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定量分析是識別危險的一種方法。原是分析化學的一個分支,以測定物質中各成分的含量為主要目標。根據所用方法的不同,分為重量分析、容量分析和儀器分析三類。因分析試樣用量和被測成分的不同,又可分為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超微量分析等。後推廣為在明確劃分物質種類的前提下,即把物質定性以後,具體分析物質的強度、剛度、範圍變化量指標。在「量」 的方面分析物質,適於分析危險損失發生的概率、頻率和損失程度等量度指標。 [1]

中文名:定量分析

外文名:quantitative analysis

方法1:濕法分析直讀光譜(OES)

方法2:電感耦合等離子體放射光譜

方法3: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

方法4:原子吸收光譜(AAS)

所屬學科:分析化學

目錄

含義及理論基石

形成

定量分析起源於分析化學的一個分支。測定物質中各成分的含量使用方法不同,可分重量分析、容量分析儀器分析三類。因分析試樣用量和被測成分不同,又可分為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超微量分析痕量分析等。

含義

定量分析 指分析一個被研究對象所包含成分的數量關係或所具備性質間的數量關係;也可以對幾個對象的某些性質、特徵、相互關係從數量上進行分析比較,研究的結果也用「數量」加以描述。

理論

定量分析的理論基石是實證主義。從研究的邏輯過程看,定量分析比較接近於假說-演繹方法的研究,既保留重視觀察實驗、收集經驗資料的特點,又保留重視邏輯思維演繹推理的特點,應用假說使得觀察實驗方法和數學演繹形式結合起來。正因為這樣,定量分析往往比較強調實物的客觀性及可觀察性,強調現象之間與各變量之間的相互關係和因果聯繫,同時要求研究者在研究中努力做到客觀性和倫理中立。

方法

定量分析方法很多,但各種方法在應用時往往都有一定的程序化。如實驗法觀察法訪談法社會測量法問卷法描述法解釋法預測法等等。

具體使用到的分析方法,可以是以下幾種方法的一種或幾種結合使用:

濕法分析直讀光譜(OES)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放射光譜(ICP-AES)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ICP-MS)

原子吸收光譜(AAS)

定量分析實驗方法:

物理分析法

重量分析法

體積法

滴定分析法

物理化學分析法等[2]

分類

根據分析方法性質

根據分析方法性質的不同,可分為化學分析法和儀器分析法

化學分析法:是依賴於特定的化學反應及其計量關係來對物質進行分析的方法。

儀器分析法:儀器分析是分析化學中一個重要分支,該方法利用特定的儀器,可以對物質進行定性、定量分析。

根據取樣量

根據取樣多少的不同,可分為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和超微量分析等。

常量分析:指的是被測試樣的量m>0.1g或者V>10ml的分析,組分含量為1-100%。

半微量分析:是一種介於常量分析和微量分析之間方法。

微量分析:一般指試樣重量為0.1-10mg或體積為0.01-1ml的化學分析。

超微量分析:是指被測物質的取樣質量小於1毫克或取樣體積小於0.01毫升的分析方法。

特徵

主要特徵

實證性,明確性,客觀性。

定性與定量

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應該是統一的,相互補充的;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本前提,沒有定性的定量是一種盲目的、毫無價值的定量;定量分析使定性分析更加科學、準確,它可以促使定性分析得出廣泛而深 入的結論。

定量分析是依據統計數據,建立數學模型,並用數學模型計算出分析對象的各項指標及其數值的一種方法。

定性分析則是主要憑藉分析者的直覺和經驗,以及憑藉分析對象過去和現在的延續狀況及最新的信息資料,對分析對象的性質、特點、發展變化規律作出判斷的一種方法。相比而言,前一種方法更加科學,但 需要較高深的數學知識,而後一種方法雖然較為粗糙,但在數據資料不夠充分或分析者數學基礎較為薄弱時比較適用,更適合於一般的投資者與經濟工作者。但是必須指出,兩種分析方法對數學知識的要求雖然有高有低,但並不能就此把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截然劃分開來。事實上,現代定性分析方法同樣要採用數學工具進行計算,而定量分析則必須建立在定性預測基礎上,二者相輔相成,定性是定量的依據,定量是定性的具體化,二者結合起來靈活運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不同的分析方法各有其不同的特點與性能,但是都具有一個共同之處,即它們一般都是通過比較對照來分析問題和說明問題的。正是通過對各種指標的比較或不同時期同一指標的對照才反映出數量的多少、質量的優劣、效率的高低、消耗的大小、發展速度的快慢等等,才能作為鑑別、下判斷提供確鑿有據的信息。 [3] 定性半定量分析

這是成分分析實驗中結論的常見情況,其定義在於——能基本確定被測物的組分,在定量上也有一定的參考值,但其值並不精確(僅具備參考意義)。

視頻

無機分析化學-定量分析基礎4

參考文獻

  1. [李偉民.金融大辭典: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2-11]
  2. [趙克健.現代藥學名詞手冊: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4-10]
  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