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網絡 的圖片

嫩鈎鈎,圓柱形或類方柱形,長2~3厘米,直徑0.2~0.5厘米。

表面紅棕色至紫紅色者具細縱紋,光滑無毛;

黃綠色至灰褐色者有的可見白色點狀皮孔,被黃褐色柔毛。

多數枝節上對生2個向下彎曲的鈎(不育花序梗),或僅一側有鈎,另一側為凸起的疤痕;

鈎略扁或稍圓,先端細尖,基部較闊;

鈎基部的枝上可見葉柄脫落後的窩點狀痕跡和環狀的托葉痕。

質堅韌,斷面黃棕色,皮部纖維性,髓部黃白色或中空。

無臭,味淡。[1]  

目錄

名 稱

鈎藤

拼 音

Gou Teng

英文名

Gambir Plant

類 別

藤木類

功效分類

屬平肝息風藥下屬分類的息風止痙藥。

別名

入藥部位

茜草科植物鈎藤或華鈎藤及其同屬多種植物的帶鈎枝條。

性味

甘苦;微寒。

①《別錄》:微寒。

②《藥性論》:味甘,平。

③《蜀本草》:味苦。

歸經

入肝、心經。

①《綱目》:手、足厥陰。

②《本草經疏》:手少陰、足厥陰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30g。不宜久煎;或入散劑。

植物形態

鈎藤 常綠木質<藤本長可達10m。小枝四稜柱形,褐色,季淨無毛。葉腋有成對或單生的鈎,向下彎曲,先端尖,長約1.7-2cm。葉對生;

具短柄;葉片卵形,卵狀長圓形或橢圓形,長5-12cm,寬3-7cm,

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全緣,上面光亮,下面在脈腋內常有束毛,

略呈粉白色,干後變褐紅色;托葉2深裂,裂片條狀鑽形,長6-12mm。

頭狀花序單個腋生或為頂生的總狀花序式排列,直徑2-2.5cm;總花梗纖細,

長2-5cm;花黃色,花冠合生,上部5裂,裂片外被粉狀柔毛;雄蕊5;

子房下位。蒴果倒卵形或橢圓形,被疏柔毛,有宿存萼。種子兩端有翅。

華鈎藤 本種與鈎藤的區別在於:葉片無毛;托葉全緣,

寬三角形至圓形,或有時頂端略微陷;萼裂片短於2mm,

線狀長圓形;花和小蒴果近於無柄,花間小苞片存在。

大葉鈎藤本種與前兩種睥區別在於:葉片大,革質;花萼裂片線狀長圓形;花和小蒴果具柄,花間小苞片無

產地分布

生於谷溪邊的疏林中、山地林中、山地次生林中。

分布於陝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主治功效

清熱平肝;熄風止痙。主小兒驚風夜啼;熱盛動風;子癇;肝陽眩暈;肝火頭脹痛。治小兒驚癇瘈瘲,大人血壓偏高,頭暈、目眩,婦人子癇。

[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