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孫繼先(1911年2月-1990年4月1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1]

目錄

生平經歷

土地革命時期

1932年8月,任紅二十二軍六十四師連長,之後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三、四次反「圍剿」鬥爭。1933年11月,入紅軍學校學習,半年結業後,任江西模範師二團、三團三營營長。1934年10月,長征開始,調任紅一軍團第一師一團(先遣團)一營營長,率部參加了四渡赤水、突破烏江巧渡金沙江等戰鬥。在安順場,他親自挑選並帶領十七勇士強渡大渡河,奪取並控制了渡口陣地,掩護後續部隊渡過大渡河。1935年10月任陝甘支隊一大隊連長,11月,相繼參加了直羅鎮戰役和東征作戰,調任紅一軍團第一師一團參謀長,紅三十一軍九十三師參謀長。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

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六旅七七二團參謀長,1938年1月任一二九師挺進隊隊長,3月改為津浦支隊,擔任津浦支隊支隊長,後來擔任山東縱隊第二支隊支隊長,參加了常生口、黃底崖等戰鬥。1939年5月,日偽軍5000餘人分9路向一一五師駐地泰西陸房合圍「掃蕩」。1940年8月起,孫調任第二旅旅長,教導第一旅旅長,率部挺進魯南,在沂蒙山區極端艱苦困難的條件下,多次粉碎日偽軍的「合圍」、「掃蕩」。1943年7月,調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一分校(山東抗大分校)副校長。次年5月任魯中軍區三分區司令員,9月,他指揮部隊進行葛莊戰鬥,打死日軍300餘人、偽軍500餘人,生俘日軍20人,偽軍360餘人,繳獲兩門炮及槍支彈藥一宗。新華社向全國播發了這一勝利消息。

解放戰爭時期

1946年6月,孫調任山東省野戰軍(山東軍區)第四師師長,率部參加了萊蕪戰役。1947年4月,任華東野戰軍第八縱隊副司令員,5月奉命率部從孟良崮東側秘密插入敵縱深,割裂了敵74師與其友鄰83師的聯繫,完成了對敵74師的包圍。經激戰2日,全殲敵74師32000餘人。其後又相繼參加了泰安、沙土集、洛陽、開封等戰役。是年底,孫任第三縱隊代司令員。1948年9月,第三縱隊奉命北上,參加濟南戰役,斃傷敵2400多人,俘1200多人。10月下旬,孫繼先統一指揮兩廣縱隊和冀魯豫獨立一、三旅,擔任佯攻任務。11月,淮海戰役全面展開,孫率部向邱清泉兵團發起攻擊,阻止其向東增援,保證了華野圍殲黃百韜兵團。當徐州之敵杜聿明集團30餘萬人向蕭縣、永城逃竄之際,他奉命參加追擊圍殲戰鬥,終將敵殲滅於陳官莊地區;此戰,共殲滅和俘虜敵軍3萬餘人。1949年1月,孫任第三野戰軍22軍軍長[2]。4月,率軍勝利完成渡江作戰,並一舉解放了舟山群島

新中國成立後

1950年11月,孫任七兵團兼浙江軍區參謀長。1951年1月,入南京軍事學院高級系學習,兼任該系副主任。1953年留任高級系主任。軍事學院戰役系副主任,1955年9月,孫被授予中將軍銜。

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

1957年9月,任中國人民志願軍二十兵團副司令員。1958年10月回國後,率部開赴大西北,1962年5月,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長。1970年5月,調任濟南軍區副司令員。1975年8月改任濟南軍區顧問,1982年6月離休,1988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委員會委員。

1990年4月病逝。

視頻

孫繼先 相關視頻

1957年深秋的一天,時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孫繼先奉召回國
發行回憶錄 追憶孫繼先將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