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定湖,一座紅色的村莊(弓江燕)

定湖,一座紅色的村莊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定湖,一座紅色的村莊》中國當代作家弓江燕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定湖,一座紅色的村莊

一、村莊人文歷史

定湖村是沁源縣屬的一個千年古村,一座充滿浪漫詩意,古韻盈盈的山村,保存着大自然最原始純真的模樣。置身於群山懷抱中,清泉繞流,叢林蒼翠,綠影婆娑。那些盛開在幽谷深處的山花,更是極好的景點,像是村莊內心的一頁銘文,洋溢着生機,仿佛在向村里人們講述着那段血與火的崢嶸歲月,野菊含苞欲放,默默悼念着英雄。村舍,臨溪傍水,煙嵐,古屋,增添了濃厚的鄉土氣息,輕盈,飄逸的村姑,古意幽幽的村落,處處透出柔美的靈韻。

定湖村,文化底蘊深厚。天峰寺地勢蜿蜒,風景旖旎,是一個寫滿了歷史的山。定湖,因這裡發生過慘烈的戰爭而名垂青史,這裡驚現過一朵熾紅的,火烈的女人花,鮮血染紅了這片土地,也鑄就了忠誠的豐碑,這一段歲月鐫刻在史冊里,村人銘記於心。

八月的秋雨,一滴一滴落在巍巍群山,落在歲月的傷痕上。豐盈的景色終逃不過一場秋涼,草木發出淒涼的聲音,黃色寫下季節的悲,潤澤了一幀歷史畫卷。山色空濛,東坡上當年的那棵消息樹也渲染了秋的涼意,追隨落葉的脈絡,極力回憶暮秋里的故事。

時針拔回到七十年前。1943.10.7日,這是村里最血腥,恐怖的一天。這一天,敵軍在這裡丟下了數具屍體,我方犧牲了幾名優秀的戰士,這一天打出了軍人的血性。吳清華烈士用寶貴的生命和火紅的青春譜寫了人生的壯美篇章,用軍人的血肉之軀詮釋了不朽的中國軍魂。

二、全家參加抗日

吳清華,「恢恢男兒志,杲杲太岳魂」,有着「青春戎馬」的人生。吳清華,又名吳慶花,(1918~1943)浙江省平湖縣人。共產黨員,太岳革命根據地工商業的開拓者,合作社創始人。

吳清華出生高級知識分子家庭。父親吳鼎銘,又名吳天鳴,早年畢業於北平評學館英文系,與沈鈞儒、黃炎培等人同學。解放前在津浦鐵路局任一般課員。他秉性耿直,因接受五四新思想的影響,自覺的、自發的向親友宣傳抵制日貨,對子女們強烈擁護共產黨,參加革命的決心義無反顧的支持。

吳清華的母親徐德秀,亦名徐彩成,早年同丈夫同赴北平,考入北平女師大,畢業後曾在北平任教。1930年隨夫遷往南京,在子女的影響下,曾為我黨做過不少工作。

他們所生子女十一個,長大成人的有八個。長女:吳君輝、二女:吳慶熙、三女:吳慶蕊、長子:吳志恆、次子:吳積沖、四女:吳清華、三子:吳積沆、小女:吳慶康。其中,吳積沖在四川涪陵殉職,在試飛重慶至浙江衢州的杭線時因天氣原因飛機失事,時年30歲。吳志恆、吳清華、吳慶康早年就參加了革命工作。吳志恆曾任新四軍軍部電台總台副總隊長,在皖南事變中失蹤。吳清華因受大哥思想啟發,介紹參加救亡組織,奔跑於上海、南京之間,與史良,李公朴有過接觸。他們經常參加進步的集會,在家裡開小型會議,由吳慶康在門外放哨。

三、太岳女豪

吳清華1918.5.5日生於北平,自幼活潑開朗,聰穎好學,曾在中華書局工作過,十二歲隨母親遷往南京。1935年畢業於南京棲霞師範,考入金陵大學。學習成績突出,才智過人,加入中國共產黨,組織學生遊行示威,宣傳抗日。

1937年春,十九歲的吳清華被南京政府逮捕,判處有期徒刑六年,在獄中她繼續組織抗議鬥爭,坐牢五個月,終以「政治犯」獲得自由。出獄後,接受黨組織安排,由延安來到臨汾,參加了八路軍駐晉辦事處臨汾「學兵隊」。

1938.1月,日軍沿長治出發,先後攻打洪洞、臨汾。「學兵隊」結束了為期三個月的培訓,吳清華與三十名學員分配到晉西北,隊伍立刻從臨汾出發向西北轉移,沿途潰兵難民到處都是,日寇逼近的消息不斷傳來,清華同志為了鼓舞士氣,一路指揮大家呼喊口號、貼寫標語、高唱抗日歌曲,所到之處都受到群眾的熱烈歡迎。步行二十多天,在苛嵐縣找到晉西北戰地動員總會,後又被分配到興縣。三個月後,吳清華又調到一所抗日中學任校長。

1939年,閻錫山發動「十二月事變,」在晉西南、晉西北、晉東南等山西所有地區,對山西新軍及敵後抗日根據地全面進攻。在一次戰鬥中,吳清華遭遇突襲,被興縣縣長高芸生扶上馬背,雙雙脫離虎口,一起來到太岳區沁源。此後 ,二人喜結良緣。

1940年來到沁源縣太岳根據地,年僅22歲的吳清華擔負起培養幹部、組織生產、經濟貿易和合作社試點工作。剛剛誕生的太岳根據地經濟薄弱,為了開展經濟,解決實際生活。太岳行署決定發展戰時工商業,派吳清華任校長。在沁源縣縣城內創辦了太岳職工學校。她以群眾為中心,站穩村民立場,激發他們振興實業、發展農業、組織生產、辛勤經營,職工學校的隊伍日漸擴大。戰時工商業發展當時在太岳區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也為日後發展積累了一定的商業經驗。

1942年,日軍連續對抗日根據地實行殘酷掃蕩和經濟封鎖,在這一嚴峻形勢之下,根據地軍民為了堅持抗戰生產自救,職業學校奉命改為「工學團 ,」吳清華任團長。

1942.6月,工學團決定開闢通道。從沁源至洪洞,趙城第一條路線。為了優質高效的完成任務 ,她不顧自己懷有身孕,堅持與隊員們奮力拚搏,盡情揮灑智慧和汗水,留下自己堅實的足跡。太岳區的七月,經常是陰雨連綿的天氣,道路泥濘不堪,她腳上經常會起血泡,傷口潰爛,難以癒合。但是她全然不顧,爬山涉水只是為了責任,為了心中對黨的那份忠誠。經過半個月的浴血奮戰,順利完成了洪趙運輸線,刷新了一個新紀錄。由於勞累過度,她腹中七個月的嬰兒早產,過早的離開了人世。

1942.10.20日,日寇第六次掃蕩沁源,妄圖以沁源為「太岳剿共實驗區 ,」長期固守駐紮。並對岳北地區實行「抉刎掃蕩。」工學團決定也撤離沁源到士敏一帶活動 ,行署決定工學團和愛國商業者聯合組織成一支專業經濟工隊伍,簡稱「合工隊。」任吳清華為隊長,副隊長楊啟帶領隊員,轉戰於沁源、安澤、士敏、沁水、陽北、陽城、綿上等縣,擴大隊伍,創辦合作社,發展戰時工商業,解決軍民生活困難。

1943.4.3日,由於敵人活動猖獗,合工隊在端士鎮下溝村被包圍,在敵眾我寡,地形不利的情形下,不少同志被虜,副隊長楊啟與隊員武建(女)英勇犧牲。吳清華在劉家村為他們舉行了追悼會,大家揩乾眼淚,踐行着革命者流血不流淚的諾言,踏着楊啟與武建烈士的血跡,用他們的血肉之軀去完成死者未完成的遺願。1943.8月,合工隊在士敏無法開展工作,奉命由士敏返回老根據地沁源。陝甘寧邊區和各敵後抗日根據地為了反對敵人的封鎖和掃蕩,建立獨立的經濟,將抗日戰爭進行到底。 [1]

作者簡介

弓江燕 ,山西省長治市沁源縣韓洪鄉定湖村;筆名:紅顏獨憔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