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太平區 (台灣)

太平區

圖片來自pixnet

太平區` , 舊稱「鳥榕頭」、「大平」,位於中華民國臺中市東南部,全區面積有120.7473平方公里,為臺中市僅次於和平區的面積第二大區;人口約有19.5萬人,是臺中市人口第四大區(次於北屯區西屯區大里區),在中台灣所有鄉鎮市區之中人口排名第五多。

區境內大部分為丘陵地,人口集中於西部的臺中盆地邊緣,又以西北方中山路沿線最為密集。主要農作物有枇杷龍眼荔枝香蕉等,其中以枇杷最為有名,並於每年三、四月舉辦太平枇杷節

目录

歷史

清朝之前,太平古名傳聞很多,有「鳥松頭」、「鳥榕頭」、「鳥銃頭」和「蔗種頭」等。其中「鳥榕頭」與「鳥松頭」皆源自當時墾首太平林家大宅院(九二一地震震毀)門前兩側所種的鳥松樹(雀榕樹)而得名。而「太平」的由來有兩種說法:

  • 清代太平屬於原住民的勢力範圍,清廷將之劃入土牛界外(包含今日臺中市九期重劃區範圍),為禁止漢人進入開墾之化外之地,故有番仔溝、番仔路(今北太平)...等地名,太平林家(霧峰林家支系)在三汀山搭設望高寮,抵禦原住民,後因雙方和睦相處,而改名太平。
  • 另有一說,甲午戰敗,清廷割讓臺灣,日軍抵台時,在中部各地都受到民兵頑強抵抗,開達太平時,並未遭受任何抗拒,故改名太平。

清領時代,與現在台中市的中、東、南、大里等四區的全境,西、北、烏日等三區的部分,合屬臺灣府臺灣縣藍興堡」。西元1896年日本統治台灣後,改屬台中縣台中辦務署藍興堡。1901年變更為台中廳直隸下的藍興堡部份區域。1920年實施州廳制,太平設立為大平庄,隸屬台中州大屯郡,下轄大平、番仔路、三汴、車籠埔、頭汴坑等五個大字

1945年中華民國政府接收日本帝國台灣總督府所轄區域後,改為臺灣省臺中縣大屯太平鄉(此時臺中縣包含今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轄區,但不包括當時的省轄臺中市及彰化市,縣治設於員林)。1950年廢區署,直隸於臺中縣。1996年4月,人口突破15萬人,於同年8月1日依法改制為太平市,成為當時全台灣面積最大的縣轄市[1]。2005年,重劃里界,由19增加為39里。2010年12月25日臺中縣市合併為直轄市,撤銷地方自治,改制為臺中市太平區[2]

地理

地形

太平區東邊以雪山山脈支脈大橫屏山系(最高峰,海拔1206公尺)和臺灣省南投縣國姓鄉為鄰,東北部以中央山脈支脈頭嵙山系和新社區接壤,西部以旱溪大里溪東區相隔,北以廍仔坑溪北屯區為界,西南部以三汀山丘陵(部分為九九峰自然保留區域)和大里區霧峰區緊鄰。全區4/5面積為山地區域(其中60%為三汀山丘陵區),95%人口集中在該區西部的台中盆地上。

水文

太平區境內的河川主要有旱溪大里溪(支流:廍仔坑溪)、頭汴坑溪(支流:北坑溪東汴坑溪濁水坑溪清水坑溪)以及草湖溪[3],均為大肚溪支系大里溪上游;位於一江橋東北方500公尺山上的大潭仔,為太平區唯一的湖泊

氣候

太平區的氣候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溫度約為攝氏20-22.3度,年平均相對溼度為77%,年平均降雨量為1,642(西部平原區)至2,333(東部山區)公釐。

人文

舊地名
  • 鳥榕頭、太平、大平:太平區最初之舊稱,聚落位置大約在現今中興路周遭,靠近永豐路為下太平,太平國小處則為上太平。詳細請見上方沿革。
  • 公館崎:太平里一帶,靠近東區
  • 下廍子:太平路與東區接壤之處,目前還存有下廍巷此路名,當時設立糖廍於該處(太平早期產甘蔗),與其北方一些的廍子相對而來。
  • 三叉:位於當今東平里、永平里一帶,為早期輕便車從山區運送農特產品至集中市場的行經路線。
  • 坪林:為眷村聚集處,有國軍坪林營區、國軍臺中總醫院等軍方設施,後坪林營區單位大量撤出,現在主要為國立勤益科技大學的教職員生活動的地方。
  • 廍子坑口:於華盛頓中學之廍子溪出山處的坑口。
  • 溪洲:現今宜欣社區之處。早期該地為大坑溪與廍子坑溪沖積的河洲,土質砂礫居多,肥力與保水性差,不利種植人口稀少,為太平發展最差的地方,多處地方為墓園,後工商業興起,中小企業進駐與宜欣社區建設,形成北太平發展甚早的重要聚落。
  • 番仔路:現今的新光國中一帶,為清廷土牛溝經過之處。周邊亦存有名為番仔溝的小溪。
  • 新坪:太平區有兩處新坪,一為現今新坪里、田園新村一帶,另一處則在車籠埔北方、冬瓜山附近之地區。
  • 車籠埔
  • 七星:光隆里一帶、車籠埔的南方,早期該地門牌以七星為名,後來才改為路名標示。
  • 黃竹坑:位於草湖溪上游,大里竹子坑再入山之處。現今人口不足千人,係因原省府欲興造建民水庫,準遷出不准遷入,但發生九二一大地震後,計畫完全停止。
  • 茶寮:一江橋過頭汴坑溪入山之處,為古時作為平地與山區的中繼站,擺放茶水供旅人歇息,再繼續入山。
  • 頭汴、二汴、三汴、東汴:「汴」之字義為擋水之匝門,因頭汴坑溪出山後轉向南方,故舊時自太平山區築圳道引水至位於溪邊北部坪林一帶灌溉,依序經過三處擋水的地方(即古時聚落之處)。除今日較耳熟能詳的頭汴外,二汴的位置約在中山路和平橋洪厝,三汴則再往前推進至中山路一段坪林一帶。而東汴則為頭汴再入山更東邊的地區。
  • 福利社:買賣香蕉的集散地。
  • 焿仔藔坪:在中埔二號橋 和 中埔三號橋 之間的平地。
  • 土地公崁
  • 埔鹽林
  • 茅埔:以前日本人種香茅的地方。
  • 大湖桶
  • 炮仔林
  • 濁水坑、清水坑
  • 塔湖
  • 赤崁頂

政治

歷任首長

日治時期
區長(1897年-1920年)
  • 林肅卿:1897年-1917年(太平林家)
  • 林垂拱:1917年-1920年改制(太平林家)
庄長(1920年-1945年)
  • 林垂拱:1917年-1943年(太平林家)
戰後時期
鄉長(1945年-1996年)
  • 林春山:1945年11月-1956年7月(民選首任,太平林家)
  • 林萬彰:1956年7月-1964年3月
  • 宋茂盛:1964年3月-1973年4月
  • 張正義:1973年4月-1982年3月
  • 李樹生:1982年3月-1990年3月
  • 余振瑩:1990年3月-1998年3月
市長(1996年-2010年)
  • 余振瑩:1990年3月-1998年3月
  • 江連福:1998年3月-2005年2月
  • 張銘桂:2005年2月-12月(代理,原主秘)
  • 余文欽:2005年12月-2010年12月(民選末任)
區長(2010年-現制,官派)
  1. 余文欽:2010年12月-2014年10月1日
  2. 黃發智:2014年10月1日-2015年6月15日
  3. 陳小菲:2015年6月15日-2019年2月12日
  4. 許貴芳:2019年2月12日-現任

區政組織

太平區公所臺中市政府在太平區的派出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市政府綜理區政的執行機關,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臺中市政府。區長由市長任命,其任期為無任期保障,並置一名主任秘書佐理區務。在區長及主任秘書之下,設有5課4室等9個內部單位[4]

目前的辦公大樓興建於1980年,因建築體老舊,且該處街巷路幅過小行車停車困難,洽公不便,因此有遷建的打算,預計撥用位於祥順路一段與宜昌東路160巷口的文中三用地重建,距離太平戶政、地政事務所僅1公里多,未來落成後民眾到各機關洽公將更方便[5][6]

市議會民意代表

臺中市議會選區劃分,太平區單獨劃為第十二選區。在市議會的65席市議員中,太平區共選出4席市議員[7]

經濟發展

太平區可概分為北、南、東三區域,一般簡單概述約用東平路與為界,實際上由自然分界-廍子坑溪與坪林排水支線,分出南北太平,而大里溪支流頭汴坑溪再劃出東太平,為山地與小部分的山麓地帶。

農業

東部山區為主要農業區,設有頭汴坑休閒農業區,主要農作物特產有枇杷龍眼荔枝香蕉等,尤其以每年三、四月的太平枇杷節最為盛大,並設有「大湖桶枇杷專業區」。

工業

工業產業佔太平區總就業人口43%,主要分佈在東太平南方與大里區相連的大里工業區、南太平東北方的太平工業區、以及南太平西南方的工業地區,以生產機械設備、鋁製品及塑膠製品為主。目前臺中市政府於太平區西南側台糖土地正著手規劃太平產業園區的設置。

商業

太平區西側之台中盆地邊緣為主要人口活動區,是主要商業活動與住宅區,尤以北太平占該區近50%的人口。北太平商業活動集中於中山路樹孝路地區;南太平則以中興路太平路為主。

金融業

教育

醫療

旅遊景點

太平區全區4/5面積為山地區域,觀光旅遊資源幾乎集中在東部山區,區公所將其劃成頭汴坑、酒桶山、車籠埔、草嶺及竹仔坑山系。太平枇杷節為太平區每年會舉辦的農特產文化祭。

文化資產
山區景點
其他景點

參考文獻

  1. 台灣大百科全書-太平市
  2. 歷史由來. 臺中市太平區公所. 2017-04-05 [2017-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3) (Chinese (Taiwan)). 
  3. 太平區公所-地理位置. [2009-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28). 
  4. 機關介紹 - 組織架構. 臺中市太平區公所. 2015-09-01 [2021-09-15] (Chinese (Taiwan)). 
  5. 〈中部〉太平區公所遷建 教局允供地. [2017-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3). 
  6. 台中太平新聯合行政中心 確定蓋在這裡!. [2018-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7). 
  7. 議員資訊 - 第十二選區. 臺中市議會. [2021-09-15] (Chinese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