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区
官渡区是昆明市辖区。位于昆明主城东南、滇池北岸,东经102°41′-103°03′、北纬24°54′-25°13′之间。东邻宜良县,南接呈贡区,东北与嵩明县交界,西南频临滇池,西北与盘龙区相接,西与西山区相连。东西宽41.5千米,南北长39千米,总面积552.21平方千米。总人口56万人(2012年末)。全区辖10个街道:关上街道、太和街道、东站街道、金马街道、小板桥街道、官渡街道、大板桥街道、矣六街道、六甲街道、阿拉街道。其中,阿拉街道由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区政府驻关上街道关兴路320号。
全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由东北向西南成阶梯状倾斜,海拔在1884.5(海埂新庙)~2730米(梁王山的乌纳峰)之间,平坝地区海拔普遍为1900~2000米。东北部属中山地区,面积占总面积的60%;中部属低山丘陵[1]地区,占总面积的15%,西南部为城市近郊和沿湖平坝地区,约占总面积的25%。滇池流域面积372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67%。滇池湖岸线长17.6千米。
目录
历史沿革
官渡区因滇池古渡口“官渡”而得名。官渡古称蜗洞,系滇池东岸突起的一个小丘。4000年前,就有人类在此居住,唐南诏阁罗凤筑拓东城后置东都,便往返于此,取道水路,遂在蜗洞建渡口。宋大理封开国元勋高方泰为岳侯,封地于鄯阐(今昆明),子孙世袭,至高智升时,在蜗洞筑城郭,置府第,建法定禅寺。元阿佐梨杨庆创建妙湛寺,普祥撰《创建妙湛寺碑记》云:“……乡士大夫游赏缆船於渡头,吟啸自若,陶陶而忘返,故有停舟之赋,乃古拓东演习高侯之苗裔生世攸之所也。”从此,遂有“官渡”之名称。
战国前,“滇在梁州境内”。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因“滇王降汉,置益州郡”,辖二十四县,汉将军郭昌筑郭昌城,以名命县名,后改名为“谷昌县”,今之官渡区当在其范围之内。东汉因之,仍名谷昌。蜀汉时,县名仍旧,隶廉降都督统辖之建宁郡。晋永兴二年(305),建宁郡改属宁州。东晋隆安年间设立晋宁郡,谷昌为其所属。南朝时,宋齐皆袭之。南朝梁元帝时,为爨氏所据。隋初建昆州,不久即废。唐武德元年(618),废谷昌,复置昆州,置益宁县,属剑南道辖之戎州都督府,今区境属州治益宁。开元二十六年(738),南诏并五诏为一。永泰元年(765),南诏王阁罗凤命其长子凤迦异于昆川(州)置拓东城。城址在今五里多、佴家湾、吴井桥、前卫营一带,位于今官渡区境,“既而改称鄯阐府”,属于六节度之一的拓东节度。
五代至宋大理国仍称鄯阐府。宋元丰三年(1080),大理国岳侯高氏起兵平定内乱有功,加封德侯,出镇鄯阐,高氏于蜗洞置治所,建官渡古城、法定寺。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鄯阐府改置善州,领昆明、官渡二县,其中官渡县治在今官渡秀英村。至元十三年(1276)设云南行中书省,滇池地区置中庆路,改善州为昆明县(官渡县并入)。省治、路治昆明。明代,改云南诸路行中书省为云南布政使司,洪武十五年(1382),改中庆路为云南府,县名因之,为府治。县境设六卫,即左、右、中、前、后卫及广南卫。清代,改云南布政使司为云南省,设云南府,昆明县隶府治。
民国17年(1928)市县划界,以城内为市。昆明县划分为8个区,其中:一、二、三、四、五及八区之一部分在今区境内。民国24年(1935),昆明县仍为8区,区下划为39乡6镇。今官渡区地域内有5镇23乡。民国29年(1940)昆明县撤区,设10乡6镇,今官渡区域内有5镇6乡。解放初期属昆明县的一、二、三、四、七区地域。1950年4月6日昆明县人民政府成立,隶武定专署,县政府驻如安街12号。全县分为6个区,今官渡区属县之一、二、三、四区。区设区公所,乡镇袭旧。同年8月30日,昆明县由武定专署划归昆明市领导,县辖区建制因之。区下设乡,今区境内有54乡(“土地改革”时划为79乡)。1951年3月,昆明市将9个乡划入昆明县。
1953年7月,撤昆明县建制,并入昆明市。市府在区境置五、六、七3个区,1956年改称官渡区(五区)、板桥区(六区)、龙泉区(七区)。1956年10月19日,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将市之第五、第六两区合并置官渡区建制,治所驻官渡秀英村土主庙内;七区仍为龙泉区,治所先驻波罗村,后迁龙头街。1958年又将划入城区的7个乡分别划归官渡区,龙泉区。12月21日,撤龙泉区建制,并入官渡区。1959年2月,区治由官渡镇迁驻关上。1960年12月,经云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小哨片区(小哨种畜场属集体的7个生产大队)由嵩明县成建制划归官渡区。1962年9月,昆明市国营一农场、二农场、三农场的部分生产大队划归官渡区,分别成立联盟公社、金马公社、矣六公社。
1980年1月,撤销区革委街道革委会,分别建立关上、茨坝、小坝三个街道办事处;1981年3月,新置牛街庄街道办事处,均以驻地命名。管理范围:1、茨坝街道办事处是龙泉、双哨、小河三个公社;2、小坝街道办事处是金马(大部分)、双龙公社及联盟公社的小坝地区;3、关上街道办事处是福海、前卫、六甲、官渡、矣六、云溪等公社及金马公社的一部分;4、牛街庄街道办事处是阿拉、大板桥、小哨等公社及云溪、金马公社各一部分。街道办事处下设居民委员会共9个。分别管理辖区内的非农业人口居民。1981年前后,各公社撤销革命委员会,恢复公社管理委员会、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名称。6月撤销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区人民政府。1982年金马公社东华大队建制撤销。全区大队仍为135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区人口436712人。
1984年2月进行机构改革,将15个公社改为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农村)办事处。前135个大队部分合并后为122个乡(小乡),其中12个彝族[2]乡。各乡设乡人民政府。合并的大队为:义路并入羊甫,时家湾并入云溪,织布营并入珥琮,土桥并入星东,麻苴并入普照,白马、罗丰并入金星,清泉并入云波,宝丰、谷丰并入宝云,水箐并入中坝,罗索坡并入北仓,秀英和螺峰合并改名官渡。
视频
官渡区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丘陵、山地和盆地,各有什么特征? ,搜狐,2020-02-19
- ↑ 彝族传统民居建筑的特色与文化内涵 ,搜狐,2019-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