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鼠刺
天鼠刺 为双子叶植物纲、小檗科、十大功劳属植物,可做盆栽,园林种植及药用。
别名[1]老鼠子刺、榕樣南燭、狗骨南天、山黃柏、刺黃柏、黃心樹、鐵八卦、天鼠刺、黃柏、角刺茶、華南十大功勞、日本十大功勞。
生长于海拔350-2000米的山坡林下及灌木丛处或较阴湿处,阴生,通过种子繁殖。
可入药,清热解毒、消肿、止泻腹泻、痢疾、黄疸肝炎、烧伤、烫伤和疮毒。
目录
基本信息
- 中文学名:十大功劳
- 拉丁学名:Mahonia fortunei (Lindl. )Fedde
- 二名法:Mahonia fortunei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 目:毛茛目
- 科:小檗科
- 属:十大功劳属
- 分布区域:原产中国,分布于四川、湖北和浙江等省。美洲中部和北部
- 药用部位:根、茎、叶
形态特征
灌木,高0.5-2(-4)米。
叶倒卵形至倒卵状披针形,长10-28厘米,宽8-18厘米,具2-5对小叶,最下一对小叶外形与往上小叶相似,
距叶柄基部2-9厘米,上面暗绿至深绿色,叶脉不显,背面淡黄色,偶稍苍白色,
叶脉隆起,叶轴粗1-2毫米,节间1.5-4厘米,往上渐短;小叶无柄或近无柄,狭披针形至狭椭圆形,
长4.5-14厘米,宽0.9-2.5厘米,基部楔形,边缘每边具5-10刺齿,先端急尖或渐尖。
总状花序4-10个簇生,长3-7厘米;芽鳞披针形至三角状卵形,长5-10毫米,宽3-5毫米;
花梗长2-2.5毫米;苞片卵形,急尖,长1.5-2.5毫米,宽1-1.2毫米;
花黄色;外萼片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1.5-3毫米,宽约1.5毫米,中萼片长圆状椭圆形,
长3.8-5毫米,宽2-3毫米,内萼片长圆状椭圆形,长4-5.5毫米,宽2.1-2.5毫米;
花瓣长圆形,长3.5-4毫米,宽1.5-2毫米,基部腺体明显,先端微缺裂,
裂片急尖;雄蕊长2-2.5毫米,药隔不延伸,顶端平截;子房长1.1-2毫米,无花柱,胚珠2枚。
浆果球形,直径4-6毫米,紫黑色,被白粉。花期7-9月,果期9-11月。
生长习性
十大功劳属暖温带植物,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不耐暑热。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性强健、耐荫、忌烈日曝晒,有一定的耐寒性,也比较抗干旱。
它们在原产地多生长在阴湿峡谷和森林下面,属阴性植物。
喜排水良好的酸性腐殖土,极不耐碱,怕水涝。花期7-9月,果期9-11月。
土壤要求不严,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上生长最好。
十大功劳具有较强的分蘖和侧芽萌发能力,每年每株萌发2~3枝不等,并且当年高度可达到20cm左右。
生于山坡沟谷林中、灌丛中、路边或河边。海拔350-2000米。
分布情况
主要价值
十大功劳叶形奇特,典雅美观,盆栽植株可供室内陈设,因其耐阴性能良好,可长期在室内散射光条件下养植。
在庭院中亦可栽于假山旁侧或石缝中,不过最好有大树遮阴。 十大功劳花性凉,味甘。
根、茎性寒,味苦。含小檗碱、药根碱、木兰花碱等。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之功效。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大肠菌有抑制作用。
主治细菌性痢疾、胃肠炎、传染性肝炎、支气管炎、咽喉肿痛、结膜炎、烧伤、烫伤等症。 秋末采果实、挖根,全年采叶,晒干或烘干备用。
园林观赏
由于十大功劳的叶形奇特黄花似锦典雅美观,在江南园林常丛植于假山一侧或定植在假山的用途中,也可栽在高燥的室地上。
但必须优良美化植物有大的树给他们遮阴。由于二氧化硫的抗性较强,也是工矿区的优良美化植物。
盆栽植物不要太大。也正是因为十大功劳均以各自独特风采招人观赏,不管鲜、干、植株都能引人注目,开黄色花,果实成熟后呈蓝紫色
,叶形秀丽,尖有刺。叶色艳美,外观形态雅致是观赏花木珍贵者。
十大功劳枝干酷似南天竹,栽在房屋后,白粉墙感觉调和,庭院,园林围墙作为基础种植,
颇为美观。在园林中可植为绿篱、果园、菜园、的四角作为境界林,
还可盆栽放在门厅入口处,会议室、招待所、会议厅、使人清幽可爱,作为切花更为独特。
- 配植
配植适于西式建筑物附近植之,如以自壁为其背景,尤觉幽美。境栽、绿篱及路旁盆栽、岩石园等均适用之。
药用价值
- 功能主治
清热补虚,止咳化痰。治肺痨咳血,骨蒸潮热,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心烦,目赤。
①《本草再新》:治虚劳咳嗽。
②《植物名实图考》:治吐血。
③《饮片新参》:治肺劳,止咳化痰,退虚热,杀虫。
④《现代实用中药》:清凉性滋养强壮药。功效与女贞子相似,适用于潮热、骨蒸、腰酸、膝软、头晕、耳鸣等证。
⑤《陆川本草》:泻火退热。治温病发热,心烦,下利,赤眼。
⑥《西藏常用中草药》:治湿热痢疾,目赤肿痛,痈肿疮毒。
- 药(毒)理作用
1、抗菌作用:阔叶十大功劳的水煎剂25%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有轻度抑制作用。
2、药根碱硫氰酸盐、四氢药根碱-N一甲基硫氰酸盐、棕榈碱硫氰酸盐等生物碱在低浓度(0.001-0.002%)时能促进离体肠管的自发运动,
高浓度(0.01%以上)时可导致张力上升、运动抑制。对离体蛙心,药根碱为先抑制后兴奋,掌叶防己碱则为轻度兴奋。对麻醉兔。
3、血压:静脉注射此等生物碱皆可引起短暂或轻度的血压下降。对蟾蜍后肢血管无明显影响。
它们的降压作用似与中枢无关(椎动脉注射时不降压,阻断颈动脉血流及闭塞气管引起之升压反射皆不受影响),亦不受阿托品的影响,但能抑制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
4、在以艾氏腹水癌作体内抗癌的筛选试验中,发现其中所含成分异汉防己碱有抗癌作用。
5、其他:对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体温、血糖等皆无作用,亦不溶血。华南十大功劳,含小檗碱,作用见黄连。
6、毒性:从细叶十大功劳中提出的3种生物碱(药根碱硫氰酸盐、四氢药根碱-N一甲基硫氰酸盐、棕榈碱硫氰酸盐)对小鼠静脉注射之半数致死量分别为0.1、0.08、0.098mg/10g 。
- 临床应用
治肺痨咳血,用十大功劳叶滋肾阴而清肺火,可与麦冬、知母、川贝等配伍;
治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以补肝肾、强腰膝,而与熟地、续断、怀牛膝、沙苑子配伍。
小檗碱主要用于细菌性痢疾、流行性脑膜炎肺脓肿、高血压、急性扁桃体炎、上颌窦炎、口腔颌面部炎症等,安全,副作用很小。
掌叶防已碱用于妇科炎症,菌痢、肠炎、呼吸道及泌尿道感染、眼结膜炎等,对霉菌性阴道炎有效。药根碱治疗阴道真菌病及毛滴有效。
- 民间验方
十大功勞屬小檗科[2],有三種,一為闊葉十大功勞,又名大葉黃柏;
二為細葉十大功勞,又名狹葉十大功勞;三為華南十大功勞,其葉均入藥。
闊葉十大功勞及華南十大功勞之根名茨黃連,細葉十大功勞之根名刺黃柏。
其莖名功勞木,果實為功勞子,均入藥用。性味均屬苦寒,功效亦相近,
均有清熱、解毒、健胃(小劑量)作用,常用於黃疸、肝炎、膽囊炎、瘡癰、目赤、風火牙痛、急性腸炎、痢疾等疾病。
早在三十多年前,作為中醫藥專家、江蘇省衛生廳副廳長的葉橘泉先生就曾呼籲:
上述植物之根可用為黃連、黃柏的代用品,而且說日本、朝鮮早就以之作代用品了,
其中小檗在日本稱作「目木」,就取義於用它煎湯作為眼科洗滌劑。
1、十大功劳叶。
①肺结核潮热、骨蒸、腰酸膝软、头晕、耳呜等症:十大功劳干叶或果9~15g水煎服或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日3次,每次3~6g(《南京部队常用中草药》)。
②治肺结核咳嗽咯血:阔叶十大功劳叶、女贞子、旱莲草、枸杞子各9g,水煎服(《安徽中草药》)。
③治风火牙痛:十大功劳叶9g水煎顿服,每日1剂,痛甚服2剂(《江西草药》)。
④赤白带下:十大功劳叶、白英、仙鹤草各30g,水煎服(《浙江本草新编》)。
⑤治咽喉肿瘤方:十大功劳、朱砂根、岗梅、栀子、淡竹叶、木通、射干、板蓝根、山豆根、生石膏(《临床中药辞典》)。
2、十大功劳根。
①治腹泻:用阔叶大功劳叶、茎、根,去粗皮,研细末,装胶囊,每粒0.3g,每次3粒,1日4次。
②治痢疾:阔叶十大功劳根、地锦草各12g,水煎服。
③治咽炎、口腔炎:十大功劳鲜根,射干各等份,磨米泔水含咽(《福建药物志》)。
④治盆腔炎:阔叶十大功劳根9g、金银花10g、紫花地丁24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⑤治肺结核:阔叶十大功劳根、紫珠草、百部、龙骨、牡蛎各9g,白及6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3、十大功劳茎。
《饮片新参》称为功劳木,味苦性寒,人肺、肝、大肠经。茎含尖刺碱、小檗碱、小檗胺、掌叶防己碱及木兰花碱。民间验方有:
①治火牙:阔叶十大功劳茎60g,煎水,频含嗽(《湖南药物志》)。
②治目赤肿痛:十大功劳茎,野菊花各15g,水煎服。
③治肠炎、痢疾:阔叶十大功劳茎15g、桃金娘根30g、石榴叶(或凤尾草)15g,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④治湿疹、疮毒、烫火伤:十大功劳鲜茎、叶、苦参各60g,煎水洗患处,或烧干为末,
麻油或凡士林调成20g油膏外擦,或纱布上敷患处(《江西草药手册》)。
鉴别方法
理化鉴定
(1)取本品粗粉约0.1g,加1%HCL5ML,水温浸15min,滤液加碘化铋钾试剂数滴生成橙红色沉淀。
(2)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0ml,冷浸30min,时加振摇,滤过,滤液。
另取盐酸小檗碱,乙醇溶解成每1ml含0.5-1mg的对照品溶液。
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ul,点于同一硅胶H-CMC薄层板上,
以正丁醇-冰醋酸-水(7:1:2)展开,展距10cm,取出晾干,
于254nm紫外分析灯下观察,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斑点。
化学成分
细叶十大功劳叶含根碱、小檗碱、掌叶防已碱及木兰花碱。
植物文化
名称由来
十大功劳,源于它在民间医疗保健中,用途不仅仅十种。对它正确的理解应该是:
这种植物的全株树、根、茎、叶均可入药,且药效卓著。依照中国人凡事讲求好意头的习惯,便赋予它“十”这个象征完满的数字,因而得名。
參考文獻
- ↑ 十大功劳. 認識植物.
- ↑ 十大功勞的這些秘密,您知道嗎?. 每日頭條. 2017-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