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寶鼎大橋,又名「陶家渡大橋」,編號為3007號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攀枝花市一座跨越金沙江的橋樑,位於西區陶家渡街道和格里坪鎮之間、摩梭河口旁。由於它是寶鼎煤礦區與外界聯繫的主要通道,所以橋面設計為雙層結構,上層通行汽車、下層傳送煤炭[1]

目錄

歷史

陶家渡原為金沙江上的一處古渡口,1922年朱德曾由此渡江逃過滇系軍閥的追捕。陶家渡南岸的寶鼎山中有煤炭蘊藏,從清朝已有人開採。1939年西昌行轅地質專員常隆慶經會理到仁和一帶進行地質調查後,發表了《雲南永仁納拉箐煤田報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加大了對此地煤礦的開採。1962年起寶鼎煤礦短暫下馬,但隨着1965年國家三線建設攀枝花鋼鐵基地開工,寶鼎礦區建設全面展開。1968年作為寶鼎礦區過江通道的沿江吊橋建成,但其設計標準太低,無法滿足需要,新的寶鼎大橋應運而生[2]

建設

寶鼎大橋由渡口交通指揮部測設隊設計,渡口市橋樑工程處施工,1979年7月1日動工,1982年12月28日建成通車。此橋是攀枝花市1980年代建成的唯一一座跨越金沙江的橋樑,並長期為金沙江攀枝花市境內最上游的橋樑,直到二十七年後觀音岩大橋建成為止。

大橋全長391.98米,分上下兩層,上層通行汽車,設計荷載為汽—20、拖—100,橋面總寬12.5米,其中行車道寬9米,兩側人行道各寬1.5米,橋面兩側設1.05米高的鋼筋混凝土水磨石花欄杆;下層為原煤運輸走廊,寬3.2米,採用皮帶運輸。大橋主孔跨徑170米,為鋼筋混凝土箱型薄壁無鉸拱橋,是當時國內同類型橋樑中跨徑最大的。引橋南岸為二孔35米預應力梁橋和二孔30米鋼筋混凝土T型梁橋,北岸為二孔35米預應力梁橋和一孔16米鋼筋混凝土T型梁橋。建橋中,橋墩支柱採用同步液壓滑升模板工藝施工,引橋行車道梁和輸煤梁採用預製構件,並用當時國內罕見的跨徑350.9米的懸索吊裝方法進行安裝。這些施工工藝是當時國內公路建設上最新的,工程驗收時受到有關專家設計人員的好評。

視頻

寶鼎大橋 相關視頻

實拍火車通過四川攀枝花金沙江大橋,橋下江水湍急,橋上火車飛馳

參考文獻

  1. 攀枝花寶鼎大橋 ,CBI建築網,2017-01-06
  2. 陶家渡簡介 ,相約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