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战
《奇战》旨在阐述作战中如何运用出奇制胜的原则和方法问题。它认为, 在对敌作战中,为了达成“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作战效果,应当采用“惊前掩后,冲东 击西”的佯动惑敌的战法,使敌人对我无从防备。这样,就能战胜敌人。“攻其无备,出其 不意”,这是我国春秋末期大军事家孙武最早提出的战争名言,其实质是强调进攻的突然性 问题。而要达到对敌实施攻击的突然性,则必须采用隐密而巧妙的战法。
《百战奇略》章节目录: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第六卷》 、《第七卷》、 《第八卷》、 《第九卷》 、《第十卷》[2]。
目录
原文
凡战,所谓奇者,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也。交战之际,惊前掩后,冲东击西,使敌莫 知所备。如此,则胜。法曰:“敌虚,则我必为奇。”① 三国魏景元四年②,诏诸军征蜀,大将军司马文王指授节度,使邓艾与蜀将姜维相缀连;雍州刺史诸葛绪邀维,令不得归。艾遣天水太守王颀等直攻维营,陇西太守牵洪 邀其前,金城太守杨欣诣甘松。维闻钟会诸军已入汉中,退还。欣等蹑于强川口 ,大战,维败走。闻雍州已塞道,屯桥头,从孔函谷入北道,欲出雍州后。诸葛绪 闻之,却还三十里。维入北道三十里,闻绪军却,〔寻〕还,从桥头过,绪趣截维,较一 日不及。维遂东还守剑阁。钟会攻维,未能克。艾上言:“今贼摧折,宜遂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去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里,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必还 赴涪,则会方轨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军志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难,粮运将匮,频至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油,蜀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阵待艾。艾遣其子惠唐亭侯忠等出其右,司马师纂等出其左。 忠、纂战不利,并退还,曰:“贼未可胜。”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 有?”乃叱忠、纂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斩瞻〔及尚书张遵等首〕, 进军到雒。刘禅遣使请降,遂灭蜀。
注释
①敌虚,则我必为奇:语出《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卷中。意思是,发现敌人有虚弱之点,我就采用出奇制胜战法袭击它。
②魏景元四年:即公元263年。景元,是魏元帝曹奂的年号。
作品介绍
《百战奇略》原名《百战奇法》,是明代军事著作,作为一部以论述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为主旨的古代军事理论专著[3]而问世,这无论是在明以前或是明以后,都是不多见的。因此,从其产生以来,就为兵家所重视和推崇,给予很高评价,并一再刊行,广为流传。明弘治十七年陕西布政使司左参政李赞,称该书是“极用兵之妙”,在兵家视之。
《百战奇法》是中国古代分条论述战法的兵书。约成书于北宋末。明崇祯本《韬略世法》称该书为南宋末谢枋得编辑,原作者已不可考。清雍正后被更名为《百战奇略》,题明刘基撰,实系清人伪托。现有明刻本存世,10卷,3万余字[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