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孫子秀墓是中國浙江省餘姚市一處南宋墓葬,位於梁弄鎮建隆村後象鼻山腰,為南宋太常少卿、光祿大夫孫子秀與其父朝散大夫孫大年的合葬墓,也是餘姚已發現規模最大的古墓葬。墓葬依山而建,封土高30米,現存文武石翁仲各兩個,石羊石馬兩個,出土孫子秀、孫大年墓志銘。

2017年,孫子秀墓成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目錄

簡介

從餘姚梁弄向西而行,沿着賀溪南上,穿過百年古楓林,就能看到一處風景秀麗的山岙,這山岙叫建峒岙。建峒岙背靠石井山,面對賀溪水,有獅、象、虎、蛇四山分列左右,外圍兩側為謝安東山與筆架山、謝公嶺。這裡青山綠水,石多洞奇,環境幽雅,是理想中的一處風水寶地。南宋古墓即宋代「開府儀同三司」一品階銜的孫子秀墓園就坐落於此。

據梁弄孫氏譜牒所記,孫子秀官至一品,按宋朝葬制所定,此墓園建造規模十分宏大。從山下官道至墓地鋪設長約2公里的墓道,都用鵝卵石砌成,路寬可以五並行。為送葬人不走回頭路,特建造進喪、轉喪兩座石橋。據當地老者回憶,當時墓前有石砌台階,過台階為石碑亭,整座石亭為花崗石建成,上置雲紋石樑和石雕飛檐亭頂,中間立棕紅色石碑,約2.5平方米,上刻宋太常少卿、右司農、臨安知府孫子秀生平。繞過碑亭,有石桌、石凳,桌上有石質祭品90件[1]。墓前橫排立文武4個石翁仲,高2米多,大至兩圍,精雕細琢,栩栩如生,堪稱藝術精品。石翁仲前下側有石馬、石羊、古虎等石雕動物,象徵忠孝節義。再往前就是墓道口,約有1.5平方米大小。從墓道口至台階有約300平方米的圓形平台,作為祭掃時的拜壇。另有用數百塊赤色條石砌成墓後半圓形護牆,整座墓圓周約90步(估計直徑為20多米),高約一丈八尺,規模之大,氣勢恢宏,現被列為餘姚市文物保護單位。

人物生平

孫子秀(1212—1266),字元實,號靜見,世居梁弄姚巷。他自小聰慧勤奮,熟習《詩經》,於紹定四年中舉,次年又登進士第,就任江蘇吳縣主簿。他不畏權勢,敢於直言,為官清廉,深得民心。當時吳縣有妖人興風作浪,用巫術騙錢害民,當地太守膽小而不敢處治。孫子秀上任,破神像,毀居廬,將妖人巫婆扔沉太湖之中。如此舉動,使吳縣再不敢有妖術騙錢的事了。他在淮東任職時,宜興一帶遭遇水患,糧食歉收,孫子秀當即要求總領免去糧稅,以減輕農民負擔。總領以影響駐軍軍餉為由,不敢擔此責任。孫子秀說,這關係到許多百姓的性命,我豈能為自己仕途而不顧,天大的罪責都由我來承擔。在孫的力爭之下,終於免去了宜興的田租糧稅[2],百姓拍手稱快。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