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凯林
威廉·乔治·凯林 | |
---|---|
出生 |
美國紐約州紐約 | 1957年11月23日
国籍 | 美國 |
母校 | 杜克大学 |
机构 | 哈佛医学院 |
研究领域 | 癌症、生物 |
奖项 |
盖尔德纳国际奖(2010) 威利(Wiley)生物医学奖(2014) 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2016) 马斯利奖(2016)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9) |
威廉·乔治·凯林(英语:William George Kaelin,1957年11月23日-),生于纽约,美国癌症学家、生物学家、哈佛医学院教授。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 他曾是被老師嫌棄的學渣
- 獲得諾獎,他卻說:「我獲得了諾獎,却治不好我太太的癌症...」
- 期望未来20年能找到應對大多癌症的方法
目录
教育、工作、与荣誉
凯林1957年出生于纽约,1979年获杜克大学数学、化学学士学位,1982年获杜克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1992年至今任哈佛医学院医学教授,2002年至今任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2002年至今任布列根和妇女医院高级医师。[1]
他同时也是美国临床研究学会和医学研究所(IOM)的成员。他曾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科学顾问委员会,美国癌症研究学会(ACCR)董事会和IOM国家癌症政策委员会中任职。[2]
2010年他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并获得加拿大盖尔德纳国际奖,之后又陆续获得威利(Wiley)生物医学奖、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马斯利奖、和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
“学渣”逆襲得诺贝尔奖
光看履历,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威廉·凯林的科研生涯可謂一路坦途,事实上並非如此。
曾是老師眼中的”學渣“
威廉·凯林上大学时的第一次实验室经历是一场灾难。當時,他的工作内容无聊,做着不重要且無趣的实验;實際上,他做的實驗項目是上一位研究人员所犯的错误或观察到的人为假象而遺留下來的工作。不幸地,他的指導老师對他的研究成果的評價是:「可能永远都不会有成果」,甚至在他成绩单上批注「劝退」的評語,還說「凯林的未来不在实验室裡,而是在实验室外」。[3][1]
遇到貴人
在实验室裡表现不佳的凯林,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徘徊与惆怅,一度以為自己与科学家无缘。他因此曾對自已説:「我对医学有兴趣,當不成科學家,或许我也可以当医生。」
1982年,威廉·凯林进入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做博士后,遇到世界一流的导师戴维·利文斯顿博士(Dr. David Livingston),在他的指導下,凯林才重新走上科學研究的道路,凯林也才有机会在戴维·利文斯顿博士的实验室中研究世界一流的问题,即所谓的RB基因。[4][5]
學術研究
科学研究工作与钓鱼类似
威廉·凯林曾在波士顿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某种程度上,他認為「科学研究工作与钓鱼类似。」
凯林小时候,他的父亲最喜欢的消遣是钓鱼。釣魚的秘诀之一是"要知道鱼在哪裡",而"猜测"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凯林指出,"偶然性"在科学研究中起到重要作用,结果通常會出乎意料。他是一名研究癌症的生物学家,也是一名医生,他的实验室提出的第一个治疗方法是治疗贫血。凯林早期的研究和希佩尔-林道综合征(Von Hippel–Lindau disease,VHL综合征)这种疾病有關。[6][7]
主要学术成就
凯林的主要研究是在了解影响肿瘤抑制基因的突变是如何导致了癌症。他的长期目标是基于研究肿瘤抑制蛋白的生化功能来为新的抗癌疗法奠定基础。他对肿瘤抑制基因(VHL)蛋白的研究有助于推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的最终成功并进行临床检测,用以治疗肾癌。
这一系列的研究引发了对细胞如何感知和应对氧气濃度变化的新见解,從而对治疗癌症以外的疾病產生了积极影响,如贫血,心肌梗塞和中风等。[8][9]
凯林也正参与HIF-1相关药物研发。[10] 另外,他的小组还研究了RB-1以及p53癌症抑制基因。[11]
VHL基因的研究
凯林年轻时,曾接受了广泛的临床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他了解到一种名为「希佩尔-林道综合征」(von Hippel-Lindau,VHL)的罕见遗传性癌症疾病的临床特征。在这种疾病中,他注意到腫瘤会産生某些求救信号(distress signals),这些信号通常是由低氧所引发的。这表示,研究相关的VHL基因可能会告诉我们细胞通常如何感知和响应氧濃度的变化。[8]
HIF-1相关药物的研发
肾病在发达国家很常见,基本分为遗传性疾病和非遗传性疾病两种。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HIF会降解,(註: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即缺氧诱导因子-1 ,或稱為低氧诱导因子-1);反之,VHL會突变,HIF会提高。
目前,在大量的医学实验室和制药公司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开发相关药物上,结果表明HIF-1抑制剂相关药物对一些患者有较好疗效,目前已经有相关公司研发了相关抑制剂药物,凯林表示他参与的一些公司研发的新药已经通过相关审查。[10]
獲得諾獎原因
2019年10月7日,威廉·凯林與另一位美國科學家格雷格·塞门扎和出生于英国的科學家彼得·拉特克利夫分享了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原因是他們发现人體细胞如何感知並适应氧气濃度变化的机制,他们的发现为对抗贫血症和癌症等常見疾病帶來了新策略。他们的研究也有助了解人体处于低氧状态时,细胞的独特调节过程,这有助于我们运动时讓肌肉發揮功能,甚至于适应高海拔地區的生活。[12]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说:「2019年诺贝尔生理學或醫學獎获得者的重大发现揭示了生命的一个最基本适应过程的机制。」「他们的研究为了解氧气濃度如何影响细胞代谢和生理机能奠定了基础。」「氧感知能力是治疗许多疾病的关键。目前,许多学术实验室和制药公司正在进行大量工作,把重点放在研制能通过激活或阻断氧感知机制来介入不同病况的药物上。」[13][14]
人體适应不同氧气环境的机制
這三位科学家发现人体细胞因适应不同氧气环境之感受的机制可以總結如下:[15]
1)人体缺氧时,「缺氧诱导因子」被激发,会提醒超过300种基因,或者加快红血球细胞生成素(EPO)、或者促进血管新生,並適應新陳代謝,从而加快氧气输送,这就是细胞的缺氧保护机制。
2)氧气正常时,「缺氧诱导因子」會被㧕制,以避免过度反应。
3)氧气會传输营养、转换能量。但是,缺氧状态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让你生存,也能让你滅亡。这取决于缺氧的是什么部位。
4)激活缺氧保护机制,加快供氧,能治疗贫血、中风、突发性心脏病等因缺氧而导致的疾病。
5)抑制缺氧保护机制,阻断供氧,卻能消滅同样依靠氧气生存的癌细胞。
獲得了諾獎,卻冶不好妻子的癌症
威廉·凯林在接到获諾貝爾獎电话时,正值当地时间凌晨4时50分,随后睡意全無,於是他向诺貝爾奖官方发送了自己的一张即时自拍照。照片中,他身后那张美丽的女性照片,正是他的亡妻卡罗琳(Carolyn Mary Kaelin)。[16]
卡罗琳34岁那年就成为杰出的乳腺肿瘤手术专家,是当时哈佛医学院附属医院最年轻的女性高管。事业蒸蒸日上的卡罗琳卻在42岁那年被诊断出乳腺癌。
在妻子患病期间,凯林照顾陪伴其妻子,与她共同抵抗病魔。凯林不曾停滞对癌症的研究,就是希望可以应用于妻子身上,帮助妻子早日痊愈。然而事與願違,2015年卡罗琳还是难逃癌症的魔爪,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研究了一辈子癌症的凯林在其妻子去世四年後,获得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获奖的当天,那一张自拍照是想告诉整个世界:「我和我的妻子,一起获奖。」他感慨:「我获得了诺贝尔奖,却治不好你的癌症...」[16][17]
在一场新闻發佈会上,凯林还主动提起了他已故的妻子:「她是我最好的朋友、英雄,我所做的任何事中最好的搭档。」 凯林甚至表示,在妻子死后,他甚至不愿获得这样的奖项,他説:「如果没有Carolyn,接受如此美妙的認可,那将是苦樂参半,太令人心碎了。」[18]
凯林的期望
时至今日,没找到任何两个癌种类似。凯林的愿望之一是,未来二十年,希望可以在全球同行的共同努力下找到治疗绝大多数癌症的方法。[19]
作为一名医学從業者,凯林有一个美好的希望,那就是用一片药治愈所有的癌症。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凯林又有着嚴苛的要求 -- 他注意到,目前科学論文的数据(即“論文篇數”)十分“臃腫”(即“重量不重質”),他希望科学家能够围绕科研的核心、踏实研究,而不是堆砌一堆华而不实的数据。[20]
凯林说:「做自己喜爱的事非常重要。每天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是僅僅为了谋生而做,所以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个你所热衷的,同时也适合你才能的工作,這是一件幸運的事。[4]
视频
访谈威廉·凯林:传奇的人生也有遗憾
氧气感知研究斩获2019年诺贝尔医学奖 英美3科学家共享殊荣
參考資料
- ↑ 1.0 1.1 1.2 威廉·凯林坦言自己的第一次实验室经历是场灾难
- ↑ 两位诺奖得主 10/2019 将来上海临港参加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 ↑ 专访威廉·凯林:“我获了诺贝尔奖,却治不好你的癌症...”
- ↑ 4.0 4.1 专访诺奖新得主凯林:对科学家的奖励应基于思想和工作的质量
- ↑ 专访|新晋诺奖得主威廉·凯林:大学第一次实验经历是场灾难
- ↑ 2019年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威廉·凯林:科学家的工作与钓鱼类似
- ↑ 威廉·凯林说,成功秘诀跟钓鱼有关,而钓鱼成功的秘密是知道在哪里捕鱼
- ↑ 8.0 8.1 2019诺奖得主威廉·凯林:希望新发现能预防或治疗心脏病和中风
- ↑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两位得主,将参加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 ↑ 10.0 10.1 诺奖得主威廉·凯林:正参与HIF-1相关药物研发
- ↑ William G. Kaelin Jr., MD
- ↑ 研究“细胞怎么呼吸”可用于治疗癌症,3英美学者获诺贝尔医学奖
- ↑ 诺贝尔医学奖花落三家 表彰他们发现细胞氧感知机制
- ↑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19
- ↑ 2019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详解:全球癌症患者福音
- ↑ 16.0 16.1 “我获了诺贝尔奖,却治不好你的癌症...”
- ↑ 2019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传奇人生也有遗憾
- ↑ 诺奖得主威廉凯林获奖后和实验室欢呼庆祝,并特别提及妻子
- ↑ 威廉·凯林:「学会不断爬坡,永远不要走平路」
- ↑ 威廉·凯林受邀参加论坛时还是拉斯克奖得主,就在 10/2019 成了诺奖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