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家維邨
圖片來自hkhs

家維邨香港的一個房協綜合性屋邨,包括了甲類出租屋邨及住宅發售計劃樓宇,由香港房屋協會發展及管理,由何顯毅建築工程師樓[1],地產發展顧問有限公司設計。位於九龍紅磡佛光街1A-7號、馬頭圍道44-48號、差館里8-12號。邨名取自香港房屋協會創辦人之一張有權的筆名「家維」。

目錄

屋邨歷史

紅磡三約及大環(石屋區,1955年以前)

1955年前很多石屋興建紅磡約(紅磡三約中的一約) 及大環區,原址規劃成紅磡邨(現時的家維邨)、大環山邨(現時的紅磡邨),在現時家維邨OK便利店差館里方向的中電變電站仍以紅磡邨稱呼家維邨。

紅磡邨(1955-1980年代)

1950年代紅磡是船塢青州英泥廠的所在地。為解決大量工人和水手的住宿問題,紅磡村部分清拆,清拆部份便發展成紅磡邨。當時的紅磡邨共有9座,每座只有6層,當時各以A至I座命名。當時紅磡邨內有富中國特色的涼亭

隨著紅磡於1980年代的發展,船塢亦關閉,屋邨土地顯得浪費,1981年,房協以「土地浪費」為理由,故決定把紅磡邨分成四階段重建。1983年率先清拆D座,以進行第一期重建,隨即,第一期重建計劃的大廈(即現今的家禮樓舊翼部份)在D座舊址的東北面空地處於同年開始進行,並於1984年10月落成,但由於當時因尚未更名為「家維邨」,所以重建後的第一座新廈名稱仍然被名為「D座」;其後於1987年3月清拆A座和H座進行第2期重建,同樣地,重建後不久的家興樓(第四座)、家邦樓(第5座)和於回歸前後被納入家邦樓的家豐樓(第6座)仍復命名分別為「A座」和「H座」;1990年2月,與家禮樓相連著的未命名大廈在D座舊址的重建工程完成,由於此大廈與早前於1984年興建的家禮樓相連,所以被納入為家禮樓,成為家禮樓的新翼部份。紅磡邨正式更名為家維邨(及後大環山邨重建後轉用了「紅磡邨」的名字),而第三期重建計劃也於同年進行,分別於當時的B座、最舊的C座、E座和I座重建成家廉樓(第3座)、家義樓(第2座)和出售部份的家榮樓(第10座),I座原址現改建成家維邨中央公園的東面部份。

家維邨(1984-)

家維邨最早1期於1984年落成,其餘各期分別於1987年、1990年和1993年完成。採用分期原地拆遷,分期原邨安置的手法。這種原地拆遷及所有原居民得以原地安置的模式受到所有持份者的歡迎,可以說是所有市區重建項目中難得見到的。

早期較多罪案發生,受中國傳統的圍村和歐洲城堡的啟發,設計為只有三個有保安管理的出入口的圍護式建築。此設計卻減少附近社區的天然光及鮮風流通,為「屏風樓」的早期例子。

家維邨是由公屋和居屋圍合而成的,加上商鋪、青年及老人中心、幼稚園及其它娛樂設施。建築物本身形成天然圍牆,一改香港以往很多屋邨樓梯和電梯大堂外向鋪排讓賊匪犯案後容易逃脫之弊,所有樓梯和電梯只能內向通往中央公園。

家維邨半地下式的停車場做到人車分流,屋邨內沒有馬路。

紅磡邨於1990年的第3期重建計劃更名為家維邨,取名為家維邨是為了紀念房協創辦人張有權先生而使用了其筆名。最後一期重建於1993年2月正式重建完成。各座分別命名為家禮樓(1座)、家義樓(2座)、家廉樓(3座)、家興樓(4座)、家邦樓(5座)和家豐樓(6座)(家豐樓在回歸前已納入家邦樓內)、家盛樓(7座)、家安樓(8座)、家定樓(9座)和家榮樓(10座),而其中1-6座為「甲類出租屋邨」出租部分,7-10座為「住宅發售計劃」出售部分。第三期的「住宅發售計劃」部份家榮樓(10座)於1990年落成。第四期的「住宅發售計劃」部份(即家盛樓、家安樓及家定樓)於1993年落成,雖當時的啟德機場尚未遷出,但因靠近採石山,地勢較出租部份略高,並且剛剛在當時的啟德機場高度限制圈範圍以外,所以建築師把剩餘的容積率及可建樓面面積撥到第四期並將其用盡。

由於家維邨出租部份(包括出售部份的家榮樓)在當時的啟德機場高度限制圈內,所以家維邨所有出租座數的最頂兩層(15和16樓)設為升降機機房,均沒有升降機直達,居民須乘升降機至14樓再行走1層或2層樓梯才可到達15和16樓。

各座的大堂大小相距也很大,當中出租部分,家禮樓設施及大堂均比其餘各座大。導致這原因,相信是因為家禮樓分兩部分興建,且它是第一座重建落成,政府為吸引未被重建的家維邨居民儘快遷到重建後的地方,故以此政策吸引居民入住。

家維邨重建後開設了小型的購物商場,有快餐店,超級市場,藥材店等。

另外,1993年重建完成時,家維邨也把近家盛樓的位置租予保良局開設幼稚園,該幼稚園於區議會選舉時,更是家維選區的投票站。

重建後,家榮樓地底下開設了停車場,方便了駕駛車輛的居民。

2005年,家維邨出租部份大堂翻新完成,每座加設密碼鎖,增加彩色閉路電視及保安員電子簽到系統,保安方面明顯加強。

紅磡邨(1999-)

現時的紅磡邨,前身為大環山邨,1999年重建為現時的紅磡邨,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管理。此紅磡邨的位置位於衞環里戴亞街,即實質位於家維邨的對面。

出租屋邨單位

「甲類出租屋邨」部份

各出租單位面積界乎於183至626 sq ft(17.0至58.2 m2)之間,是九龍城區平均單位面積最大的出租屋邨。各座出租大廈的一樓都是用作給年長者租住的小型單位。從邨外的露台大小也可以簡單看到,家維邨出租單位面積有分為五種類型:小型(一格)、普通型(三格)、大型(四格)和超大型(五格,廚房的窗口比正常單位大兩倍),當中的小單位主要集中於家義樓和家邦樓,而較大的單位卻集中於家禮樓和家廉樓。家維邨最小的出租單位(不計年長者居住單位)是家廉樓各層的02單位。所有出租單位均設露台,其中露台的鐵欄是不能拆除的。

直至2010年4月,家維邨出租單位部份的租金為港幣1205至2683元不等,以房協的甲類出租屋邨而言,租金平均價錢為九龍區第2高,九龍城區內最高[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