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川縣
富川瑤族自治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東經111°5′—111°29′,北緯24°37′—25°9′之間。地處湘、桂、粵三省交界的都龐、萌諸兩嶺余脈之間,東連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南部鐘山縣,西與恭城縣接壤,北與湖南省江永縣相連。
位於縣治駐富陽鎮,縣城西距桂林市190公里,南距梧州市220公里,到廣東省廣州市380公里,與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南寧距離為586公里,與全縣轄12個鄉鎮,145個村(街、居)委會,總面積1572.36平方公里,總人口29萬。
富川瑤族自治縣種植的水果、糧食,養殖的畜禽、淡水魚遠銷歐、美、亞。其中最著名的是富川水牛、蜜棗、臍橙、銀魚、桂花魚被列為廣西基地縣,臍橙獲中國同類產品金獎。富川瑤族自治縣擁有「富川八景」、「古明城」、「靈溪廟」等旅遊景點,被譽為「小桂林」。[1]
目錄
建制沿革
春秋、戰國時期,今縣地屬楚越交界之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統一嶺南,置桂林、南海、象郡,縣地屬南海郡。
漢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屬南越國桂林郡。
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今縣境始置馮乘、富川縣,同屬交趾刺史部蒼梧郡。
東漢建安八年(203年),馮乘、富川均屬交州蒼梧郡。
三國時期屬吳,黃武五年(226年),馮乘、富川同屬荊州臨賀郡。
西晉永嘉二年(308年),馮乘、富川屬臨賀郡。
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馮乘、富川屬臨慶郡。宋泰始六年(470年),改臨慶郡為臨慶國(封國),馮乘、富川屬之。南朝齊建元二年(480年),臨慶國復為臨賀郡,馮乘、富川同屬之。梁普通元年(520年),今縣地置臨賀、樂梁郡,馮乘屬臨賀郡,富川屬樂梁郡。
隋開皇九年(589年),富川縣屬富州(州治在富川縣,即今鐘山)。開皇十九年(599年),臨賀、綏越(南朝陳置,在今鐘山縣南)、盪山(南朝梁立,在今賀縣西)等縣劃入富川,更名賀川縣,屬永平郡。馮乘屬零陵郡。
唐代,馮乘、富川縣均屬賀州,後屬桂管。其中天寶二年(743年) ,富川縣曾更名富水縣,乾元元年(758年)復名富川縣。
五代十國時期(907-948年)馮乘、富川屬楚地,948年後屬南漢。
宋開寶四年(971年),廢馮乘縣,東部劃入今湖南江華縣,西部劃入富川(今自治縣縣域),富川縣屬廣南東路賀州。馮乘縣從置到廢計有1082年的建置歷史。宋大觀二年(1108年)五月,富川改屬廣南西路賀州。
元代,富川縣仍屬賀州。
明洪武九年(1376年)富川縣屬賀州。洪武十年(1377年)五月,富川縣改屬潯州府,後屬平樂府。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十一月,富川縣治所從鐘山鎮遷至靈亭鄉,即今富陽鎮內的明富川縣城。
清順治十二年(南明桂王永曆九年,即1655年),富川縣屬平樂府。
民國元年(1912年),富川縣屬平樂府。民國2年7月屬灕江道,治桂林;民國3年6月屬桂林道,治桂林。民國6年7月,劃富川縣南部置鐘山縣,富川縣屬桂林道,治桂林。民國19年屬平樂民團區, 治八步。民國21年4月,屬桂林民團區,治桂林。民國22年10月屬平樂民團區,治八步。民國23年3月屬平樂行政監察區。民國29年4月屬第二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公署, 治八步。民國31年3月屬第一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公署,治八步,一直至民國38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1950年元月1日,富川人民政府成立,駐富陽鎮,屬廣西省平樂專區。
1952年7月,廣西省政府報請中南軍政委員會核轉,並經政務院1953年4月23日批准,撤銷富川、鐘山2個縣,合併置富鍾縣,治鐘山,屬平樂專區。1958年7月改屬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專區。
1961年7月1日,富川與鐘山分治。1962年3月27日,國務院第115次全體會議決定,恢復設置富川縣,縣人民政府駐富陽鎮,屬梧州專區。
1983年8月30日, 國務院批准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建立富川瑤族自治縣的請求報告,同意設立富川瑤族自治縣,撤銷富川縣,仍屬梧州地區管轄。
1997年7月1日,國務院批准撤消梧州地區,成立賀州地區,富川瑤族自治縣屬賀州地區管轄。
2002年7月1日,國務院批准撤地設市,成立地級賀州市,富川瑤族自治縣屬賀州市管轄。
行政區劃
2000年,富川瑤族自治縣轄9個鎮、4個鄉:富陽鎮、城北鎮、朝東鎮、麥嶺鎮、葛坡鎮、福利鎮、古城鎮、蓮山鎮、白沙鎮、油沐鄉、石家鄉、新華鄉、柳家鄉。
2003年富川瑤族自治縣行政區劃一覽(9個鎮、4個鄉:富陽鎮、白沙鎮、蓮山鎮、古城鎮、福利鎮、麥嶺鎮、葛坡鎮、城北鎮、朝東鎮、新華鄉、石家鄉、油沐鄉、柳家鄉)
100富陽鎮轄:新永、仁升、陽壽、鳳凰、城東、馬鞍山、新建7個社區;鞏塘、獲慶、鐵耕、沙汪、朝陽、羊公、竹稍、茶家、新壩、木榔、山寶、西屏、社三、黃龍、江塘、大圍、澇溪、洋溪18個村委會。
101白沙鎮轄:白沙社區;井山、木江、雞嶺、檠田、茶青、坪江6個村委會。
102蓮山鎮轄:蓮山街社區;吉山、沙洲、金峰、羅山、蓮塘、洞口、下壩山、洋獅、米溪、魯洞、荊早11個村委會。
103古城鎮轄:橫山社區;粟江、茶源、山田、高路、莫家、秀山、塘貝、楊村、大嶺9個村委會。
104福利鎮轄:香草坪社區;福利、羅豐、花坪、毛家、紅岩、浮田、務溪、洞池、白竹、水頭屯10個村委會。
105麥嶺鎮轄:麥嶺社區;麥嶺、長春、大壩、新造、小田、秀林、高橋、湧泉、月塘、村黃、金田、和睦、三民13個村委會。
106葛坡鎮轄:葛坡街社區;林桂、宅祥、極樂、山塘、斑竹、岐山、深坡、馬坪、上洞、合洞、馬槽、樓村12個村委會。
107城北鎮轄:城北社區;城北、馬山、石獅、倆源、泗源、巍峰、新寨、矮嶺、6合、鳳嶺、栗木崗11個村委會。
108朝東鎮轄:朝東社區;朝東、東水、黃寶、秀水、和平、岔山、民主、塘源、蚌貝、營上、儒子、桐石、龍歸、石林、高宅15個村委會。
200新華鄉轄:新華社區;東灣、新華、井灣、盤壩、蓮山塘、坪源、路坪、先鋒、路溪、龍集10個村委會。
201石家鄉轄:石家社區;石梘、曹里、城上、黃竹、坪珠、龍灣、澤源7個村委會。
202油沐鄉轄:油沐、茶山、黃沙、長塘、鯉魚塘、福溪6個村委會。
203柳家鄉轄:柳家社區;鳳嶺、長溪江、新石、下灣、石壩、龍巖、洞井、洋新、大灣9個村委會。
2005年,富川瑤族自治縣撤銷1個鄉。撤銷油沐鄉,整建制併入朝東鎮,鎮政府駐地不變。[2]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縣境內地層發育不甚齊全,出露最老地層是早古生界寒武系;其次是上古生界泥盆系、石炭系;還有中生界侏羅系及白堊系,新生界第四系等。縣內地質構造,經歷過加里東期、海西期、燕山期及喜馬拉雅期等的構造運動。其主要構造形式有褶皺和斷裂。
富川縣域,四面環山,中間低落,略呈橢圓形盆地,地勢北高南低。西部及東南部分布着橫亘連綿的山脈,谷深坡陡,地勢高峻;東部為石灰岩溶蝕而成的岩溶峰林地貌,群峰拔挺;東北面為丘陵地貌,頂圓坡緩,波狀起伏;中部為寬坦的溶蝕平原地區,地勢低陲,孤峰獨山拔地而起,富江河水北南縱流。地處都龐嶺和萌渚嶺余脈峽谷之間,形成南北風向要口,素有大風走廊之稱。
氣候環境
富川瑤族自治縣屬於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陽光充足,年均氣溫為19℃,年極端最高溫度38.5℃,極端最低溫度-3℃,全年≥10℃的活動積溫為6072℃,雨量充沛,年降雨量為1700毫米,年相對濕度75%。[3]
自然資源
水資源
縣域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較充沛。境內四面環山,歷來森林植被較好,蓄水能力較強;中、東部屬岩溶地帶,地下水蘊藏量也較豐富。全縣多年平均水資源擁有量為16.745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徑流量15.495億立方米,地下水蓄量為1.25億立方米,按1989年總人口計算,人均擁有地表水量6200立方米左右。縣內地表水主要來源於降雨,據1965—1989年統計,年平均降雨量為1667.4毫米,縣內流域面達1572平方公里,形成大小、長短不一的23條幹流和主要支流,注入縣內山塘水庫約5.2億立方米,按1989年水田面積計,平均每畝水田擁有地表水2740立方米。另外注入龜石水庫約5.95億立方米。正常年景可利用的地表水為5.48億立方米,乾旱年可利用的地表水為4.05億立方米。全縣23條主要河溪中,有12條源出高山,落差分別為780—1370米,河床比降大,坡陡流急,形成水力資源豐富,徑流水能蘊藏量可達5.1萬千瓦,可開發利用3.5萬千瓦,已建電站20處,裝機容量達10105千瓦,占可開發的28.87%。據地質部門初步探明,縣內擁有地下河23條,年總水量為0。68億立方米,年平均流量合計為2156升每秒。
礦產資源
縣境地處南成礦帶的中段,成礦地質條件優越,礦產資源較為豐富。據舊志記載,自明萬曆時就有商人在白沙一帶開採砂錫礦。已發現的礦種有31個,礦產地72處。其中具中小型礦床規模的有11處;砂錫礦區16處,礦點45處。
區域人口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273507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富陽鎮 67387、 白沙鎮 12280 、蓮山鎮 23841 、古城鎮 20045、 福利鎮 19923 、麥嶺鎮 21321 、葛坡鎮 17387、 城北鎮 18406、 朝東鎮 21636 、新華鄉 15790 、石家鄉 12628 、油沐鄉 6941 、柳家鄉 15922。現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分布。[4]
區域經濟
綜合概述
2000年,國內生產總值由1995年的89153萬元增加到2000年的114686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1980年翻2.8番。
全縣GDP由1983年的0.81億元,增長到1993年的5.13億元,年均增長20.33%(10年增長數);2003年達到13.18億元,年均增長9.9%(10年增長數);2011年達到40.11億元,年均增長14.93%(8年增長數),比1983年增長49倍;財政收入由1983年的716萬元,增長到1993年的6245萬元,年均增長24.18%(10年增長數),2003年達到6138萬元,年均增長-0.17%(10年增長數),2011年達到3.37億元,年均增長23.73%(8年增長數),比1983年增長47倍;全社會會固定資產投資由1983年的924萬元,增長到1993年的9140萬元,年均增長25.75%(10年增長數),2003年達到29762萬元,年均增長12.53%(10年增長數),2011年達到72.19萬元,年均增長 48.97%(8年增長數),比1983年增長781倍;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983年的188元,增長到1993年的284元,年均增長4.21%(10年增長數),2003年達到1584萬元,年均增長18.75%(10年增長數),2011年達到4483元,年均增長13.89%(8年增長數);全縣三次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在2006年實現歷史性突破,工業主導地位日益顯著。
第一產業
境內土地寬廣肥沃,全縣已開發利用的土地面積為163.87萬畝,尚未利用的宜墾耕地24.98萬畝。農作物以水稻、烤煙、玉米、花生、黃豆為主,是自治區商品糧基地和廣西最大的春烤煙生產基地。烤煙生產占廣西三分之一以上。經濟林有馬尾松、濕地松、油桐、毛竹、油茶等;果木林有棗、柑橙、柿、桃、李等。是自治區油茶基地。富川水草豐茂,草場寬廣,也是自治區發展水牛的重要生產基地。水產養殖業更是歷史悠久,前景廣闊,境內5.8萬畝水面的龜石水庫,近年來,引進銀魚放養獲得成功,銀魚養殖將成為我縣一項新的支柱產業。種植的水果、糧食,養殖的畜禽、淡水魚遠銷歐、美、亞。其中最著名的是富川水牛、蜜棗、臍橙、銀魚、桂花魚被列為廣西基地縣,臍橙獲全國同類產品金獎。
富川位於廣西桂東北,是桂湘粵邊界極少污染的寶地,是生產無公害綠色食品的"桃花源"區。全縣總面積1572平方公里,其中林地97萬畝,牧地80萬畝,待開發地30萬畝,水面7萬畝,耕地27.2萬畝,其中水田面積18.46萬畝。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圍繞農民增收目標,大力調整農業生產結構,按照"糧食調穩,結構調優,布局調活,效益調高"的思路走產業布局區域化、主導產業規模化的路子。目前全縣已形成糧食,烤煙、反季節蔬菜、台灣小南瓜、東升南瓜、冬菜、花生、油菜、茶子、芋頭等十大生產基地。富川產的優質米、水果、烤煙、蔬菜、植物油等農產品遠銷美國、加拿大、日本以及港、澳、台、東南亞等地,其中富川烤煙曾獲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富川的夏陽白、東升小南瓜、芋頭等特優農產品馳名港澳台,年產值超億元。全縣人口28.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占89%。1999年農業種植業總產值4.3067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38元,在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上,重點開發的種植業產品有反季節蔬菜、蘑菇、烤煙、銀杏、植物油、優質米等名優產品,以生態農業"萬元田"高新技術開發為重中之重。
富川具有獨特的氣候條件和豐富的自然資源,農業綜合開發前景非常廣闊,目前所形成的各種特色產業市場發展前景看好,是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的一塊寶地,縣委、縣政府確立"以知識為本,走高科技興縣"的戰略,歡迎社會各界人士到富川投資開發,富川縣將給予特別的優惠待遇政策以保證投資者得到豐厚的回報。
第二產業
富川工業起步於60年代,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過程。形成了捲菸、捲菸材料、建材、化工業生產工、電力、煤炭、機械、製藥、紡織、冶煉、印刷、食品加工等主導產業。目前有年產15萬大箱的捲菸工業,有與捲菸相配套的獲國家中型一檔企業的捲菸材料有限責任公司,有年產16萬噸的水泥工業,有年產5000噸的蜜棗加工工業。多年來,企業本着開拓、進取的創業精神,在市場競爭中劈波斬浪,奮力前進。開發創造了"三月三"香煙,"元寶"蜜棗等一批優質名牌產品,是廣西最大的蜜棗加工生產集散地。部份產品遠銷港澳東南亞及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在國內外市場上享有很高的聲譽。[5]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近年來,富川瑤族自治縣通過家庭引導、學校教育、社區攜手共同構建一個未成年人成長與發展的良好平台,以教育、服務、維權三個重要關鍵環節為抓手,開展"志願服務、主題實踐、希望工程"等一系列活動,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步入新天地。
富川在關注未成年人成長中,特別重視家庭給予引導,在社區中打造無"黃、賭、毒"良好環境,並增加未成年人娛樂、休閒、學習等場所。在校園裡廣泛開展隊旗、隊徽、隊禮、入隊儀式教育和主題隊會,培養未成年人光榮感和使命感,開展"愛心助成長"、"手拉手"、"十個一"青少年志願者服務等活動,在未成年人中倡導奉獻、誠信、友愛、進步的良好風尚;建立未成年人成長環境監測機制和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預警機制,鞏固少年軍校、科技夏令營、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構築堅固的安全屏障。
科技發展
近年來,富川瑤族自治縣以新農村建設為載體,以科技為動力,圍繞農業發展、農民增收這條主線,着重抓好農業科技推廣、實用技術培訓、農業信息服務,科技為農民插上騰飛的翅膀。
為了不斷提高科技對經濟的支撐力,推動現代農業快速發展、農村社會不斷進步,富川堅持"科技興縣"戰略不放鬆,並從政策、資金、人才等方面保障各項科技工作的落實開展。建立完善覆蓋全縣範圍的科技業務機構,形成政府涉農部門、農業龍頭企業、農村科技協會"三網合力"的科技聯動格局, 建設一支志願服務農村的科技進村入戶人才隊伍,為農民送科技、做示範,把農業實用新技術推廣到農村第一線。如今,全縣共有科技協會40多個,會員近4000人,培育了各類鄉土人才2萬多人;多措並舉加大科技金費投入,進一步加強農村科技服務平台建設,建成開通"富川農業信息網"、"廣西科技信息網"富川節點等近10個縣鄉村農業信息網站(點),為農村科技能人、種養大戶等進行網上學習、交易開闢了綠色通道,幫助農民搭上了科技信息"直通車";此外,通過落實農村黨員大培訓工程、陽光工程、科技進村入戶工程等,根據特色產業特點和農民需求對農民進行實用技術培訓,為新農村建設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領頭羊"。[6]
基礎設施
交通
縣政府所在地位於美麗的碧溪湖畔,清澈的富江河從縣城中心流過,富川瑤族自治縣縣城西距桂林市190公里,南距梧州市220公里,到廣東省廣州市380公里,207國道、20161省道經過富川。距富川不遠的桂林市、梧州市都建有大中型機場,可達世界各地。縣內12個鄉鎮,全部通柏油路。桂梧高速公路賀州段距富川縣城僅35公里;連接湖南桂北的永賀高速公路富川段即將開工建設;在建的廣賀高速建成通車後,富川到廣州僅需3個小時。同時,西南出海通道洛湛鐵路經過富川並建有客貨運站,2009年已全線通車;貴陽至廣州高速鐵路途經賀州,建成後,富川經賀州到廣州不足兩個半小時,將進入"粵港澳兩小時經濟圈"。以上項目竣工後,富川將結束沒有鐵路,沒有高速公路和高速鐵路的歷史,其通往廣州、深圳、香港、澳門將更為便捷。
通訊
縣內各鄉鎮交通連成一片,長途直撥、移動電話及英特網直通全世界各國和地區。全縣13個鄉鎮和縣城開通程控電話、無線尋呼和移動通訊,程控電話交換機總容量達1.2萬門。
電力
農村水電初級電氣化建設經自治區有關部門驗收達標,110千伏送變電工程全面啟動。農業產業化勢頭良好,整個農村經濟生機勃勃。
環境
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實現行政村通公路、通電、通電話、通廣播電視的目標。縣城沿江商住小區、園藝場商住小區開發初具規模,商住樓鱗次櫛比。
名優特產
蜜棗
種植的水果、糧食,養殖的畜禽、淡水魚遠銷歐、美、亞。其中最著名的是富川水牛、蜜棗、臍橙、銀魚、
臍橙
富川臍橙產業是賀州規劃發展的主導產業之一,是加入WTO以後富川在國際、國內市場上具有良好發展前。
富川水牛
富川水牛因品種優良、體型高大、繁殖成活率高而享有盛譽,在富陽、朝東、麥嶺等鄉鎮建立養殖基地,培育龍頭企業,形成"公司+基地+農戶+專業戶"的發展模式,全縣奶水牛產業企業化、標準化、規模化程度不斷提高。
桂花魚
又稱桂魚、鱖魚、季花魚、花鯽魚等,在分類上屬鱸形目,魚旨科、鱖魚屬。它肉質豐厚堅實,潔白細嫩,味道鮮美,肌間刺少,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是馳名中外的淡水名貴魚類之一。鱖魚無論是糖醋、紅燒、炸溜、清蒸等方法烹飪,都是宴席上的佳肴。亦有"淡水石斑"之稱。
風景名勝
富川古明城
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總面積0.42平方公里。幾百年來,東、南、北三座城門,城內的文廟、武廟、11條鵝卵石花街、古戲台、燈樓、古井、古民居等建築及大部分城牆、部分城壕基本上保存完好。1994年被列入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
回瀾風雨橋
座落於富川縣油沐鄉境內的沐籠、下花園和三園棟村之間的黃沙河上,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它始建於明代萬曆年間(1573--1620年),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重修,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建石欄,清道光庚子年(1840年)再次重修,1986年至1987年,政府拔款進行最近的一次維修。回瀾風雨橋由三座石拱、橋亭和閣樓三部組成,橋面全部用青石板鋪設,橋上建有一亭,亭子由三十六條圓木柱,採用招梁式構架而成,供往來行人憩息、避風雨。
據國家《古建園林技術》刊物上稱回瀾風雨橋是集中國北方的石券橋、南方的亭、古遠的閣,以及本地的廊橋四種造型特點於一物的組合體,在中國古建園林中是極其獨特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古橋。
秀水狀元村
富川瑤族自治縣朝東鎮的秀水村,是桂東一個邊遠的小山村,但是歷史上曾經有過的輝煌讓這些庶民們長相廝守着這一方水土,明清時期遺留下的青磚瓦房青煙繚繞,厚重古樸的村莊靜靜地徜徉在秀峰山下,河灘上參天的古樹遮天蔽日,一股巨大的地下河湧泉常年噴涌不止,這一方人傑地靈的地方,歷史上曾出過1位狀元和26位進士,所以又稱狀元村。秀水村是一個位於盆地中的山村,離湖南省江永縣交界地僅幾公里,石峰、河叉、村莊、田園散落其間,千百年來,人們愛護這裡的山水就象愛護自己的家園一樣,處處體現了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的協調關係。[3]
福溪瑤寨
位於富川瑤族自治縣朝東鎮境內,是在五座山樑包圍中一塊谷地里的村莊,福溪村總共有13座古門樓,門樓面向福溪,建築呈敞開式,立柱、抬梁、屋檐造型古色古香,每一座門樓都掛有進士、文魁、武官等功績牌匾,門樓成為了光宗耀祖的地方。據統計,福溪村歷史上出了五位進士和35位頭上戴有官帽的人士,一塊塊官宦恩賜的牌匾仍熠熠生輝。福溪村鼎盛時期曾經有過24座古戲台、24座廟宇和24座石花廣場,一座風雨橋。現在保存完好的還有風雨橋和古戲台、古廟宇各3座。
鳳溪古瑤
鳳溪古瑤 寨位於富川瑤族自治縣城北鎮,依山而建的民居紅牆黛瓦,背靠都寵嶺海拔1857米的北卡頂,頭枕古樹參天的觀音山,兩側溪水繞村,房屋建築都是按照明清時期的商業街市而建造的,大門、窗台、屋檐都建造得厚重和精美,許多人家都建有造型奇特的騎羊屋角,牆體配以精美的花鳥彩畫,折射出古色古香的韻味。在風雨橋、古戲台、祠堂等立柱、屋檐和牆體上,一首首詩聯、題詞、彩畫和美文映入眼巒,任人品讀,古老的建築和精美的文化一起與世生輝着。
碧溪湖
在700里賀江的上游,有一片水天相連的湖水,它就是龜石水庫,龜石水庫1961年開始蓄水,最大庫容6億立方米,是廣西六大水庫之一。它匯集了賀江源頭無數條小溪的水,水色澄碧,形成了一個很大的內陸湖,故稱碧溪湖。沿途和岸邊看不到任何垃圾,水質澄碧得像山沖的溪水一樣透明。[7]