴政統一天下 那麼秦人起源在於哪裡呢 公元前221年,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的封建政權誕生,贏姓的秦人建立了這一大帝國。相對於中原地區的華夏諸國來說,秦原是個經濟、文化都落後的部族。周平王元年(前770)因秦襄公護送平王東遷有功,才躋身於諸侯之列。齊桓公稱霸時,仍被拒絕參預會盟。這樣一個落後部族,最終卻在戰國諸雄中卓然成功,完成統一大業,這就使歷史學家對秦人的早期情況,特別是起源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但是,秦人早期歷史的材料十分缺乏,直到秦文公十三年(前753),才「初有史以紀事」。有關其起源問題,只能靠《史記》中有關資料來推測,於是就產生許多歧異。大致有秦人「東來說」和「西來說」。

人們過去普遍認為,秦是西北地區的部族成員。王國維在《秦都邑考》中指出:「秦之祖先,起於戎狄。」而戎狄一般聚居於酋北地區。蒙文通根據《史記?秦本紀》中申侯所說「昔我先驪山(今屬陝西,古驪戎居此)之女,為戎胥軒妻,生中譎(秦人祖先)」之語推測,胥軒為戎,當非華族,此秦之父系應為戎;申侯之先為驪山之女,亦當為戎,則秦之母系亦為戎,父母系皆為戎,則秦人為戌族可確定無疑。此外,還可以舉出一些例證:如一些先秦典籍中稱秦人為「狄」或「戎狄」;春秋戰國時期,華夏諸國將秦當戎狄看待;商、周時代秦人一直在西方活動,沒有跡象表明此前曾有一次由東向西的民族大遷徙;湖北枝江出土的銅鐘銘文寫有「救秦戎」的字樣,等等。總之,秦人起於戎狄,活動於西北地區。此說為較普遍的觀點,有限的文獻資料似已證明了這一論斷。

現代有些學者提出秦人與殷人同出東方的看法。認為殷人也曾被稱為「殷戎」,因而「秦戎」、「狄秦」之類稱呼,不足以證明秦人是戎狄。在殷商時期,秦人是從屬於殷商的一個部族,殷商亡後被遷到今陝西地區,成為周人的奴隸。周成王時,秦人參加反周大叛亂,失敗後再次西遷,成為後來秦國人的祖先。此說也有一些史實可以證明,如秦人與殷人均以燕為圖騰,共奉「玄鳥」為祖先;都是以遊牧、狩獵為主要生產方式;殷制天子墓為亞字形,諸侯墓為中字形,界限分明,而在七個秦公陵,園二十二座大墓中,只有中字形墓、甲字形墓,絕無亞字形墓,說明秦的墓葬形式循殷制。

秦人與股人的祖先關係如此密切,而股人早期活動於我國東方既已是不爭之論,那麼秦人的祖先也應生活在我國的東方。據此,這些學者還進一步推斷秦人的發祥地在今山東境內的萊蕪、泰安一帶。

視頻

秦王自比藏獒, 還跟刺客談上了心! 說話都是太監調!


參考文獻

  1. [1],百度百科,2019-1-19
  2. [2],百度百科,2019-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