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義書
奧義書 |
中文名:奧義書 外文名:Upanishads 梵語:उपनिषद् |
《奧義書》是古印度一類哲學文獻的總稱,是廣義的吠陀文獻之一。奧義書梵語:उपनिषद्,意為「近坐」;引申為「秘密傳授」,意為坐在老師的近側,遵守着秘密的至上命令,以獲得秘密的奧義,其教義嚴格要求必須秘密地傳授給那些熱切的求道者,並且他們必須具備至上的道德自律及高潔的心靈,以達成解脫的目的。
音譯"鄔波尼煞陀"。指附在森林書之後解釋吠陀奧義的一類書籍。最早的奧義書約產生於公元前 10~前 5世紀之間。[1]
目錄
概念
《奧義書》的思想特徵是遁世思想及苦修實踐。它教導人們生命就是痛苦,要解脫就必須真正地棄絕凡俗塵世。要認識或了解自我的絕對本質,就要棄絕一切行為及後果。書中認為:惟有學習知識才能獲得解脫,而且只有通過學習《奧義書》所傳授的棄絕與凝神的方法才能得到這些知識。書中還認為:遁世是人一生當中的最後階段,它是獲得明智並領悟更高真理的理想條件。通過修行,「支配」或控制心神、呼吸和肉體,遁世者就會化為一個定點,並能凝神於自我的本質。《奧義書》文獻講述了很多種不同的瑜伽修行方式,通過修習瑜伽,培育個人意識的內在境界,瑜伽修行者就可以認識到自我的真正本質。
《奧義書》中的「奧義」是「梵 」和「我」以及二者合一(梵我合一)的道理。「梵」(Brahman)——宇宙生起之因;終極的真實。「我」(atman)——靈性、真我、自性。(在其它地方或指)。「梵我合一」——作為個人生命基處的atman和作為宇宙萬有基礎的Brahman其本質是相同的,永恆、無形相、不變滅、如虛空般彌綸一切,超越一切經驗意識所能構想,任何知他之人即可脫離生死,、時間及因果都不能限制他,因為它們由他構成。「梵我合一」即人透過內在對真我的認識,觸及超驗普遍的終極真實(梵),並與其合一,而使個別的靈魂從經驗世界中解脫出來,成為真實、光明、喜悅。
《奧義書》文體美麗、自由,書中每個寓言都洋溢着清新的智慧,「如黎明的曙光,如高山中純淨的空氣」。全部的奧義書有一百多部以上,其中主要的古《奧義書》有十一部,都被所有印度思想體系視為所有神聖智識的寶庫。
奧義書在印度宗教與哲學的發展過程中有重大意義。在奧義書產生之前,吠陀時期的印歐人只敬拜上古諸神;梵書則大多是形式主義的祭祀手冊。奧義書最早集中精力討論宇宙的終極真理。奧義書中兩個最重要的概念是「我」和「梵」。奧義書用各種奇妙的比喻(很多在現代人看來是不可理解的)來說明,梵就是一切,也就是最高存在;人類的我(個體靈魂)來自宇宙的我,即梵(宇宙靈魂)。總之,宇宙就是梵,梵就是我;「梵我一如」這個最高真理就是奧義書主要宣揚的觀點。在奧義書的思想基礎上產生了吠檀多派,後來直接影響到印度教大改革者商羯羅。
另一個由奧義書系統搭建起來的重要觀念是輪迴業報。輪迴業報的觀點在梨俱吠陀中根本沒有,梵書中偶爾提及人死後可以轉生,只有奧義書完整建立了轉世者的轉世形態取決於他前世的所作所為(業)的思想。廣林奧義書說,轉世者「因善業而成為善人,因惡業而成為惡人」。當然,從無盡的輪迴中解脫出來的方法也有,那就是認識到奧義書極力宣揚的「梵我一如」。
雖然奧義書由吠陀發展而來,因而經常被理解為婆羅門教與印度教的經典,但奧義書並不都是由婆羅門階層寫的,也不都完全反映婆羅門教的觀點。實際上,某些奧義書敵視婆羅門祭司。準確的說,奧義書是一種哲學論文或對話錄,討論哲學、冥想以及世界的本質。大多數奧義書成了研究神秘主義哲學的著作。關於奧義書的秘傳性質,在它們的行文中常有所反映。歌者奧義書說,關於梵的知識只能傳授給兒子或入室弟子,而決不能教給其他人。
由來
印度最經典的古老哲學著作,用散文或韻文闡發印度教最古老的吠陀文獻的思辨著作。已知的奧義書約有108種之多,記載印度教歷代導師和聖人的觀點。奧義書在很大程度上為後來印度哲學的基礎。在哲學方面,奧義書特別注意實在的性質。關於獨一至高存在本體的概念逐漸形成,以知識為求得與之融合為一的途徑。
《奧義書》(Upanishad)是印度古代哲學典籍,《吠陀》的最後一部分,數量約有200多種。這裡不能不先說一下《吠陀》(Veda)。《吠陀》是印度上古時期的文獻總集,是印度宗教、哲學、文學、文明的基石,歷來被認為是印度教最古的經典。作品產生年代可上溯到公元前1500年前,最晚約在公元前6世紀。「吠陀」本義是「知」、「知識」。有廣狹二義:狹義指最古的4部集;廣義指4部本集及附加文獻。其附加文獻主要包括由散文寫成的《梵書》、《森林書》、《奧義書》等。《吠陀》包含了人類最早的文明史跡和文學創作,為研究人類文明進程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在印度被尊為聖典。
《奧義書》最早出現於公元前9世紀左右,較晚產生於公元後。
較早的《奧義書》有《廣林奧義書》、《歌者奧義書》、《他氏奧義書》、《由誰奧義書》等。內容涉及的範圍很廣,頗受印度幾百年間許多思想家喜愛和廣泛流傳。
內容
「奧義書」顧名思義,即具有深刻含義的典籍,是千年不衰的印度聖書。不僅是古代印度聖賢對弟子進行傳道授業的秘傳,而且是印度人思考自我和宇宙的源泉。印度的宗教哲學多是從奧義書發展而來,千百年來對印度文化和西方文化均產生了巨大影響,因而有印度的《論語》和東方的《沉思錄》之譽。是婆羅門教的經典書籍之一。
思想
奧義書在印度宗教與哲學的發展過程中有重大意義。在奧義書產生之前,吠陀時期的雅利安人崇拜自然神;梵書則大多是形式主義的祭祀手冊。奧義書最早集中精力討論宇宙的終極真理。奧義書中兩個最重要的概念是「我」和「梵」。奧義書用各種奇妙的比喻(很多在現代人看來是不可理解的)來說明,梵就是一切,也就是最高存在;人類的我(個體靈魂)來自宇宙的我,即梵(宇宙靈魂)。總之,宇宙就是梵,梵就是我;「梵我同一」這個最高真理就是奧義書主要宣揚的觀點。在奧義書的思想基礎上產生了吠檀多派,後來直接影響到印度教大改革者商羯羅。
另一個由奧義書系統搭建起來的重要觀念是輪迴業報。輪迴業報的觀點在梨俱吠陀中根本沒有,梵書中偶爾提及人死後可以轉生,只有奧義書完整建立了轉世者的轉世形態取決於他前世的所作所為(業)的思想。廣林奧義書說,轉世者「因善業而成為善人,因惡業而成為惡人」。當然,從無盡的輪迴中解脫出來的方法也有,那就是認識到奧義書極力宣揚的「梵我同一」。
種類
印度現存的奧義書多達兩百多種,但其中與吠陀關係緊密且產生年代較早的並不多。有的奧義書寫成時間晚至16世紀,甚至有宣傳伊斯蘭教思想而掛名奧義書者(如安拉奧義書)。有些研究者認為只有最早的五部奧義書(歌者奧義書,廣林奧義書,愛達羅氏奧義書,海螺氏奧義書,鷓鴣氏奧義書)可以稱得上是嚴格的吠陀正典。中世紀的印度大哲學家商羯羅選出一些重要的奧義書作注,稱它們為「主要奧義書」(Mukhya Upanishad)。主要奧義書的名單並不一致,但一般包括以下幾種:
1.愛達羅氏奧義書(或譯為他氏奧義書,屬於梨俱吠陀)
2.歌者奧義書(屬於娑摩吠陀)
3.由誰奧義書(屬於娑摩吠陀)
4.廣林奧義書(屬於白夜柔吠陀)
5.自在奧義書(屬於白夜柔吠陀)
6.鷓鴣氏奧義書(或譯為泰帝利耶奧義書,屬於黑夜柔吠陀)
7.石氏奧義書(屬於黑夜柔吠陀)
8.白騾奧義書(屬於黑夜柔吠陀)
9.禿頂奧義書(或譯為剃髮奧義書,屬於阿闥婆吠陀)
10.蛙氏奧義書(屬於阿闥婆吠陀)
11.疑問奧義書(或譯為六問奧義書,屬於阿闥婆吠陀)
現代研究者通常認為,與吠陀時代末期的思想密切相關的奧義書有13種,即上述奧義書再加上屬於梨俱吠陀的海螺氏奧義書(又名憍屍多基奧義書)和屬於黑夜柔吠陀的慈氏奧義書(或譯為彌勒奧義書)。德國東方學家保羅•多伊森根據語言學將這13種奧義書分為3類:
第一類是用散文體寫成的最古老的奧義書,產生時間在前800年至前500年之間,包括廣林奧義書、歌者奧義書、鷓鴣氏奧義書、海螺氏奧義書、愛達羅氏奧義書和由誰奧義書。
第二類是用詩體寫成的,產生時間在前500年至前1世紀之間,包括由誰奧義書、石氏奧義書、自在奧義書、白騾奧義書和禿頂奧義書。由誰奧義書兼有散文體和詩體,因此第一類與第二類都包括了它。
第三類是用後期散文體寫成的最晚近的奧義書,產生時間在公元前後,包括疑問奧義書、慈氏奧義書和蛙氏奧義書。
其他學者可能有不同的分期方法。如拉納德根據語言學和對書中思想發展的分析將上述13種分類為5組;拉達克利希南的分類與多伊森基本一致,但認為廣林奧義書中也有晚出的部分,而慈氏奧義書和白騾奧義書最晚,因為它們受到了數論和瑜伽的影響。一般都認為廣林奧義書和歌者奧義書是現存最古老的奧義書,但二者誰更早的問題,尚無定論。
除了上述13種在印度哲學史研究中有特殊意義的奧義書外,其它一些重要奧義書包括:
1.金剛針奧義書(屬於娑摩吠陀)
2.離所緣奧義書(屬於白夜柔吠陀)
3.摩訶那羅延奧義書(屬於黑夜柔吠陀)
4.胎藏奧義書(屬於黑夜柔吠陀)
5.室建陀奧義書(屬於黑夜柔吠陀)
6.普度鬥爭世奧義書(屬於黑夜柔吠陀)
7.自我奧義書(屬於阿闥婆吠陀)
8.菁華奧義書(屬於阿闥婆吠陀)
9.糍供奧義書(屬於阿闥婆吠陀)
10.生氣火祀奧義書(屬於阿闥婆吠陀)
11.智頂奧義書(屬於阿闥婆吠陀)
12.舍利奧義書(屬於阿闥婆吠陀)
視頻
印度佛教史04-婆羅門教-奧義書-梵我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