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余知人
《子余知人》选自元末明初刘基创作的笔记--《郁离子》。《郁离子》是寓言体散文故事集,在中国思想史上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元末乱世,刘伯温隐居青田,总结自己的思想和对社会、人生的见解,创作了《郁离子》。“郁离子”是刘伯温的托称[1]。《郁离子》包罗万象,囊括古今,阐明了刘伯温的政治理想、哲学观点、处世态度和治世的谋略等。刘伯温认为,如果按照书中的正确主张去做,就一定能达到文明之治的目标。
目录
原文
越王使其大夫子余造舟,舟成,有贾人求掌工,子余弗用。贾人去之吴,因王孙率以见吴王,且言越大夫之不能用人也。他日,王孙率与之观于江,飓作,江中之舟扰,则收指以示王孙率曰:“某且覆,某不覆。”无不知其言。王孙率大奇之,举于吴王,以为舟正①。越人闻之,尤②之余。子余曰:“吾非不知也,吾尝与之处矣,是好夸而谓越国之人无已若者。吾闻好夸者恒是已。以来多谀;谓人莫若已者,必精于察人而暗③自察也。今吴用之,偾④其事者必是夫矣!”越人未之信。未几吴伐楚,王使操余皇⑤,浮五湖而出三江,迫于扶胥之口,没焉。越人乃服之余之明,且曰:“使斯人弗试而死,则大夫受遗才之谤,虽咎繇⑥不能直之矣。”
注解
①舟正:掌管船只的长官,即船长。
②尤(you):归咎;怨恨。
③暗(an):愚昧不明。
④偾(fen):毁坏;败坏。
⑤余皇:大舰名。
⑥咎繇(jiu yao):即“皋陶”,上古人名,传说为东夷族的首领,曾被舜行为掌握弄法的官。
译文
越王派大夫子余监造船只,船造成了,有一个商人要求做船长(掌船舵手),子余不愿用他。商人离开越国到了吴国,由王孙率引荐拜见吴王,并且说越国大夫不会使用人才。后来王孙率和他在江边察看船只。突然,江上飓风大作,江中的船只乱撞,他就一边收船一边指着船对王孙率说:“某某船将要沉没,某某船不会沉没。”结果全被他说中了。王孙率更认为他有奇才,就荐举给吴王,让他做了船长。越人听到这个消息,都埋怨子余错失了人才。子余说:“我并不是不了解他,我曾经和他在一起相处过,这个人好吹嘘,并说越国的人没有比得上他的。我听说凡喜欢夸耀自己的人总是自以为是,向来善于阿谀奉迎;说别人不如自己的人,对别人的观察必定精心,而对自己的省察却愚昧不明。如今吴国重用他,将来坏他们事的必定是这个家伙了!”越人不相信子余的话。不久,吴国攻打楚国,吴国派那个商人操纵大战舰“余皇”号,漂浮过五湖而驶出三江,在迫近扶胥口时,沉没在那里。越人这才佩服子余有先见之明,并且说:“假如这个人没有沉船而死,那么子余大夫将受到失去人才的诽谤,即使是有皋陶那样贤明的法官在世也不能使他得到公正的评判啊。”
启示
识人要善于了解其本质,而不能被其表象所迷惑,以貌取人,必错失人才,重用庸人贻误大事。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人才接受实践的检验。
作者
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政治家、军事家与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2]。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明初诗文三大家[3]”。
《郁离子》的寓言体风格可谓“牢笼万汇,洞释群疑,辨博奇诡,巧于比喻,而不失乎正。”在这点上颇似《庄子》的语言风格,即汪洋恣肆、想象奇幻、文辞富丽、气势磅礴、感染力强。更为重要的是,《郁离子》还吸收改编了一些《庄子》的寓言来就事论理。
视频
子余知人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郁离子》是刘伯温的神作,背后藏有秘密,人不到这岁数最好别读,搜狐,2019-09-07
- ↑ 悲剧性结局,朱元璋第一谋臣刘基为何被毒死,人民网,2006-11-10
- ↑ 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华典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