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到湯汁都不剩的咖喱土豆雞塊
咖喱是以薑黃為主料,加上多種香料配製而成的複合調味料。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多種微量元素,可以補充人體所需的一些營養物質。咖喱還能促進唾液和胃液的分泌,加快胃腸蠕動,增進食慾,幫助消化。可以和咖喱搭配在一起的食材也特別多,今天就做一道最常見的咖喱土豆雞塊,營養美味極了!寶貝說這樣做的「麥奇」吃了還想再吃。
咖喱土豆雞塊的用料
- 雞半隻
- 土豆1個
- 胡蘿蔔半根
- 蔥1段
- 咖喱粉適量
- 食鹽適量
- 太太樂原味鮮1勺
- 食用油適量
- 姜4片
- 大蒜3瓣
目錄
咖喱土豆雞塊的做法
- 一個土豆去皮清洗乾淨。
- 半根胡蘿蔔去皮清洗乾淨。
- 土豆切成滾刀塊。
- 胡蘿蔔切成滾刀塊。
- 三瓣大蒜切片。
- 一段蔥切斜段。
- 一塊生薑切片。
- 半隻雞切成小塊,用清水浸泡出血水後控干水分備用。
- 鍋中燒油,加入雞塊煸炒。
- 等雞塊都變色後,加入蔥姜蒜爆香。
- 加入一勺料酒,適量咖喱粉,一勺原味鮮,少許食鹽翻炒均勻。
- 加入剛剛沒過雞肉的清水大火燒開,轉中小火燉煮20分鐘。
- 時間到,加入土豆和胡蘿蔔再燉10分鐘。
- 時間到了後,轉大火略微收一下湯汁。
- 美味完成。[1]
馬鈴薯百科:
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 L.),属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马铃薯又名山药蛋、洋芋、洋山芋、洋芋头、香山芋、洋番芋、山洋芋、阳芋、地蛋、土豆等。马铃薯在不同国度,名称称谓也不一样,如美国称爱尔兰豆薯、俄罗斯称荷兰薯、法国称地苹果、德国称地梨、意大利称地豆、秘鲁称巴巴等。与小麦、稻谷、玉米、高粱并称为世界五大作物。马铃薯块茎含有大量的淀粉,能为人体提供丰富的热量,且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尤其是其维生素含量是所有粮食作物中最全的,在欧美国家特别是北美,马铃薯早就成为第二主食。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马铃薯主要生产国有中国、俄罗斯、印度、乌克兰、美国等。中国是世界马铃薯总产最多的国家。
[2]名稱由來
- 「馬鈴薯」因酷似馬鈴鐺而得名,此稱呼最早見於康熙年間的《松谿縣志食貨》。中國東北、河北稱土豆,華北稱山藥蛋,西北和兩湖地區稱洋芋,江浙一帶稱洋番芋或洋山芋,廣東稱之為薯仔,粵東一帶稱荷蘭薯,閩東地區則稱之為番仔薯,在鄂西北一帶被稱為「土豆」。
歷史起源
- 1586年英國人在加勒比海擊敗西班牙人,從南美搜集煙草等植物種子,把馬鈴薯帶到英國,英國的氣候適合馬鈴薯的生長,比其它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 後來一位法國農學家——安·奧巴曼奇在長期觀察和親身實中,發現馬鈴薯不僅能吃,還可以做麵包等。從此,法國農民便開始大面積種植馬鈴薯。
植株形態
鬚根系。 地上莖呈菱形,有毛。初生葉為單葉,全緣。隨植株的生長,逐漸形成奇數不相等的羽狀複葉。小葉常大小相間,長10 ~ 20 cm;葉柄長約2.5 ~ 5 cm;小葉,6 ~ 8對,卵形至長圓形,最大者長可達6 cm,寬達3.2 cm,最小者長寬均不及1 cm,先端尖,基部稍不相等,全緣,兩面均被白色疏柔毛,側脈每邊6 ~ 7條,先端略彎,小葉柄長約1 ~ 8 mm。傘房花序頂生,後側生,花白色或藍紫色;萼鐘形,直徑約1 cm,外面被疏柔毛,5裂,裂片披針形,先端長漸尖;花冠輻狀,直徑約2.5 ~ 3 cm,花冠筒隱於萼內,長約2 mm,冠檐長約1.5 cm,裂片5,三角形,長約5 mm;雄蕊長約6 mm,花葯長為花絲長度的5倍;子房卵圓形,無毛,花柱長約8 mm,柱頭頭狀。果實圓球狀,光滑,綠或紫褐色,直徑約1.5 cm。種子腎形,黃色。
塊莖形態
果實為莖塊狀,扁圓形或高15 ~ 80 cm,球形,無毛或被疏柔毛。莖分地上莖和地下莖兩部分。長圓形,直徑約3 ~ 10 cm,外皮白色、淡紅色或紫色。薯皮的顏色為白、黃、粉紅、紅、紫色和黑色,薯肉為白、淡黃、黃色、黑色、青色、紫色及黑紫色。
品種分類
彩色馬鈴薯有[[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