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點大學
模板參量錯誤!(代碼34)
|
奇點大學(Singularity University,英文簡稱SU),2008年由雷蒙德·庫茨魏爾與彼得·戴曼迪斯成立,該校旨在解決「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奇點大學的名字源於該校的名譽校長、著名未來學家雷蒙德·庫茨魏爾的「奇點理論」,向美國國家太空總署(NASA)租借場地。
奇點大學 | |
---|---|
別名 | Singularity University |
網站 | http://singularityu.org/ |
奇點大學(SingularityUniversity,簡稱SU)設在加州硅谷心臟地帶,美國宇航局埃姆斯研究中心內,是為迎接電腦優於人腦的時代來臨,谷歌(Google)與美國宇航局(NASA)展開合作,是致力開辦一所培養未來科學家的學校。[1] 每年有來自120個國家的4000餘人申請,錄取率僅為2%。2014年11月24日百度旗下科技活動品牌TheBIGTalk第六期在北京太廟開講,對話欄目邀請了奇點大學三位全球頂尖專家在京開講。[2]
目錄
歷史沿革
奇點大學(Singularity University)是由谷歌(Google)、美國國家航天航空局(NASA)以及若干科技界專家聯合建立的一所新型大學。
學術研究
奇點大學旨在解決「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其研究領域為合成生物學、納米技術和人工智能等。
此前,庫茲威爾因提出在21世紀中葉前,人工智能將超過人類本身,並將開啟一個新的文明時代的觀點而飽受爭議。但谷歌和美國國家航天航空局的支持表明,越來越多的主流觀點開始接受庫茲威爾的看法。
辦學條件
學校採用獨特的9周教學制,雖然學制很短,但學費高達2.5萬美元。在廣泛徵求諾貝爾獎得主等世界一流學者意見基礎上,該校計劃設立未來學、網絡和計算機、生物技術和生物信息學、納米技術、醫學和神經科學、人工智能、能源、航天和自然科學、法律和倫理、金融等10個領域的課程。
學生入學後在前3周學習上述10類課程,接下來3周每人選擇一門課程進行深入學習,最後3周將完成某一具體項目。除研究生水平的9周制課程外,該校還計劃開設針對企業高管、為期3天或10天的短期培訓項目,以幫助企業高管們了解所在行業的前沿技術,培養前瞻性思維。
「奇點大學」於2009年6月招收首批30名學生,2010年招生名額擴大到120名。
學校領導
這所新機構由著名的未來學家雷·庫茲韋爾(Ray Kurzweil)帶領。
「奇點大學」由未來學家庫茲韋爾擔任校長,校名和辦學理念都借鑑了庫茲韋爾的「技術奇點」思想。庫茲韋爾在2005年出版的《奇點臨近》一書中提出,隨着納米技術、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等以幾何級數加速發展,人類的智能在未來幾十年中將會大幅提高,人類未來命運也將發生根本性改觀。他認為,只有融會貫通地運用高速發展的新技術,才能解決人類面臨的能源、環境、醫療和貧困等問題。
科技企業家迪亞曼迪斯出任奇點大學」的副校長。迪亞曼迪斯擔任「X大獎基金會」的董事長,該基金會曾因設立高額獎金鼓勵開發私人太空飛船等而聞名。迪亞曼迪斯說,「奇點大學」將在全球招收最聰明、最富激情的未來領袖,幫助他們掌握應對人類當前重大挑戰的工具等。他指出,創業精神濃厚、風險資本和學術資源豐富的硅谷,是創立這樣一所大學的理想之地。
學校講師
講師: Neil Jacobstein
三位講師在北京三位講師在北京
奇點大學人工智能項目負責人,美國國防部及NASA顧問
課程:《人工智能重塑生活》
「人工智能技術能讓我們在家自己設計製造產品,個性化生產將顛覆大規模製造業。」
講師: Brad Templeton
奇點大學網絡與計算項目負責人,谷歌無人駕駛項目顧問
課程:《網絡計算衝擊未來》
「網絡和計算系統融合了當下所有前沿學科和技術,將深刻影響每一個領域的未來。」
講師: Raymond McCauley
奇點大學生物技術和信息學項目負責人
課程:《生物技術創新爆炸》
「基因信息化已迎來爆炸式增長,在未來將為生物創新,醫藥,農業,能源及更多領域提供創新動力。」
培養目標
「奇點大學」的培養目標是面向科學界和商界精英。其宗旨是匯聚全球最優秀的年輕人才,採用跨學科教學方式,為應對人類面臨的氣候變化、能源、健康和貧困等重大挑戰培養未來領軍人物。
建設奇點大學的目標就是能使未來的科學家做好準備,從容應對科技的快速發展,使未來的機器免於傷害人類,繼續作為人類的幫手。該校的學生將探索利用科技改善人類困境的途徑,解決貧困、饑荒、疾病、全球變暖和能源稀缺等一系列嚴峻的問題。
招生情況
這所學校正吸引着來自美國及其他地區的最聰明的頭腦。
每年有來自120個國家的4000餘人申請,錄取率僅為2%。
奇點大學將開設生物技術、納米技術、人工智能、遺傳學、法律等課程。招收首批30名學生,2010年計劃將招生名額擴大到120名。
大學開設有本科和研究生班,企業高級管理層班和企業人員班,其中本科和研究生班是9周制,後兩者為10天和3天制。本科和研究生班將從全球選拔精英,有部分和全額獎學金,針對企業人員的班級沒有獎學金。雖然學制很短,但學費高達2.5萬美元。
名稱由來
庫茲韋爾在其2005年所著的《奇點臨近》一書中,推廣了這一理念:在「奇點」來臨之時,機器將可通過人工智能進行自我完善,超過人類本身,開啟一個新的時代。而一些批評者也對惡意的人工智能或將毀滅整個人類提出了質疑,但谷歌和美國宇航局的支持表明,越來越多的主流機構開始接受庫茲韋爾的看法。
未來學家雷·庫茲韋爾認為,人工智能領域存在一個「奇點」。跨越這個臨界點,人工智能將超越人類智慧,人類將與機器融為一體,實現「永生」。由此他創立了旨在培養未來領軍人物的「奇點大學」。[3]
學校校徽
學校的名字來源於它的聯合創始人、計算機科學家Ray Kurzweil提出的「奇點」理論,即在某個不可避免的時刻機器的智力將超過人類。
奇點大學(Singularity University,簡稱SU )
Singularity University校徽
地理位置
該校位於硅谷的美國宇航局艾姆士研究中心,距谷歌、雅虎、英特爾和思科等公司僅一步之遙。
中國故事
中國首次亮相
奇點大學北京公開課奇點大學北京公開課
2013年04 月 12 日 ChinaBang,美國奇點大學和湖南大學媒體實驗室 (深圳)國內首次亮相。
北京演講
2014年11月24日,百度旗下一科技活動品牌邀請由Google和NASA聯合創建的奇點大學來華演講。來自這所神秘教育機構的三位全球頂級專家通過全天8小時的密集課程以及沉浸式的尖端培訓方式,帶領現場觀眾走近了最前沿技術。據悉,此次來華的三位專家包括奇點大學人工智能項目負責人、美國國防部及NASA顧問Neil Jacobstein ,奇點大學網絡與計算項目負責人、谷歌無人駕駛項目顧問Brad Templeton,奇點大學生物技術和信息學項目負責人Raymond McCauley。三位專家將分別圍繞「人工智能重塑生活」、「網絡計算衝擊未來」和「生物技術創新爆炸」等發表主題演講。
中國合作夥伴
動點科技
相關融資
谷歌已注資該校100多萬美元,其他主要的公司也將陸續投入25萬多美元以支持學校的建設與發展。
輿論反應
奇點大學由Google和NASA合辦
應對未來科技的急速發展並非易事,作為奇點大學教員之一的技術預測家保羅·薩福表示,對於眼前一切的探索十分重要,這樣人類就能避免措手不及。他說:「我們所面對的最大的挑戰之一就是讓公眾對現今的發明可帶來的後果有所了解,以及他們如何能掌控這一狀況。」
2005年庫茲韋爾的「奇點論」就引起了軒然大波,輿論、業界紛爭四起。如今,奇點大學帶着自己的理念「降臨人間」,再一次將「奇點」理論和解決之道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上。當Google和NASA宣布將聯合建立奇點大學時,這一消息便瞬間被200多家網站轉載。隨後,Google、NASA「科技毀滅人類」等重量級的字眼頻繁出現在網絡中,一時間成了輿論津津樂道的話題。
相比較輿論熱潮的侵襲,業內的人士卻以謹慎的態度質疑着「奇點」理論和奇點大學存在的價值。
一位權威人士在了解了奇點大學的目標和所設立的課程後,表示這一想法和課程設計聽起來很棒,「但是,我還是想知道奇點大學的創始人是否真的相信能夠通過這些技術來解決貧窮、飢餓和疾病等問題。」
另一些業內人士做出了更加直接的論斷:「相比較奇點大學的方法,讓這些學生學習哲學、神學、政治學、社會學、歷史等領域的學科對於解決社會問題將更加有效。」
這些持懷疑態度的人士普遍在奇點大學的教育方式與其將實現的目標間畫上問號,而另一部分人對於奇點大學的建立則採取了更加消極與否定的態度。
《IEEE智能系統》被公認為是國際上人工智能的核心雜誌,而它的編委會裡幾位權威的教授甚至不願意發表對「奇點」的任何觀點。
一位參加了兩次「奇點峰會」的人士也表示:「我不會去寫任何關於奇點的事情,因為我看不到它的任何價值。」
美國一些專業的信息技術分析人士稱:如果奇點大學能夠取得那些創始人所想的成就,那當然太好了。但是「奇點峰會」的報告,將科學與科幻搞亂,而奇點大學的結局只能是一場更長、更吃力的「奇點峰會」,絕不會為我們指出未來之道。
一邊是輿論的熱臉,一邊是業內的冷視,奇點大學一出世就成了業界內外的焦點。雖然質疑批評之聲不斷,但是人們還是看到了奇點大學的雄心,也看到了業界內外對這一新嘗試抱有的希望和期待。或者說,無論「奇點」的理念與抱負最終能否實現,奇點大學並沒有也不能夠被全盤否定,它畢竟為科學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帶來了新的理想,同時也為人們帶來了重要的警示與啟發。
參考文獻
- ↑ 硅谷今年將辦「奇點大學」, 新浪網,2009-02-05
- ↑ 奇點大學北京公開課 開放100席旁聽名額, 人民政協網,2014-11-18
- ↑ 「創業記實錄」對話奇點大學創始人:人類在25年後將永生, 鳳凰網, 2015-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