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帶雙蝶魚
寬帶雙蝶魚Amphichaetodon howensis分布於澳大利亞東海岸,包括昆士蘭州的莫頓灣,新南威爾士州的蒙塔古島,以及塔斯曼海的豪勳爵島和諾福克島,新西蘭北部和新喀里多尼亞的切斯特菲爾德群島也有分布,模式種採集自豪勳爵島,這也是其英文名和學名的由來。
目錄
棲息區域
棲息和活動於珊瑚豐富的岩礁區域,主要以珊瑚蟲、管蟲、海綿以及小型甲殼類為食,水深範圍10-150米,其中在食物充沛的20米深處最為常見。幼魚單獨活動,成魚獨自或成對活動。頭部與大多數蝴蝶魚一樣,有一個突出的尖嘴。[1]
特徵
身體淡黃色,靠近腹部顏色變淡至白色,口部至額頭有一條黑色細紋,體側有五條黑色寬紋,第一條穿過眼睛,第五條位於尾鰭前端。背鰭、腹鰭、臀鰭為和身體一致的黃白底色黑條紋;胸鰭透明;尾鰭後部黃色。幼魚體白色,條紋與成魚相同,隨着成長黃色慢慢出現並擴大。
水族
因其生活水深,在浮潛活動中難以見到,水族貿易中也十分少見,再加上它對溫度的要求明顯低於一般海水缸的溫度範圍,因此少有飼養,也沒有可考的飼養經驗,不建議家庭飼養,僅適合經驗豐富的水族館在涼水魚的純魚缸中飼養。
介紹
蝴蝶魚科Chaetodontidae是最廣為人知的珊瑚礁魚類,包含12屬120多種,其中蝴蝶魚屬Chaetodon最多,目前已發現並命名的有88個種。蝴蝶魚科的魚類外形和顏色相差較大但體色一般都很鮮艷,通常是黃色或白色的底色上帶有強對比的深色花紋,同時利用穿過眼睛的條紋和身體後部的假眼點來迷惑捕食者。
體長9到30厘米不等,側扁。口小吻尖,端位,略可伸縮。牙齒細長尖銳,密集排列成刷子狀。全身覆蓋小型弱櫛鱗或圓鱗,鱗片延伸到背鰭和臀鰭,側線完整但不明顯,呈弧形。背鰭連續或稍有凹口,有硬棘6到16枚,軟條15到30枚。臀鰭硬棘一般3枚,多至5枚,軟條14-23枚。尾鰭圓形或截平,有15枚分支鰭條。
信息
建議水族箱尺寸:900升。
飼養難度:難。
珊瑚兼容性:小心。
鹽度:1.020-1.026。
溫度:19-24℃。
性情:溫和。
食物:肉食,主要是底棲的無脊椎動物包括蝦蟹和蠕蟲等。
最大體長:18厘米。
分布範圍:西南太平洋,集中在澳大利亞東海岸和北新西蘭的東海岸。
生活水深:10-150米。
IUCN評級:LC 低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