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
姜昆,男,1950年10月19日出生於北京市,漢族,祖籍山東省龍口市諸由觀鎮莊頭村,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姜昆最初與師勝傑在1974年合作相聲《赫哲新花》《林海紅鷹》,名噪黑龍江省[1] 。1977年寫出了當年盡人皆知的相聲名段《迎春花開》,取得了演出成功[2]。同年,他在電影《京都球俠》中扮演妓院老闆「公孫弟」,獲百花獎最佳配角獎提名。1999年任昆朋網城董事局主席[3];同年拍攝電視劇《成吉思汗》,姜昆是製片人之一;北京昆網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姜昆任董事長 。2002年他擔任中央電視台《戲曲人生》主持人,先後為袁世海、關肅霜、馬泰、馬長禮、王文娟、徐玉蘭、于魁智、李勝素、楊赤等戲曲藝術家製作了專集。2004年春節《明春曲》在美國演出獲得成功。2017年,在《虎口遐想》演出三十年之際,與戴志誠再次登上央視春晚舞台表演相聲《新虎口遐想》[4] ;2023年2月,參加的第四屆非遺相聲大會落下帷幕 ;參加的綜藝《火星情報局第六季》在優酷播出 。2024年2月8日,參加《百花迎春——中國文學藝術界2024春節大聯歡》,領唱歌曲《掌聲響起來》。[5]
姜昆 | |
---|---|
男演員 | |
國籍 | 中國 |
民族 | 漢族 |
出生 |
1950年10月 北京市 |
職業 | 相聲演員 |
代表作品 | 如此照相、虎口遐想 、電梯奇遇 、着急 |
1985年姜昆當選為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中華全國青聯常委,並擔任中國廣播說唱團團長,首次以全國青聯心連心藝術團團長身份赴新疆導彈基地慰問演出 。2012年12月,被評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同年,被選為中國曲藝家協會第七屆主席。2017年7月,再度全票當選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
目錄
早年經歷
十六歲,在北京燈市口中學初三畢業後,還沒有拿到畢業證書,就趕上了文化大革命。 在當逍遙派的日子裡,為了能夠實現當文藝戰士的夢想,他參加了紅衛兵的各種各樣的宣傳隊。一會兒是四三派的合唱隊員,一會兒是北京第一機床廠業餘宣傳隊隊員;一會兒又和四四派的老兵排演了「歷史的一頁」;一會兒又糾集了一幫「志士仁人」創作演出了話劇「在列寧的故鄉」。但這只是像過眼煙雲一樣,一瞬間就被上山下鄉的大潮沖得七零八散。只有積極的報名來到黑龍江,他才似乎找到了人生的歸宿。一干就是八年。黑龍江的八年是坎坷的八年。所有的農活都幹了,當農工,基建,打石頭,挖水井,又當了一年半的炊事班長。1972年到了團宣傳隊,才又重新燃起了當文藝戰士的希望火焰。 1974年組織二師的宣傳隊,當上隊長。轉眼又來到兵團組織的晉省匯報宣傳隊,與師勝傑合作相聲,才找到「自己發揮才能的位置。歌不唱了,舞不跳了,樂器也放棄了,專攻相聲,也名噪黑龍江。
1975年被選到黑龍江代表隊,準備了半年,76年到了北京參加全國曲藝匯演,在知青返城的大潮前,被中國廣播藝術團選中來到國家一級說唱團當上相聲演員,從師馬季學說相聲。1978年底,他以最年輕的代表身份,參加了文革後的全國「第四屆文代會」,並被選為中國曲藝家協會理事。中央電視台1983年的春節聯歡晚會,選中了他當主持人,並參加創作。1965年拍攝的電影《白求恩大夫》飾演小孩王。1968年在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第十六團知青(今寶泉嶺農墾)。1976年被調進中央廣播文工團說唱團,任相聲演員,師從馬季邊學習邊表演。
演藝經歷
1983年與王景愚、劉曉慶、馬季擔任央視春晚主持人並與王景愚表演喜劇小品《吃雞》等。1984年,姜昆的搭檔李文華老師病了,34歲的姜昆決定開始自學高考將23門電大課業一一通過,拿到了中央電視大學的大專文憑。 1984年與趙忠祥、盧靜、黃阿原、姜黎黎、陳思思擔任央視春晚主持人並與李文華表演相聲《夸家鄉》等。
1985年與馬季、張喻、朱苑宜、斑斑擔任央視春晚主持人並與李金寶表演相聲《看電視》。同年成為光榮的共產黨員。擔任了中國廣播藝術團說唱團團長,被選為中國青年聯合會常委,還被選為曲藝家協會的副主席。1986年與趙忠祥、王剛、方舒、顧永菲擔任央視春晚主持人並與唐傑忠表演相聲《唱歌的姿勢》等。
1987年與李默然(朗誦)、王剛、李小玢擔任央視春晚主持人並與唐傑忠表演相聲《虎口遐想》。同年在電影《京都球俠》飾演公孫弟。1988年與孫道臨、侯耀文、鞠萍等擔任央視春晚主持人並與唐傑忠表演相聲《電梯奇遇》。1989年與李默然、趙忠祥 、闞麗君、李揚擔任央視春晚主持人並與唐傑忠表演相聲《捕風捉影》。
1990年與唐傑忠在央視春晚表演相聲《學唱歌》。1991年與唐傑忠在央視春晚表演相聲《着急》。1992年與唐傑忠在央視春晚表演相聲《美麗暢想曲》。同年榮獲第二屆中國金唱片獎戲曲曲藝類獎。 1993年與唐傑忠在央視春晚表演相聲《樓道曲》。
1994年與戴志誠、北京國安足球隊、上海申花足球隊、西安球迷在央視春晚表演相聲《其實你不懂我的心》。1995年,他辭去了中國廣播說唱團團長的職務,擔任了由他在1990年創立的中華曲藝學會會長。1997年與戴志誠在央視春晚表演相聲《送您一支歌》。
2000年與牛群、馮鞏、楊瀾等擔任央視春晚主持人並與戴志誠表演相聲《談情說愛》。2001年與戴志誠在央視春晚表演相聲《踩腳》。2002年與戴志誠在央視春晚表演相聲《妙趣網生》。2003年姜昆還被中國文聯授予全國「德藝雙馨」藝術家的光榮稱號。
2004年擔任中國文聯曲藝家協會分黨組書記、副主席。2007年出演電視劇《低頭不見抬頭見》。2008年與甘婷婷、劉燁、孫儷、黃宏等義務出演電視劇《震撼世界的七日》。2009年與戴志誠在央視春晚表演相聲《我有點暈》同年被中國名人報道中國相聲小品人才庫收錄。
2010年與戴志誠,趙津生在央視春晚表演相聲《和誰說相聲》。2011年1月因年齡問題卸任中國文聯曲藝家協會分黨組書記繼續擔任副主席。同年任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2017年與戴志誠在央視春晚表演相聲《新虎口遐想》。7月20日再一次當選為中國曲協主席。
2022年1月31日,在2022年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春節聯歡晚會上表演相聲《歡樂方言》,並在開場節目《歡樂吉祥年》中擔任特邀嘉賓;5月23日,參加由中國文聯主辦的「與人民同行」——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80周年特別節目 [6]。2023年2月,參加的第四屆非遺相聲大會落下帷幕 ;參加的綜藝《火星情報局第六季》在優酷播出。2024年2月8日,參加《百花迎春——中國文學藝術界2024春節大聯歡》,領唱歌曲《掌聲響起來》[7]。
個人生活
姜昆能取得這樣的成就,「軍功章」上也有夫人李靜民的一半。妻子李靜民很賢惠,既主內又主外。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每逢春節姜昆都要上春晚演出,李靜民就在家中照看四老一小,打開電視機看丈夫的表演過年,一看就是20年。女兒姜珊1993年在14歲的時候一口氣推出了《夢中的鞦韆》《歌壇童星——姜珊》等多張專輯,發行量達數十萬張,成了一名家喻戶曉的童星。
感情說起姜昆和妻子李靜民這對模範夫妻來,業界朋友們沒有不伸大拇指的,這對當年也算是一見鍾情的藝術夫婦,無論世態如何滄桑及世事如何變遷,他們夫婦堅實穩固的婚姻從未爆出過花邊傳聞!說起當年他們的邂逅奇遇結良緣,這就要說起當年那場文化大運動風暴,當年姜昆和很多熱血青年一樣,在偉大領袖的光輝思想指引下,身穿綠軍裝而朝氣蓬勃的奔赴大革命所需要的最前線;黑龍江省的北大荒生產建設兵團!當年在奔馳的火車上,姜昆在組織宣傳活動中,邂逅結識了文靜秀雅的姑娘李靜民!面對這位容貌秀美而歌聲嘹亮的姑娘,姜昆與她連續合作演唱了多首歌曲,他們兩人默契的合作,博得大家的熱烈掌聲!從此,李靜民的倩影就深深地留在姜昆的內心,而李靜民在相互默契的合作交流中,也對姜昆的開朗和真誠產生了深深的好感!
當年他們到達建設兵團後,兩人沒有分在相同連隊,但是他們兩人已經心有靈犀的將思念緊緊相連了。青山遮不住,終將東流去;最終兩人在黑土白雲的北大荒相戀了!當時姜昆在建設兵團的生活可謂是波折坎坷,即使在姜昆處於最困苦艱難的時刻,李靜民堅定信念而不懼人言,毅然與姜昆並肩向前而相互扶持,共同留下終生難忘的風雨同舟記憶!後來在姜昆的頑強進取下,他創編演出的相聲作品《林海紅鷹》震撼打響,隨着如潮的好評和日趨增長的影響力,最終姜昆被中國相聲界大師馬季先生慧眼識才。經過努力姜昆終於回到北京,而且踏進了中國廣播藝術團說唱團的專業大門!後來隨着李靜民也進京踏入廣播藝術團的大門,他們成為了婚戀的伴侶和同事,而李靜民的曲藝說唱造詣也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隨後數年兩人的感情最終瓜熟蒂落!
公益活動
2019年6月1日,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姜昆藝術公益基金、中國志願服務基金會、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民盟中央社會工作委員會、陝西省慈善協會等單位到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延安小學、鳳翔縣鳳翔中學開展「2019年暑期安全公益行動暨幫助貧困地區留守兒童遠離意外傷害活動」[8]。2024年1月18日,以「凝心聚力 促進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第十屆中國慈善年會在京召開。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名譽主席姜昆以「文藝助力公益 公益文藝攜手前行」為題發表主題演講。姜昆介紹,溺水、電擊、踩踏、火災等意外事故嚴重威脅着孩子們的生命健康。自2013年起,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姜昆藝術公益基金一直在開展預防未成年人意外傷害工作,並且編寫了《姜昆老師告訴你,意外傷害如何防》圖書[9]。
人物評價
媒體評價
姜昆時刻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放在首位,把為人民群眾獻上更多的優秀文藝作品作為畢生追求。他以實際行動詮釋着「德藝雙馨」的內涵,最大範圍地傳遞着正能量[10]。(中國藝術報評)姜昆有一顆探索之心,生活中的姜昆與舞台上、熒屏里一樣,也是一付樂呵呵的模樣,平易近人,忙忙叨叨,他的狀態是,只要醒着就在不斷地打量着世界。(上海採風評)
藝術主張
「大曲藝」,就是把曲藝的隊伍做大、把曲藝的影響做大、把曲藝的市場做大,通過這「一大」促「三新」:新人、新作和新的表演形式。希望廣大曲藝工作者,以創新思維指導曲藝創作,以「新人、新作、新形式」來展現社會主義新曲藝的面貌,不要過分拘泥於傳統「程序」與「表現方式」,只要在主體特質的基礎上符合曲藝的規律,不反對從其它姊妹藝術形式上汲取營養,豐富自己,就是在這樣一個指導思想下的藝術實踐。在主持曲協工作期間,姜昆提出了「大曲藝」的戰略指導思想和工作方針,得到了曲藝界大多數人士的認同。通過實踐也使曲藝得到了創作上的繁榮、品牌活動上的增強、曲藝事業影響上的擴大。 ——摘自《曲藝》雜誌社2019第1期
「把中國的歡笑灑向世界,把世界的歡樂引進中國」
1978年,美國喜劇演員Bob Hope第一次來華演出,姜昆和李文華老師為他開場。Bob Hope在天安門廣場接受採訪時對記者說:「我站在世界上最大的廣場上,卻沒有一個人認識我!」當時,全場哄堂大笑,可姜昆卻認為這是一個悲劇:世界著名的喜劇明星在中國卻不為人所知。從那時起,姜昆就開始放眼於國外的世界。姜昆走到哪裡,哪裡就有歡樂。他的志願是「把中國的歡笑灑向世界,把世界的歡樂引進中國」。他帶領中國的曲藝演員走遍世界播撒歡笑的種子,美國的報紙評論他:「幾乎所有的世界華人,都對他轉動着希望的耳朵。」老布什總統曾經對圍觀姜昆的記者和「粉絲」們說:「嗨,我也認識他!」數十年,他不遺餘力,就是以文化使者的身份,遊走於五大洲,傳播傳統文化,促進人民與人民之間的交往,弘揚全人類的文明和歡樂文化,用笑臉搭起不同膚色人與人心靈交流的橋樑。他說:歡樂是紐帶,會把所有的人們連在一起!
培育新人:從為小眾服務轉變為為大眾服務
文化的希望永遠都在年輕人的身上,都在明天。我二十七、八歲的時候,從北大荒來到這兒,那個時候我逐漸地踏上這個舞台,到今天我是逐漸地要離開這個舞台。在這種時候,我就特別感覺到,要把希望寄托在代表未來的這些新的媒體、新的觀眾,這些年輕人的身上。絕對不能忽略,誰忽略誰是傻瓜。我們有一句話叫「三年胳膊五年腿,十年練不出一張嘴」。現在舞台上活躍的相聲年輕人都是小劇場裡培養出來的,小劇場給了他們一個非常好的環境,每天演出,每天接觸,每天和觀眾在一起。這樣他有一個量變,但是一旦他走上更大的平台,他需要從為小眾服務轉變為為大眾服務,他要有質變才可以。那怎麼質變呢?這種質變是一種痛苦的蛻變過程,他要逐漸把視野放寬,站到高於普通老百姓的視野上,才能讓作品立意高、有熱度、有深度、有廣度,這樣才有溫度。什麼叫溫度?就是你自己火熱,別人也得暖暖和和的,這就叫做溫度。 ——摘自 中國文明網 40人對話40年|姜昆:笑聲飛揚四十年
談相聲的「歌頌」與「諷刺」
我對把相聲分成歌頌型相聲和諷刺型相聲,並且經常把這兩種相聲的類型對立起來的說法,一直有着不同的看法。從某種程度上看,我認為歌頌型相聲的這種說法,實際上是不準確的。在相聲藝術的精品中,諷刺和歌頌都是互為表里、相輔相成的。諷刺與歌頌都是相聲的寫作手法。在相聲傳統節目中像《八扇屏》《繞口令》《歪批三國》《同仁堂》《座數》,很難以內容定諷刺和歌頌的屬性,說他諷刺不學無術的人也顯得牽強。所以,我是不太同意動不動就以諷刺和歌頌來界定相聲類型的。 ——摘自《曲藝》月刊2021年第3期
藝術特色
姜昆的相聲很具經典性。所謂經典作品,是它在某一刻、以某種方式撞擊了你的心靈,讓你久久不可忘懷。經典的產生無不是用盡心、細心、匠心、耐心釀造的果實,經過了心血衝動、熱情、興趣、執著不懈的過程,能長存於世,並且愈是隨着時光的推移,愈是顯現其不可替代的歷史地位及其當代價值。對照兩個「遐想」聯想系列篇章,「那個時代的烙印和特徵」凸顯在我們的腦海。姜昆以一個文藝家的偉大自覺,承擔了對時代人物的謳歌,對時代精神的體悟,使自己的相聲站在時代與人民生活的交叉點上,創造了一個相聲藝術的「姜逗時代」[11] 。
視頻
參考文獻
- ↑ 師勝傑去世 姜昆痛悼失知音 ,北京青年報 [引用日期2024-05-29]
- ↑ 姜昆自述:「歡樂使者」鮮為人知的另一面 ,作家文摘官方微信公眾號 [引用日期2024-05-29]
- ↑ 笑星姜昆當上董事長 昆網公司打造娛樂傳媒 ,新浪娛樂 [引用日期2024-05-29]
- ↑ 相聲「帶刺」更帶勁——從《新虎口遐想》春晚受歡迎說起 ,相聲「帶刺」更帶勁——從《新虎口遐想》春晚受歡迎說起 [引用日期2024-06-06]
- ↑ 書文化自信之華章 揚奮楫篤行之風帆|2024年「百花迎春」的審美蘊涵,中國文藝網 [引用日期2024-05-27]
- ↑ 相聲「帶刺」更帶勁——從《新虎口遐想》春晚受歡迎說起 ,相聲「帶刺」更帶勁——從《新虎口遐想》春晚受歡迎說起 [引用日期2024-06-06]
- ↑ 書文化自信之華章 揚奮楫篤行之風帆|2024年「百花迎春」的審美蘊涵,中國文藝網 [引用日期2024-05-27]
- ↑ 姜昆助力2019年暑期安全公益行動 幫助貧困地區留守兒童遠離意外傷害 ,鳳凰網 [引用日期2024-06-06]
- ↑ 姜昆:公益與文藝攜手前行 護航青少年健康成長,中國青年網 2024-01-23
- ↑ 姜昆詮釋何為德藝雙馨 傳遞正能量 ,中新網 [引用日期2024-05-27]
- ↑ 中國藝術報, 中國文藝網 [引用日期2024-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