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如意娘》是武則天在感業寺出家時所寫的七言絕句,是寫給唐高宗的情詩。此詩極盡相思愁苦之感,尺幅之中曲折有致,融合了南北朝樂府風格於一體,明朗又含蓄,絢麗又清新。

  • 作品名稱 :如意娘
  • 創作年代 :初唐
  • 作品出處;《樂苑
  • 文學體裁 ;七言絕句
  • 作   者 :武則天
  • 種   類 :情詩

目錄

作品原文

如意娘

看朱成碧⑴思紛紛⑵,憔悴支離為憶君⑶。

不信比來長下淚⑷,開箱驗取石榴裙⑸。[1]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看朱成碧:朱,紅色;碧,青綠色。看朱成碧,把紅色看成綠色。

⑵思紛紛:思緒紛亂。

⑶憔悴:瘦弱,面色不好看。

⑷比來:近來

⑸石榴裙:典故出自梁元帝《烏棲曲》。「芙蓉為帶石榴裙」。本意是指紅色裙子,轉意指女性美妙的風情,因此才有了「拜倒在石榴裙下」一說。[2]

白話譯文

相思過度,以致魂不守舍,恍惚迷離中竟將紅色看成綠色。

思念後果,身體憔悴,精神恍惚。

如果你不相信我近來因思念你而流淚。

那就開箱看看我石榴裙上的斑斑淚痕吧。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如意娘》一詩極寫相思愁苦之感,短短四句,傳達出多層次多方位的複雜情緒。

首句「看朱成碧思紛紛」賦比興兼具,有多重含意。一來明寫抒情主人公相思過度,以致魂不守舍,恍惚迷離中竟將紅色看成綠色。梁王僧孺詩「誰知心眼亂,看朱忽成碧」為此句所本。正是心亂眼花使這位痴情女子五色不辨。二來暗指美好春光的流逝,眼見花紅褪盡,枝頭只剩下綠葉。三來借喻自己隻身獨處,花紅葉綠不能相扶;又喻自己紅顏薄命,由昔日歡聚的幸福墜入今日冰冷的相思之苦。「朱」、「碧」兩種反差極大的顏色,構成了強烈的感情的冷暖對照。眼前和一片寒冷碧綠觸目傷懷,引起思慮萬千。

「憔悴支離為憶君」一句直抒胸臆。從外表寫入內心,盡言思婦的瘦弱不支和心力交瘁。至此,這兩行詩輾轉寫的是淒切,是寂寞,是深深地哀怨。情緒的流向較為單一。

接下來,詩人筆鋒一轉,打破一二句的和弦,以全新的節奏和韻律再現詩的主題:「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執著、決然、不掩飾、不造作的獨特形象躍然紙上。這兩句是全詩的高潮,它豐富了詩歌的情緒構成。「不信」句訴說着「斷腸」的相思,也隱含着相思的無可奈何,相思的難以喻說。

《如意娘》寫得曲折有致,較好地融合南北朝樂府風格於一體。[3]

名家點評

鍾惺《名媛詩歸》卷九評曰:「看朱成碧」四字本奇, 然尤覺患。 「思紛紛」三字,憒亂顛倒得無可奈何。」「老狐媚甚,不媚不惡。」

謝棒 《四溟詩話》說:「 凡起句當如曝竹, 驟響易徹」 ,「 結句當如撞鐘, 清音有餘」。

創作背景

武則天十四歲入宮為才人,太宗李世民賜號武媚。而後太宗崩,居感業寺為尼。高宗李治在寺中看見她,復召入宮,拜昭儀。武則天在感業寺的四年,是她人生中最失意的四年,但禍兮福之所伏,武則天在感業寺的日子也充滿了命運的轉機。在感業寺,武則天寫下了她最有名的詩歌《如意娘》,史載這首詩是寫給唐高宗李治的。或許,正是這首詩,使得李治才忽然想到尚在削髮為尼的舊情人武媚。[4]

作者簡介

武則天(624~705) 名曌,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縣)人。武士彠之女。14歲入宮,為唐太宗才人,賜號武媚。太宗卒,削髮為尼。高宗時,復召為昭儀,進號宸妃。永徽六年(655)立為皇后, 參決朝政,號為天后,與高宗並稱「二聖」。弘道元年(683)臨朝稱制。載初元年(690)自稱聖神皇帝,改國號為周,改元天授, 史稱武周。神龍元年(705)中宗復位,後徙居上陽宮,去帝號。是年冬卒,諡曰則天大聖皇后。玄宗天寶八載(749),定諡則天順聖皇后。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則天后在位16年,實掌國政四十餘年,素多智謀,兼涉文史。曾召文學之士周茂思、范履冰編纂《要覽》、 《字海》、《樂書要錄》等,撰有《垂拱集》100卷,俱佚。 《全唐詩》存詩46首, 《全唐詩續補》補詩3首,詩序1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